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术时空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在油画艺术传入中国后,中国画家就努力在油画创作中探索体现中国元素与中国精神的方式,使油画作品展现出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内涵。油画的发展与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是息息相关的,而油画的本土化创作可以更好地彰显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油画本土化在本土这一客观环境下,以借鉴和吸收西方油画艺术为基础,从而满足本土化的艺术审美需求,获得人们的文化认同。画家在表现出文化包容性和多样性的前提下进行本土化创作,使创作的油画作品体现出中国气度与中国精神。
忻东旺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不想完全借鉴西方式的油画创作,也不想照搬油画民族化的以往模式。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很感兴趣,通过实际探索,将中国的民间艺术、传统文化与油画相结合,在西方写实油画中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气韵,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他的油画作品具有强烈的中国气质,蕴藏着深层次的中西文化内涵。
一、忻东旺的艺术历程及其新探索
忻东旺早期学习的是国画和水彩,他当时非常迷恋安德鲁 怀斯,被其画中的孤寂感深深吸引。受安德鲁 怀斯的影响,他学会了“干笔水彩”的画法,在后来的油画创作中借这种技法表现笔触感。之后,在西方油画的学习中,他受到了弗洛伊德的影响。弗洛伊德的人物造型饱满,为了突出关节与颧骨的位置,会使用厚重的肌理,忻东旺也是如此。忻东旺在人体结构处堆上厚厚的颜料,特别是通过对高光
的处理,使人物的立体感更加强烈。忻东旺和弗洛伊德一样注重写生,多塑造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但忻东旺的油画具有明显的中国特征。他的人物画给人一种羞
涩又温暖的感觉,人物造型夸张。用忻东旺自己的话说,就是夸张到写实为止,远处猛然一看,画面感觉有些不干净,甚至比例和笔触有点别扭的感觉,但是离近了细细看,笔触晶莹剔透,十分耐看。
忻东旺的油画作品创作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人间故土(1963—1994),这是他艺术创作的成长期,他当时在山西、河北两地学习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能力;时代肖像(1995—2008),这是他艺术创作走向成熟的阶段,他在民族与时代的基础上,着眼于社会底层,描绘农民工形象,用画笔塑造时代下的众生情态;意象表达(2009—2014),这是他油画创作本土化探索的新阶段,这一时期,他以“笔意”取代“笔触”,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油画作品。
二、忻东旺油画本土化探索的具体实践
学习西方油画的经历为忻东旺的艺术创作积累了大量经验,同时他也开始研究探索中国的油画之路。他应用了传统中国画中的“六法”,如“应物象形”“骨法用笔”“随类赋彩”等,体现了中国绘画的理念。他还借鉴了宋代雕塑、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从中汲取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并应用到自己的油画创作中。
1.在造型上广泛吸取中国传统艺术精华
(1)壁画
山西是一个文化宝地,保存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忻东旺早年曾在山西任教,他非常热衷于写生,所以经常学习传统文化,永乐宫壁画就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他在写生时临摹过很多次永乐宫壁画,并掌握了其中的精髓。他在艺术创作后期的油画本土化的探索中,就运用了永乐宫壁
忻东旺油画的本土化探索
□瞿亚雯於玲玲
摘要:忻东旺是中国当代新写实油画的代表画家。他在写实油画中融入了中国画中线条与团块的元素,增强了画面的书写性与绘画表现力。其作品饱含当代文化的深度和强烈的民族气质。该文通过探讨忻东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对当代社会现实的关注,研究他对油画本土化的探索。
关键词:忻东旺油画本土化
17
画里灵活流畅、严谨稳健的线条。从《汉地行》与《父子兵》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可以看到其油画创作与壁画技法的相通之处,人物的脸部造型饱满,运用线条勾勒脸颊、眼睛、耳朵的轮廓结构,具有壁画中人物形象的传神之韵。在处理人物衣服时,他主要采用平涂的技法,为了体现结构和体积,又在衣褶、结构的地方采用线条勾勒的方法,化繁为简。忻东旺在创作《汉地行》时,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他看寺庙中和尚的形象,觉得这些僧人和雕像、壁画中的人物是不一样的,他想让真实的形象不仅呈现在观者的视觉里,而且在观者的心中留下印记,注重现实与民族文化的表达。又如《气质》,人物形象虽然消瘦,但是线条圆润、流畅,站着的人物目光炯炯、传神细腻,眼睛、眉毛、头发运用了飘逸的线条,加上鼻翼、脸部轮廓线用流畅的线条勾勒处理,无不彰显出中国壁画的特色。人物的头发、眉毛是忻东旺用毛笔一根一根勾勒出来的,而人物的衣服是用大笔触轻松带过,这种疏密有序的节奏感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
