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二十年忆柏泉山人

更新时间:2023-06-06 00:03:33 阅读: 评论:0

申遗二十年忆柏泉山人

  平遥古城申遗成功二十多年了,我总会常常想起一个人,一个我认为是申遗大功臣的人,而且我相信还有很多很多的人与我有同感。这就是柏泉山人李有华先生。
  我真正与李有华先生相识始于1969年,此前是我认识他,他并不认识我。我记得1966年时,古城下西门瓮城外墙上曾经悬挂过毛主席的巨幅画像,画得太像了,觉得那一定是放大了的照片,却不知道在当时放大那么大的照片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很快听人说,古城下东门和下西门瓮城外墙上都挂有毛主席巨幅画像,是由平遥两位最好的画家李有华、何庆文完成的,都画得非常成功。何庆文是平遥中学的美术老师,我上他的第一堂课时就听说他是山西青年画家。那时虽不知这个名头究竟有多厉害,反正觉得一定很了不起,崇拜之情自不可言。骤然间又听说还有一位大画家李有华可以与何老师并驾齐驱,心中首先感到平遥真有人才,其次就是想找机会认识一下这又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
  之后,我便留心了,很快就在一些社会活动场合认识了李有华先生,但只是心中仰慕而已。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用时髦话说就是一个“帅”字,而且是太帅了,比想象中的形象要年轻很多,标准的个头,挺拔的身板,不胖不瘦,端正的五官,浓密的偏分头,衣着整洁干净。
更惊讶的是,他的工作状态有条不紊,学识与工作成果令人佩服。在不知不觉中,先生作了我综合学习的样板,但又自惭形秽,颇觉底虚,对自己能否达到先生那个程度实在信心不足。
  到了1969年,我们工农宣传队驻在文化馆,而且我们的办公室(宿舍)均在里院,且南北房打对。于是我有了更多和先生学习的机会。通过这一段及70年代末我在县创作组工作的另一段时间的相处,我俩互相发现很投缘,认识每每一致,渐渐地就贴近了,成了无话不谈之交。对我来说,先生当然是亦师亦友,我对他的称呼正式定性为“李老师”。于是对李老师的人生脚步也就逐步了解了。
  李老师1936年10月2日出生于本县北依涧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其家乡有山名柏泉,所以自号柏泉山人。他小学毕业后本已考入平遥中学,却因家境贫困,只读了四个月初中课程就被迫退学回家,初任本村义务教员,1953年正式进入教师行列,五年后到省教育学院美术大专班学习,毕业后任县综合师范、平遥二中美术教师,接着任平遥晋剧团美术设计,后调县文化馆搞美术创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先任新成立的县文物管理所所长,后任县文物管理局副局长。
  我清楚地记得,李老师从80年代末转向文物管理与保护工作以后,整日忙于整修城墙,
整修清虚观、双林寺、镇国寺等寺庙,鉴定、收集、保管各种文物。我隔一段时间就会抽空去看他,敞开心胸聊聊,心里就特别舒坦。每一次去看他,他总是边工作边与我交谈。他对工作的严谨认真使我除了佩服就是惊讶,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学使我除了敬重就是学习。我们还一起动过我也调入文管所搞文物研究工作的念头,可惜因我的身份体制不允许而作罢。
  对于李老师为全县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付出的艰辛努力以及取得的杰出成果世人皆知,无需我一一赘述,但愿大家永远不要忘记就好,我只想追述几件亲历的小事。一是有一次我去看他,正好他带领员工静坐在下东门瓮城底下,为保护瓮城不受伤害,以微薄之力去阻止在瓮城下开挖地下管道和埋设电缆;二是为维修东南部城墙解决用水的事,他竟然工工整整给我写了一份求援信,言辞恳切,保证以实结付水费,我当然会尽力帮助,最后也没有收他一分钱,他却多次致谢;三是我在省文物局任计财处长的堂弟告诉我,李有华老师是省文物局在全省范围内最信赖的文物管理者,省文物局下拨的款项交到他手里最放心,他花国家的钱比花自己的还精打细算“抠门”;四是1999年9月的一天,我去家里看他,因为是暑天,他正在他人帮助下擦澡,只见李老师浑身已经瘦成了近乎一副包皮的骨架,却依然精神不倒,还与我约定,等他病好了,合作搞一套雷履泰故事连环画,希望我尽早把脚
