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泥塑知识

更新时间:2023-06-06 00:30:40 阅读: 评论:0

传统文化泥塑知识
泥塑,俗称“彩塑”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下面是为
大家准备的解说,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传统文化泥塑:
泥塑,是一种立体造型艺术,雕塑艺术的一种方法,既可以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存在,也可以作为其它雕塑形式的辅助方法,例如:制作铜雕,玻璃钢雕塑的模具通常要先制作
一比一的泥塑。泥塑的材料一般是天然粘土或者现代的人工合成雕塑泥,混合入相应的纤
维材料防止干后开裂,中大型作品还要在内部建造骨架以增加强度。由于泥的可塑性非常好,因此泥塑经常作为学习雕塑艺术的入门练习。泥塑也是世界各国民间美术常用的形式,其中包括泥塑、陶塑、彩塑等。中国著名的民间泥塑大师有天津的泥人张,无锡惠山阿福等。
传统文化泥塑艺术的起源:
「泥人张」彩塑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清道光年间。创始人张长林字明山;一八二六—
一九零六名扬中外,为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高度的思辩和敏锐的洞察力将当代
的风土人情艺术的再现出来。张明山生于浙江绍兴。其父张万全曾是一官员的文书;后到
了天津,以制作小型石兽及文具为生。张明山十三岁脱离私塾从事泥塑创作。那时的天津
已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商业、贸易发达,流行赶庙会,常有外台戏,多由名角演出。
张明山常跻身其间观察人物、服饰。名角余三胜到津演出时,张明山为他塑的戏装像《黄
鹤楼》,形象逼真、传神,从此扬名。那时他十八岁。一九四七年民国三十六年二月二十
日的《大公报》的「天津人物志」有一段纪念张明山的文章;「至其如何工作?不过在观戏时,即以台上角色,权当模特儿,端详相貌,剔取特征,于人不知不觉中,袖中暗地摹索。一出未终,而伶工像成;归而敷粉涂色,衬以衣冠,即能丝毫不爽。
中国泥塑艺术,早在原始社会的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发现了。最新出土的一尊年代久远、形体完整的彩塑泥兽,据专家考证为春秋早期的珍贵文物。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约在
公元前四七五年以后,秦汉雕塑出现了浑厚、朴拙、流动的风格—像秦《秦始皇兵马俑》
和汉《霍去病墓——它们表现了大气磅礴、朴拙含蓄的艺术造形。两汉以后由于佛教的传入,人们因响往乐土而大兴寺院、石窟,于是出现了大同云冈、洛阳龙门、敦煌、麦积山
等佛崖。公元七至九世纪的隋唐时代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敦煌、麦积山
的泥塑大佛,唐十八陵石刻,洛阳龙门石佛都体现了精美的艺术造型。
从五代十国一直到清末,随著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作为造型艺术的雕塑逐渐走向世
俗化。盛唐时期的雕塑和绘画已不多见那些大的菩萨像。「经变」题材的雕塑和绘画日见
增多。宋以后的雕塑则完全体现了现实的人间—无论是四川大足的石刻,山西晋祠、双林
寺的泥塑,麦积山的宋塑,都充满著人间的气息。明清的戏曲、小说大多描写世俗人情。
这时期的雕塑已不如秦汉魏唐时期的兴盛;泥彩塑及小型雕塑开始兴起。它们走进人间、
走进家庭,从而,美的整个风貌就大不一样了。那种人间的神化,那种超群脱俗、高雅华
逸的贵族气派,变得平易近人和通俗易懂。而清末北方的雕塑代表便是「泥人张」彩塑。
传统文化泥塑彩塑的艺术特点:
「泥人张」彩塑艺术取材于神话、戏剧、小说以及现实生活,通过「塑造」与「绘色」不仅形象地表现人物,而且「随类赋彩」地刻划了人物的性格,展示出近代的生活气息,