(2)雕塑
晋祠宋代彩塑与山西平遥双林寺中的天王像雕塑对忻东旺油画的本土化探索也产生了较大启发。忻东旺在写生临摹晋祠里的侍女彩塑时,表现出“吴带当风”的飘逸感;在临摹山西平遥的天王像时,以线造型描绘人物形体,以强烈的笔触感和肌理感给观者带来一种逼真的感觉。虽然是以线造型,但仍然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忻东旺画的天王像十分生动,人物的表情具有情态感。《雄心》和《退休劳模》这两幅作品,也与天王像有着相通之处。在《退休劳模》中,他运用线条塑造人物形体的结构转折处,
而刀与笔的交锋塑造出因肌肉挤压变形产生的强烈笔触感和肌理感,这体现出忻东旺对中国传统雕塑的深刻研究。《雄心》中人物的神态选取很有天王像的感觉,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和《退休劳模》一样,都结合了中国传统雕塑的造型与雕刻技法。忻东旺在古代雕塑的造型中学到了意象的造型手法,并把这种独特的造型手法运用在写实油画中,成为写实油画的独特语言,以“笔意”取代“笔触”,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中国风格。这种融合中国民间艺术与西方油画技法、融合传统与当代的表达方式,不仅形成了忻东旺油画艺术中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且使外来的油画艺术具有一种民族文化的精神与品格。
忻东旺很喜欢古玩,尤其是对汉唐陶俑非常感兴趣。一方面,他认为陶俑质朴温厚、敦实可爱;另一方面,他被陶俑夸张变形而又浑然天成的造型意趣吸引。汉唐陶俑不似秦俑那样注重人体比例结构,而是通过夸张变形的比例表现人物内在的精神、情感。忻东旺夸张地表达人物的比例与特征,以获得意象的趣味性。他油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矮拙、笃实的造型,这是因为其受汉唐陶俑的影响,缩小了人物的形体比例。他把汉唐陶俑借用夸张变形的造型手段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油画创作中。在《古玩》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陶俑造型和神韵的借鉴与吸收。据忻东旺所述,画面中的两个人是给他送古玩的,但当时忻东旺被他们随意搭配的穿着和憨厚老实的形象吸引,想把陶俑敦厚、憨实的意蕴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同时在画面中营造中国绘画的意境。在画面中,白面光头的人物手中拿着一个陶俑,而赤脸赤身的人物圆鼓鼓的肚子与陶俑的形象相呼应,都具有圆润、光滑
的质感。忻东旺刻意加大了画面中人物眼睛之间的距离,缩小了瞳孔的大小,使人物的面部表情充满了如陶俑形象一般的喜感,形象地反映出人物内心的喜悦之情。忻东旺将真实的人物形象塑造出强烈的情趣意味。
(3)中国传统民间艺术
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有剪纸、皮影戏、泥塑艺术等。忻东旺在幼年时曾受剪纸艺术和农村年画艺术的影响,对艺术与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也从事过民间年画的行业工作,这对其后来的艺术创作之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忻东旺后期油画创作中的背景以及除了人物之外的物体,都有平面化处理的趋向,同时进一步减弱人物光影的对比。单纯的背景处理类似中国传统剪纸艺术具有的装饰性,画面的平面化处理和装饰性倾向可以使观者体会到中国传统艺术的意趣。如,在《古玩》这幅作品中,忻东旺对人物进行了立体塑造,但在背景处理上采用了平涂的效果。这种平面化的处理使背景具有一种类似剪纸的装饰性效果,并使画面中立体的人物形象与平面化的背景之间形成了一种既和谐而又巧妙的对比,增加了画面的趣味性。又如,在作品《汉地行》和《古风堂》中,他对人物进行了立体塑造,背景都是大面积的平涂。在《汉地行》中,地面和墙面两种不同的颜色具有用剪纸拼贴出来的效果,富有强烈的装饰性意味;而在《古风堂》中,背景里有一把椅子是平面处理的,背景也是简单的平涂,具有剪影艺术的风格,使画面更有趣味性,同时流露出浓烈的中国味道。
(4)白描画法
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在于写意性,而西方油画艺术的特色是写实性。忻东旺汲取了两者的特点,并将其融入艺术创作,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增添养分。白描是中国绘画中以墨笔线描塑造形象的一种绘画方法。忻东旺在油画创作中融入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使作品体现出中国画“以形写神”“以线造型”的理念。当他在画布上画稿起型时,运用以线造型的手法,不仅可以高度概括人物的神态,而且可以使画面具有中国画的气韵。如,《迷城》这幅油画作品最初的线稿就是以线造型。忻东旺直接用线条勾勒人物的形象,就是借用传统中国画中的白描画法。他的起型几乎是一笔做到,在造型阶段稳、准、狠,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又如,《退休劳模》线稿中的人物形象专注传神,眯起的笑眼凸显了人物的喜感,翘起的嘴角上还带着一抹
18
美术时空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
愉悦的笑意,显得慈祥可亲。忻东旺以线造型中严谨而又放松的线条十分经典,在轻松勾勒出人物外在形态的同时,也表现了人物内在的精神状态。
