2022-202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也许,人生本就是一场无止境的漂泊。面对生活中那些的飞沙走石,暗雨雷电,我们总是要迎面而上的。容易打败我们的,从来就不是艰难生活的考验,而是心中无爱的。相信,只要有爱,就有足够的勇气去承受人生中所有的风雨,就算流血流泪,咬牙坚持,只要心中有爱,一切就都会变得轻松而。
A.猝不及防荒芜释然B.措手不及荒芜坚韧
C.猝不及防凄惨释然D.措手不及凄惨坚韧
2.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典咏流传》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带着一种文化的修复感和使命感而来,为传承找到了一条宽广而新颖的途径。
B.中国高铁迅速发展,不仅带动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让中国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地获得了享有世界领先的幸福感。
C.针对春季传染病频发的客观实际,湖北省药监局、教育厅联合召开全省学校食品安全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
D.《红海行动》通过表现国力强盛和大国威严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怀,看来能否点燃人们的爱国热情取决于电影的质量。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当代作家毕淑敏的小说《一厘米》的结尾别出心裁
....,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B.张家界电视台的编导精心策划,把几个旅游类节目办得绘声绘色
....,深受好评。
C.大型山水实景剧《天门狐仙》融合声光电技术,场面极其壮观,令人叹为观止
....。
D.这群游客在见到了“奇峰三千,秀水八百”的张家界美景后,激动得语无伦次
....。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通过中考,那些成绩优秀的人将获得一个更高的起点
②中考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
③新的学习阶段即将开始
④而那些在中考中落后的人,也有充足的时间来奋起直追,后发制人
⑤它代表一个旧的阶段已经过去
A.②⑤③①④B.②①③④⑤
C.①④⑤③②D.②①③⑤④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
..的一项是()
A.走进芦笛岩,你就走进了一个无与伦比
....的神话世界。
B.在深海中有许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可理喻
....的。
C.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
....,四处奔波,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
D.人们对转基因产品的担心绝不是杞人忧天
....。
6.下面是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乡村振兴之路”活动中调查“村民认为家乡变化最大的方面”的统计数据,你从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7.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作品。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鲁迅《自嘲》)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白居易《_________》)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长风破浪会有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路难》)_______________,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李商隐《无题》一诗中原指对爱情忠贞,现用来形容对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
8.古典名著《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读下面故事片段,指出其中的“他”是哪位水浒英雄,在他身上发生过哪些著名的故事。
他只把这十五两银子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扮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金老并女儿拜谢去了。他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
“他”是水浒英雄:___________。与“他”有关的两个著名故事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绢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叙事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C.“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D.“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2.请对这首诗中加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10.王冕
[明]宋濂
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冕为妄。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
鱼千余头。结茅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坐卧自随,秘不使.人观。更深入寂,辄挑灯朗讽,既而抚卷曰:“吾未即死,持此以遇明主,伊、吕①事业不难致也。”当风日佳时,操觚赋诗,千百不休,皆鹏鶱海怒,读者毛发为耸。人至不为宾主礼,清谈竟日不倦。食至辄食,都不必辞谢。善画梅,不减杨补之②。求者肩背相望,以缯幅短长为得米之差。人讥之。冕日:“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
未几,汝、颍兵起,一一如冕言。皇帝③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①伊、吕:指伊尹、吕尚,皆古代著名贤相。②杨补之:南宋著名书画家,善画梅。③皇帝: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桃杏居.其半居.天下之广居
B.尝.仿《周礼》著书一卷尝.趋百里外
C.秘不使.人观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D.君子惜.之宫使驱将惜.不得
2.细读选文,了解大意。写出后文中与“冕既归越,复大言天下将乱”相呼应的句子:________。
3.人物语言可以塑造人物形象。仿照示例,分析文中画线句。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
面对别人的斥骂,王冕并不争辩,而是以“我不狂妄,还有谁狂妄呢”来回应。这是对一众目光短浅者的蔑视,凸显了其遗世独立的品性。
吾藉是以养口体,岂好为人家作画师哉?