本先写出来。可惜,此一面竟成永诀,十数天后,他便作古而去,享年63岁。哀哉!痛矣!
  我参加了他的葬礼。我曾经扪心自问,李老师是怎样割舍下他所热爱的事业的呢!他在弥留之际,一定还在惦念未竟的事宜。李老师1996年办理退休手续时已经是顽疾缠身了,退休后却继续奉献,在退休后的三年中,拖着病躯,做了专业接待、接访、研讨等事务,还撰写了中国票号博物馆的设计总纲,进行了展馆总体、中厅屏风、挂屏等设计;设计了清虚观三清殿、龙虎殿的脊兽、烧制琉璃瓦的样图,绘制了实样图,参与了构件维修事项;对古城墙再次进行了全面调查,绘制了保护范围图,并上报省文物局;撰写了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名城词典·平遥部分》;绘制了古城南大街百米工程设计图,成功上報立项,争取到了相应的经费;制定了县衙博物馆的复建方案,设计复建了衙署大门,完成了大堂复建工程的图纸设计,等等,可谓贡献卓著。用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字送给他,实在是名至实归。
  李老师太早地走了,为世人留下了太多的享受,也为自己和后人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国家级文物建筑大师郑孝燮为李有华先生题词:“忠心耿耿为平遥古城与文物保护鞠躬尽瘁永远怀念李有华。”
  国家级文物建筑大师罗哲文为李有华先生题词:“世界遗产卫士,文物保护精英向李有华学习。”
  省文物局副局长张一为李有华先生题词:“李有华为保护平遥古城文物,特别是对平遥城墙、双林寺、镇国寺以及文庙大成殿、清虚观的维修保护工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予永志不忘。”
  省文物局总工程师柴泽俊为李有华先生题词:“平遥文物是祖国历史文明的组成部分,保护文物是一项长期而艰辛的工作,李有华为此付出了大半生精力,做出了卓越贡献,值得怀念和学习。”
  申遗成功后,下自普通的平遥人,上至全市、全省、全国乃至世界人民,都享受到了申遗成功带来的福祉。为了申遗成功,包括李有华先生在内的古城志士仁人、全体人民和上级太多的领导和专家,不知付出了多少聪明才智和艰辛劳动。现在回头看看,包括原先漠不关心的或者意见保留的每一个人都会说,这步棋走对了。
  陪伴申遗成功一路走过来的人们,每当登上抑或远远望到平遥城墙,或者进入抑或路过中国票号博物馆、清虚观、城隍庙、双林寺、镇国寺等景点,总会不自觉地想起李有华先生,想起当他近乎标准的美男子形象额头却日渐爬上越来越多的沟壑时,却依然精神依旧;
想起他不胖不瘦不高不矮的体型虽然越来越消瘦,却依然步履坚强;想起他工作虽已一丝不苟精细入微,却依然不知按时作息、耗尽灯油;想起他近乎苛刻的工作要求,却不知得罪了多少学生和同事;想起他或步行或骑单车穿梭于整修城墙和寺庙工地之间,却不知把工作和责任推给别人;想起他精打细算生怕把每一分钱用不到急需的地方,却不知为自己的身体、生命耗费半点精力,想起他,想起他,可以想起他的太多了。他是平遥古城最忠诚的儿子、保护古城的功劳卓著者、平遥古城成功申遗的默默奉献者。
  可喜的是,2004年,郭保旺、冀有贵两担纲编辑出版了《柏泉山人——李有华》一书,是对李老师仙灵的真诚告慰。书中收有我的另一位恩师杨汝铭先生的诗作《思君》:
  婴溪永伴不眠魂,
  感使苍天泪涕痕。
  月照城墙寻旧影,
  钟响寺庙静回声。
  人民寄语哀先范,
  历史倾爱颂大功。
  十里旌旗迎世界,
  人潮似海倍思君。
  当时,拜读杨老师诗作后,余心甚闷,遂以《祭》为题,原韵奉和,以稍抒悼念李老师之情:
  清明时节祭忠魂,
  数行蝌蚪泪涕痕。
  淡淡茶香处师友,
  巍巍功苦见贤臣。
  汨罗屈子续先范,
  盗名宋玉诓宏勋。
  一矗心碑通三界,
  更有几人可如君!

本文发布于:2023-06-06 00:03: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9810136678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申遗二十年忆柏泉山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申遗二十年忆柏泉山人.pdf

上一篇:山西古建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文物   先生   工作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