不但接近日常情感,而且综合了中国文艺传统的抒情和线的艺术。《三百六十行》描绘的
便是现实的、市井的生活;第一代张明山、第二代张玉亭、第四代张钺皆曾先后创作过这
一主题。《渔樵问答》张明山作不单使我们想起邵雍的《渔樵问答》和孔尚任的《桃花扇》中的「渔樵问答」—前者借渔樵的问答,来阐明天地事物的道理;后者借柳敬亭和苏昆生
的对话,来道出国家兴亡所致的悲痛感,从而透露对人生的空幻之感: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在那里?于是最后归结到隐逸渔樵—而且透过塑和绘展示给我们的不是一般生命中的渔樵,而是两个「相逢在野」的「退仕」文人。
「泥人张」彩塑注重塑造、注重对人物性格的刻划。罗丹和格赛儿的一段对话说:
「我告诉你一个重要的秘密。在这座维纳斯像前,我们所感受到的真实生命的印象,你以
为是怎么来的?——是来自『塑造』的学问。」「泥人张」的作品里正是体现了这一学问,这也是「泥人张」作品里显现强烈生命感的一个原因。他们捕捉住人物刹那间的动态,并
著刻划人物内在的性格,再加施色。像张明山塑的《严振像》《严仁波像》人物塑造得十
分精确。对这两件作品徐悲鸿一九三三年在《大陆杂志》上评论说:「色雅而简,至其比
例之精确、骨格之肯定、与其传神之微妙,据我在北方所见美术作品中,只有历代帝王中
宋太祖、太宗之像可比拟之。若在雕刻中,虽杨惠之不足多也。」「泥人张」彩塑注重对
市井生活的描写,并用朴素的色彩,使人觉得作品真实、感人。像张玉亭塑的《吹糖人》、《卖糖者》三百六十行中的人物都是当时市井的真实生活。在塑造上,作者准确地描绘出
人物的特点和一刹那的动态,并用粗疏的线条将人物衣服的质感表现出来,再施上淡淡的
石青色,使我们从这件作品中看到生命的活力。对于这类作品,徐悲鸿曾这样赞誉:「此
二卖糕者,与一买糖者,信乎写实之杰作也。其观察之精到,与其作法之敏妙,足以颉颃
今日世界最大塑师俄国脱鲁悖斯可埃一八六七——一九三八亲王。特脱亲王多写贵人与名流,未作细民。若法十九世纪大雕塑家远鲁一八三八—一九零二虽有众多件稿本藏于巴黎
小宫,于神情亦逊其全。苟作者能扩大其体积,以铜铸之,何难与比国麦尼埃一八三一—
一九零五争一日之长。」
「泥人张」的作品是塑与绘的两大结合。先塑造后绘色。在泥塑过程中塑大体为关键—先将人物大的形体动态塑出,才有大的感觉,然后刻画衣纹表现质感,又不伤其骨格。
在绘色上多采取的是中国绘画中的工笔书法,使作品增添光感和色感。「塑造」与「绘画」这两者巧妙的结合,展示给人们的是真实而有力的生命,使人们在一般中看见美,在枝节、片段中看到无限。
中国线的艺术传统始终是中国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因素。随著戏曲、小说的发展,这
种市民文艺展现为单纯的视觉艺术是在明中叶以后。明、清两代中,陈老莲的《鸳鸯家》、《秘本西厢》可称明代高峰;他那古绝厅崛、沉雄凝重的造型和朴拙的线描艺术给后世影
响深远。此外,上官周的《晚笑堂画传》飘逸洒脱,神采飞动。「泥人张」彩塑正吸收了
中国传统线的艺术。
张明山的《和合二仙》取材于神话传说中的寒山、拾得即和合二仙。民间取和谐、合
好古训之意。作者没有著重用鲜艳的色彩达到这一效果,而著重在塑造上—除了把二仙的
面部刻划得欢笑外,作者更著重在衣纹上的处理,使衣纹在笑、蟾在笑、手捧的牡丹在笑,加上淡雅的色彩,展示给人们的是一个欢快、吉祥的场面。张景祜的《惜春作画》构图完整,人物婀娜之态及衣纹的质感都在塑造上表现出来;色彩华丽高雅、人物情感交融,使
人觉得是一幅立体的工笔人物画。对于塑造,张钺在他著的《「泥人张」彩塑技法》一画
中这样写道:「泥塑的彩塑是用湿润软和易于捏塑的黏土,将形体大局依附于骨格的肌肉
运动、衣纹变化、面部表情等,自内而外地逐步塑造而成,通过塑造把一切可以观察的色相、体积、造型、神态等综合的体现出来,成为体质、神态、光色相结合的形、神并足的
塑像。它不单形象地表现人物,而且是「随类赋色」地刻划了人物的丰采,使默不作声的
