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历史景观特质探析

更新时间:2023-06-06 00:40:29 阅读: 评论:0

平遥古城历史景观特质探析
文 / 王进修
摘要:平遥古城作为我国古城文化的杰出代表,从始建至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章旨在从平遥古城概况入手,从独特性、连续性和多样性三方面分析平遥古城内部的历史景观所具备的特质,从而为我国古城文化研究和保护提供现实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平遥古城;历史景观;特质
中图分类号:K928.7;K87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652(2017)01-0174-03
一、平遥古城概况
平遥古城,位于我国山西省中部,始建于西周时期,至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古称古陶,传说上古时期,炎帝、黄帝争天下于此,黄帝战胜炎帝,夺得天下。后一日黄帝巡游至平遥一带,发现此地风水秀丽,青烟缭绕,制陶业发达,故将此地命名为“古陶”。
西周时期,北方蛮族时常来犯,周定王派兵北伐,并驻扎重兵于平遥,自此北方蛮族不敢来犯,渐渐地双方边民汇聚于此,往来贸易,渐成集镇。
北魏时,平遥城商业贸易渐成规模,以古陶城为基础,由洪善城、京陵城、中都城、范落城五城组建平陶城,因避北魏武帝拓拔焘名讳,改名为“平遥”。
至明朝初年,为抵御外族入侵,重筑城墙,后经十多次补修,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城镇建制,清朝初年,增建城墙四方城楼,形成如今面积约2.25平方公里的平遥古城。因其保存完好,富有特色,因此与四川阆中、安徽歙县、云南丽江并称“四大古城”,也是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境内唯一一个以整个城镇为单位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
二、平遥古城历史景观概览
历史景观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其主要特征保留下来的景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方的生产生活习惯、文化习俗特点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等。指的是在大规模实现现代化之前,历史悠久,变化缓慢,历经数个世纪的发展变迁逐步形成的,反映自然人文和谐统一的特征结构的景观集聚。历史景观可以看作是具有重要自然、文化、美学价值的,具有明显特征,容易识别结构(该景观的结构清楚反映了各个组成元素间的关系)的景观,它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积淀和特定文化的地域产物。平遥古城内,十分完好地保存了明清以来大量的历史景观,包括3700多座四合院,其中近400座保存完好。还有大量极具代表性的历史景观。例如:城隍庙、孔庙、位列“平遥三绝”的镇国寺和双林寺。这里主要以平遥古城墙、平遥县衙和日昇昌票号为例,对平遥古城的历史景观进行探讨:
平遥古城墙,始建于西周时期,后经明清两代重修以及多次补修,逐渐形成如今的样貌,并取“神龟献瑞”之意,将平遥城墙规划为神龟形状。城墙四周共设垛口3000个,敌楼72座[1],相传是为迎合至圣先师孔子的弟子数目和贤人数目,文武相应,别有风趣。这也正反映了古时人们对于儒家传统文化的推崇,平遥古城墙共开六门,各个城门依托城墙设瓮城六座,以作御敌之用。墙外四周设三米宽的护城河,以取“山水朝阳,龟前戏水”之意。站在城墙之上俯瞰平遥古城的街道,纵横交错,如同神龟背上的条纹,因此平遥也被古人称为“龟城”,城墙整体,设计精妙,工艺考究,集合军事防御和文化功能于一身,作为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极富历史文化价值。
平遥县衙始建于北魏时期,后经历朝历代的改建,逐渐定型下来。县衙当中现存的最为古老的建筑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整个平遥县衙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参照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之理,整座衙署坐北朝南,且正处在整座平遥古城的中轴线上。
平遥县衙符合古代宫殿建筑的传统,遵循“前殿后寝”的基本格局,衙署大门以红漆打底,这也是为何古时官宦宅邸被称为“朱门”的原因。进入衙署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面砖砌照壁,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初入大门不可无遮无挡,需要屏风或者照壁来辟邪防灾。这不仅在官署当中,在民居当中也是十分常见的。平遥县衙的照壁之上,画有猛兽“犭贪”,相传此兽遍体冒火,浑身是宝,但是生性贪婪,意欲吞噬日月,最终失
174山西档案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0:40: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983229668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平遥古城历史景观特质探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平遥古城历史景观特质探析.pdf

标签:古城   景观   文化   历史   城墙   传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