2.在色彩上探索中国画元素的趣味性
忻东旺认为油画中的色彩应该具有血性,它的生发当在精神感悟之中,他对色彩的趣味性也有着强烈
的追求。一是在自己的油画创作中以冷暖对比为主,弱化了明暗的对比;二是以固有色为主,同时弱化环境色。这样的色彩塑造就不完全是西画的特征,而是具有意象化色彩的意蕴,具有与中国画相似的趣味性。在《雄心》中,人物的明暗关系就是利用冷暖对比体现的。暗部的冷灰色与亮部的暖红色塑造出空间与体积,人物的皮肤显得细腻、透亮。西方画家一直很注重素描关系,所以在油画创作中往往采用素描关系处理明暗对比,使塑造的形体更具立体感。忻东旺在创作时却使用冷暖对比色塑造形体,他认为油画中的形体转折不一定非要靠素描关系决定,色彩的冷暖对比关系也可以表现空间和体积。忻东旺的人物画往往比较透亮,没有太多的重色。作品《汉地行》以固有色为主,对环境色也进行了弱化处理。画面中大多使用纯色,如淡黄色和橘黄色的上衣,对背景进行同一色的平涂,整幅画面弱化了环境色。同时,人物的服饰运用暖黄色和冷紫色形成对比,弱化了明暗的对比关系。
3.在题材上立足于中国的本土与时代
忻东旺认为油画本土化的精神内涵包括“传统”和“现实”两个方面。对于“传统”,他认为要在学习西方造型艺术的同时,注重融合中国古代的意象之韵。忻东旺艺术风格的形成源于其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陶俑、壁画、彩塑等的研究与学习。但是,要想使油画本土化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对中国文化的融入绝不能仅仅是简单地复制线条性与平面化,而应该要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感悟和体会。在当代语境中,“现实”指要以学习传统文化为基础,并进行创新。忻东旺不仅注重学习传统,而且非常关注社会现实。如果说学习传统是忻东旺绘画艺术的骨架,那么关注社会现实就是他为自己的艺术注入的灵
魂,两者缺一不可。对于现实社会中基层大众的人文关怀,是忻东旺艺术作品的核心。因此,对中国社会现实的关注与体会也是促进忻东旺油画创作本土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忻东旺的人物画比较生活化,注重细节的表达。其作品中人物脸上的皱纹、衣服上的褶皱等都可以使人产生一定的联想,传达了人物的性格与现实生活的状况。这些生活性的细节使画面具有较高的情节性与趣味性。忻东旺作品中描绘的人物大多是城市的底层和边缘人物,但是他在这些平凡的底层形象中寻找并创作出了不平凡的精神与内涵。这些人物褴褛的衣衫和粗壮结实的双手让观者体会到他们劳作的辛苦;但从他们深邃而又坚定的目光中,观者又可以体会到他们是充满自信的。忻东旺通过平
常而又很难把握的角度向观者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尊重。他的油画艺术呈现了独特的艺术形象,这是他在长期的生活体验中大觉大悟后的发明创造。中国油画的本土化探索应该建立在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同时要结合社会现实,从而使其进入更高的境界。
三、忻东旺油画本土化探索的当代启示
“笔墨当随时代”,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忻东旺油画的本土化探索无疑是成功的,他的油画风格体现了从三维到二维的发展转变。他在继承了传统经典的基础上又开辟了一条现代之路,其作品既朴实无华又不失油画一脉相承的优雅与高贵之气。
在油画创作过程中,当代艺术家首先应该向忻东旺学习,不仅要借鉴西方绘画中的表现技法,而且要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民族内涵,注重中西方艺术的结合,创造出具有中国气质与独特风格的油画作品。其次,忻东旺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技巧值得当代艺术家学习。他在人物造型上将西方油画的写实性与中国画中写意的造型观念相结合,借鉴传统艺术中的壁画、雕塑,以线造型,夸张地表达人物的比例与特征,以获得意象的趣味性。他将真实的人物形象塑造出强烈的情趣意味,独一无二的情感植入,正是他思想情感中仁慈与厚道在画面中的显现。最后,当代艺术家要立足于社会现实,结合当下的时代语境和时代精神,使油画艺术呈现出社会现实,促进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发展。这不仅体现了中国油画的发展方向,而且可以让全世界感受到中国油画的风采。
参考文献:
[1]范臻.忻东旺油画艺术语言及美学价值分析.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2]刘杰.忻东旺“新现实主义”油画艺术研究.燕山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3]萧睿.中国民间美术与当代油画的结合——以忻东旺油画艺术风格为例.艺术教育,2015(1).
[4]牛富强.时代精神的抒写——论新现实主义油画家忻东旺的艺术探索之路.山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张献友.忻东旺油画艺术风格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6]忻东旺.志与技.书画艺术,2008(1).
[7]高崇森.中国当代油画本土化创作分析.大众文艺,2015(17).
[8]忻东旺.写实油画的当代性思考.中国艺术,2011(4).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编辑李思琪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