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鉴】Refreshing Appreciation
张雅男
(忻州市博物馆,山西…忻州…034000)
摘 要:悬塑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彩塑艺术,它常塑于石窟、寺观、庙宇内,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佛国景象。文章以山西省现存的悬塑资源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悬塑的制作技艺与艺术来源问题。
关键词:悬塑;山西省;类型;艺术来源
悬塑是一种用于石窟、庙宇内制作千佛、千菩萨及有复杂背景的故事性彩塑,它通常作为主像的陪衬出现。悬塑的做法是以建筑墙体或木构件为依托,将木质或铁质楔子切入墙内形成龙骨作为支撑,之后在龙骨上捆扎草绳,再用粗泥塑型,细泥整形,着色施彩,形成悬塑。悬塑常分为上下多层,层与层之间交错呼应,形成上下多层重叠的效果。
1 悬塑的分布区域
悬塑在实际应运中很普遍,在甘肃、陕西、山西、河北、江苏等地的石窟、寺观、庙宇中皆有遗存。总体而言,北方地区多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又以山西省境内保存最多,类型也最为丰富。山西省境内现存的悬塑主要保存在繁峙公主寺、原平观音庙、定襄洪福寺、五台山佛光寺、殊像寺、南山寺、龙泉寺、五台县古城关帝庙、长治观音堂、临汾隰县小西天、平遥双林寺、洪洞融宁宫等地。还有部
分悬塑因寺庙自然损毁、重修等原因,实物已无存,只能从碑刻中找到零星记载。例如,明代《重修楼烦寺记》记载“增创后殿五间,悬塑金容圣像”,清代《补修吉祥寺罗汉圣像碑记》记载“崞之吉祥寺,乃古楼烦之下院也,兹于癸亥岁偶遇地震灾而圮,庙规模未毁,罗汉、圣像、山塑、墙壁,多有摇损倒毁者”。本文以山西省境内的悬塑资源为研究重点,着重分析现存悬塑的制作技艺,并探讨它的艺术来源问题。
2 现存悬塑的制作技艺
2.1 悬塑类型
依据现存悬塑的造型式样,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山体建筑为主,一类是以人物造像为主。2.1.1 以山体建筑为主
这类悬塑主要是在大殿的四壁塑出山体模样,山体由山岭、石峰构成,山体高低错落、连绵不绝。山间有亭台楼阁、城楼、城门洞、寺院庙宇、塔幢、回廊、桥涵等建筑,再以佛陀、乐伎、神仙、供养人、神兽、花草点缀其间,营造佛国圣地。山西省境内这一类型的悬塑主要集中于北部地区,如五台山殊像寺、佛光寺、南山寺、龙泉寺、繁峙公主寺、原平观音庙。
殊像寺位于五台山上,创于唐,元延祐年间(1314—1320)重建,明弘治二年(1489)重建大文殊殿,现大殿内保存有明代悬塑约326.4平方米(图1)。悬塑造型以崇
山峻岭为主,在山间、石洞、棚舍、楼阁中安排形态各异的五百罗汉,以波涛、云雾、林间点缀其中,构成一幅气势恢宏的《五百罗汉渡江》图。悬塑中隐藏一个小泥碑,上书“弘治九年岁次五台山殊像寺修造文殊一会五百罗汉”,明确记载了悬塑的塑造时间。
公主寺位于繁峙县城东南10千米的杏园乡公主村东南头,始建年代不详,正殿为毗卢殿,为明代建筑。殿内保存有悬塑约288平方米,主要分布在殿内四壁及中间扇面墙正反面。悬塑的素材同样以崇山峻岭为主,山中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亭台楼阁,亭台楼阁中有佛的化身和供养人居于其中。在高山的山峰上、花形小平面上塑有贴金箔的人物、动物像。漂浮于高山周围的有山水云雾,错落有致,
作者简介:张雅男(1990—),女,就职于忻州市博物馆,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
悬塑浅析
图1
030Vol.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