塑像成为「凝眸欲语」的有生命力的生动造像。」「在绘色时又须运用绘画的技巧,用勾描、渲染、烘托地达到苍劲、秀丽、典雅、素质、艳美的目的;表达出雅而不俗、丽而不华、素而不旧的效果。」『泥人张』的作品是以塑为根本为骨法,而画则是使造像达到体积、光色合一的更接近真实的人物在创作上对不同题材采取不同的创作方法—文者肖长青
秀文雅,武者肖短虎背熊腰。张钺的《乐在其中》就是要表现一个文雅傲骨的文人—著重
了刻划面部表情和手的动态,衣服线条单纯、色彩淡雅,展示出高超文雅、天真淡泊的文
人气派。塑者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件作品中借此抒情,展示出一个超脱、乐观、进取的
人生观。此外,『泥人张』的作品有许多仕女的形象。张玉亭的《渔妇》很近似白描或敷
施淡彩的仕女画。整个造型简洁单纯,线条流利明快,加上淡淡的色彩,使塑像具有朴素、单纯、圣洁感。同时,她温柔娴静的姿态,又令人感到是一个中国古代美女的典型。
传统文化泥塑造型特点:
泥塑造型多而繁杂,最常见的就是泥人、泥罐等生活用品。
天津“泥人张”
申报地区或单位:天津市
天津“泥人张”彩塑是清道光年间发展起来的,自张明山先生首创,流传至今已有
180年历史。泥人张彩塑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特色,能真实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体态;追求解剖结构,夸张合理,取舍得当;用色敷彩,典雅秀丽。泥人张彩塑适于室内陈设,
一般尺寸不大,约40厘米,可放在案头或架上。它所用的材料是含沙量低无杂质的纯净
胶泥,经风化、打浆、过滤、脱水,加以棉絮反复砸揉而成的“熟泥”。经艺术家手工捏
制成型,自然风干,再施以彩绘。
无锡彩塑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无锡市
无锡彩塑相传已有400年的历史。经艺人世代艺术实践,创造出享誉世界的惠山泥人。惠山泥人品类丰富,分为粗货、细货两大类。粗货又称耍货,主要以吉祥祈福为题材,采
用模具印坯,手工绘彩,其造型夸张,线条简拙,整体丰硕稚胖,彩绘用笔粗放,色彩对
比强烈。主要供儿童玩耍。细货是以手捏为主塑造艺术形象。内容大多以戏剧题材为主,
故称手捏戏文。也捏佛像和反映现时生活的作品。一件作品从脚捏起,从下到上,由里到外,分段组合,一气呵成。在彩绘上则以细腻的笔触,从头到脚,从人物表情到衣服褶裥
作精致的描绘。手捏戏文再现了戏剧演出的典型场景,突出戏剧人物的瞬间神态,造型生动,色彩艳丽悦目,装饰精美,历久不衰。是人们家居的装饰品和送礼的佳品。
凤翔
申报地区或单位:陕西省凤翔县
凤翔彩绘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泥货”。凤翔县位于关中
平原西部,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
之久。凤翔彩绘泥塑主要分布在城关镇六营村及周边地区,相传明代曾在此驻扎六营军队,后军士转为地方居民,其中部分人重操入伍前的陶瓷制作手艺,利用当地粘性很强的板板土,和泥捏塑泥人,制模做偶彩绘,然后到各大庙会出售。当地老乡购泥塑置于家中,用
以祈子、护生、辟邪、镇宅、纳福。六营村的脱胎彩绘泥偶由此出名,并代代相传,成为
我国民间美术中独具特色的精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凤翔彩绘泥塑有三大类型,一是泥玩具,以动物造型为主,多塑十二生肖形象;二是
挂片,有脸谱、虎头、牛头、狮子头、麒麟送子、八仙过海等;三是立人,主要为民间传
说及历史故事中的人物造像。凤翔泥塑共有170多个花色品种,其中有半人高的巨型蹲虎、虎挂脸,
也有小到方寸的小兔、小狮;制作中使用黑粘土、大白粉、皮胶等,有模具定性,造型洗练、夸张,装饰华美富繁,色彩艳丽喜庆,形态稚拙可爱,在全国众多的民间泥塑
中独树一帜。20世纪60年代前,六营村及周边村有三百多户农家生产泥塑,现在只有胡深、胡新民、胡永兴、韩锁存、杜银等艺人利用农闲时从事泥塑创作与生产。
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深为有