分析:________________
4.请你结合选文内容,探求《儒林外史》将王冕作为全书开篇的原因。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何为诗人
余秋雨
①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诗人。这种说法遇到了一个小障碍:“第一个”之前,中国已经有了《诗经》。
②《诗经》很了不得。这三百多首诗,体现了中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请大家品味一下“诗经”这两
个字。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以诗为经”,把《诗经》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发展了几千年之后,我们现在重新向往一种诗化的生活,希望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的诗意,使精神不再苦涩,使生活不再窘迫,这就是连现代西方人也十分迷醉的所谓的“诗意的栖居”。
③《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的诗体,用如此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出如此经典的喜怒哀乐,又表现得那么大气从容,实在让人佩服。现在不少人呼吁让孩子从小读古代经典,开了好多的篇目,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诗经》。可见那些人只愿意向孩子灌输教条,而不是诗情。
④但是,《诗经》虽好,却没有任何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人。《诗经》中虽然也有少量署名,但我们认为那是对集体创作所采取的一种个人署名方式,本质上还是集体创作,还是未指向一个明确的人。
⑤《诗经》是一种集体话语,到了屈原,变成了个体的话语,这就使他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⑥诗人有一种个体精神的审美自立。诗人的自立需要有一种自然环境的诱发。例如,树木幽深处的花开花落,奇山怪水处的似梦似幻,巫风浓郁处的神人对话,大江险峻处的生死抗衡……正是这一切,熏陶着他。结果,黄河流域的“平原小合唱”,变成了长江流域的“悬崖独吟曲”。
⑦屈原与诸子百家也不一样,诸子百家中很多人都有一种“大道尽在我心”的导师形态,教主形态,像一尊尊雕塑一样矗立在门徒们面前,等待他们提问。屈原正好相反,他觉得自己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但他不知道用什么去训导别人。他要呈现的,是自己内心的全部苦恼、哀怨、分裂。他没有雕塑般的坚硬,而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他不认为世间有多少通用的哲理,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
⑧把自己的生命彻底诗化的人,在屈原之前还没有出现。其实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两种诗人。一种只是“写诗的人”,看到云,看到水,他就冒出了写云、写水的诗句;另一种人则相反,他本身就是诗,骨子里就是诗人,他的思维、情感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是让人痴迷的天籁。
⑨诗人就是诗人。不承认这一点,就不会有诗的时代。
1.下列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被我们先人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体现了我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
B.《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用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喜怒哀乐,又表现得大气从容。
C.文中提到孩子们的经典阅读篇目没有《诗经》,意在批评家长漠视传统文化。
D.“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表面屈原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
2.有人说“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为什么说屈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小题。
紫禁城里说“透风”:没有不透风的墙
①紫禁城古建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作为紫禁城古建筑的核心骨架,木材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弯、抗压和韧性,但也存在怕潮湿、易腐朽等材性缺陷。因此,使紫禁城古建筑的木构件始终处于一个干燥通风的环境,对于古建筑本身的延年益寿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②然而,从建筑工序的角度讲,通常是先安装木柱柱网和梁架,再砌墙。古建筑的墙体很厚,在与木柱相交的位置附近,砌墙时往往会把柱子包起来。封闭在墙体里的柱子,如果不经常通风干燥的话,很容易产生糟朽。为解决这一问题,聪明的我国古代工匠利用古建砖料巧妙地制作了一种“空气循环器”——透风。
③春节前夕,故宫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修缮项目中意外地发现了两份保存完好的乾隆年间的春节曲目戏折,吸引了不少人眼球。而这两份戏折,就是在西配殿的金柱砖雕透风内静静躺了200多年。
④所谓透风,其实就是一块带有镂空雕刻的砖。通常工匠会在木柱与墙体相交的位置,不让木柱直接接触墙体,而是与墙体之间存在5厘米左右的空隙,同时在柱底位置对应的墙体位置留一个砖洞口,尺寸约为15厘米宽,20厘米高。为美观起见,工匠们还采用刻有纹饰的镂空砖雕来砌筑这个洞口,这个带有镂空图纹的砖就被称为透风。透风是依靠墙体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墙体内外空气温度差造成的热压等自然力,促使空气流动,使得建筑室内外可以进行空气交换的一种方式。这一通风方式在保证建筑功能情况下,让建筑通过自然通风来调节墙体附近木柱的湿度环境,从而保证了木柱本身的干燥状态。
⑤在设置透风的墙体上,一般会在底部和顶部各设置一个,并保持两个透风在同一竖直线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空气对流和循环。若仅设置一个透风,相当于空气单向流动,除湿效果必然不佳。同时设置两个透风,方便空气从底部透风进入,沿着柱身往上流动,尔后从柱顶位置的透风排出,可使墙体内的柱子在上下方向都能空气流通。这样,柱子与墙体之间潮湿的空气就被排出去了,柱子也就能始终保持干燥状态。
⑥同时,紫禁城古建筑外墙上的透风位置实际是与木柱位置对应的,如果墙体的某个位置安装了透风,那么墙体立面肯定就有木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紫禁城古建筑的外墙,每隔一定距离就会有一对透风。
⑦紫禁城的工匠在长期的古建施工中,积累了丰富的透风制作经验。他们不拘泥于仅仅在实体砖上开洞来满足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