关专家所瞩目。但在商业环境的影响下,凤翔泥塑艺人往往以销定产,一味迎合市场需要,这使得许多传统产品近于灭绝,也使得凤翔泥塑技艺逐步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不断发生
变异。
高密
山东高密聂家庄是我国的泥塑发源地之一,作品朴拙、雅俗、艳丽、大气,富有浓郁
的地方气息,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当地民众喜闻乐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
平和欣赏水平的提高,聂家庄的艺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大胆借用“扑灰年画”的色彩,在题材和内容上不断创新,顺应了当地民俗的需要,受到人们的欢迎。
高密泥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这里的农民就自己设计用泥做
成一种叫“锅子花”也称泥墩子的焰火出售.后来又把装火药的泥坯塑成娃娃型,焰火放过
以后,再当玩具或装饰品摆设.最后这各泥塑的品种逐渐发展,并且涂以各种颜色,使其生
动活泼。题材丰富,有[2]“孙悟空”“牛郎织女”等传奇故事。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手工
艺术品了.到清朝乾隆年间,聂家庄泥塑又借鉴了杨家埠年画的艺术特点,在表现手法上和
着色上有所创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动作,吏声音,色泽.动作融为一体.每逢山集,庙
会都有卖泥玩具的。
浚县
申报地区:河南省浚县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为鹤壁市所辖。据《资治通鉴》载,隋末农民起义军与隋军争
夺黎阳仓当时浚县称黎阳,瓦岗军首领李密手下有一员叫杨圯的大将在此屯兵,得杨圯屯
村名。当时军中有一些士兵会捏泥人,为纪念在战场上阵亡的将士和战马,他们用当地的
胶泥捏塑泥人、泥马。后来军队中一些人员就地安置,这门手艺便流传下来。浚县泥塑形
体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因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故称“泥咕咕”。黎阳镇杨圯屯是泥咕咕的主要产地。
浚县泥咕咕的基本内容有人物、动物、飞禽三大种类一百多个品种。其制作工具很简单,主要是塑型的竹筒和竹棍,制作者利用这些器具,经过和水、捶制等工序,将当地的
黄胶泥塑成作品,然后蘸上松香现改为墨汁、洋颜色现改为水粉颜料、用自制的麻笔现改
为毛笔在塑型坯上涂绘,多以黑色为底色,然后再以红、黄、蓝、绿等比较鲜艳的颜色绘
出各种图案,与黑底形成强烈的对比,再用清漆罩上一层,放入高与宽约一米左右的砖砌
小土窑焙烧。泥咕咕作品主要有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十二属相、小动物、飞禽、骑马人等。
浚县泥咕咕历史久远,有着浓厚的民间特色,造型古朴,夸张别致,深受广大群众和
专家学者的好评,被民俗学专家称为历史的活化石。主要传承人有王学峰、王安田、宋学
海等人,但现代的年轻人不愿再继续学习这门手艺,传统手艺后继乏人,逐步失传,亟需
抢救。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0:30: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9826402041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传统文化泥塑知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传统文化泥塑知识.pdf

标签:泥塑   人物   艺术   彩塑   雕塑   作品   泥人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