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少林寺相关资料整理
韦陀菩萨
韦陀是佛的护法神,佛教中另外还有一位护法天神韦天将军。《大藏经》记载韦驮菩萨生于农历六月初三日,相传他姓韦名琨,是南方增长天王属下八大神将之一,位居32员神将之首(四大天王每人手下有八神将)。有的人把韦陀与韦天将军相混。
相传释迦牟尼涅盘时,诸天和众王把佛陀火化后的舍利子分了,各自回去建塔供养。韦驮也分得一颗佛牙,正准备回天堂。一个捷疾鬼浑水摸鱼,偷走一对佛牙舍利,撒腿就跑。韦驮奋起直追,刹那间将捷疾鬼抓获,夺回了佛舍利。诸天和众王纷纷夸奖韦驮能驱除邪魔外道、保护佛法。于是,韦陀被人们称为护法菩萨。
从宋代开始,中国寺庙中供奉韦陀,称为韦陀菩萨,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
一十八世为将军身,五十四世为宰相
涅槃翻译成中文为不生不灭意,乃指佛教之中心思想,若无涅槃佛教就形同生灭的世间法。简单来说,也有重生的意思。也指高僧的去世。
韦陀菩萨与昙花一现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昙花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开花,四季都灿烂。她还爱上了每天给她浇水除草的年轻人。后来此事给玉帝得知,玉帝于是大发雷霆要拆散鸳鸯。玉帝将花神抓了起来,把她贬为每年只能开一瞬间的昙花,不让她再和情郎相见,还把那年轻人送去灵鹫山(位于印度,注:江西、四川、台湾也有灵鹫山)出家,赐名韦陀,让他忘记前尘,忘记花神。
多年过去了,韦陀果真忘了花神,潜心习佛,渐有所成。而花神却怎么也忘不了那个曾经照顾她的小伙子。她知道每年暮春时分,韦陀总要下山来为佛祖采集朝露煎茶。所以昙花就选择在那个时候开放。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气绽放在那一瞬间。她希望韦陀能回头看她一眼,能记起她。可是千百年过去了,韦陀一年年的下山来采集朝露。昙花一年年的默默绽放。韦陀始终没有记起她。昙花一现,只为韦陀。所以昙花又名韦陀花。又及昙花是在夕阳后见到韦陀,所以昙花都是夜间开放。
直到有一天一名枯瘦的男子从昙花身边走过,看到花神忧郁孤苦之情。便停下脚步问花神“你为什么哀伤?”。花神惊异,因为凡人是看不到花神的真身。如果是大罗金仙头上有金光、刚刚从身边走过的明明是一个凡人,如何看得见自己的真身。花神犹豫片刻只是答到“你帮不了我”。又默默等等待韦陀不在回答那个男子的话。40年后那个枯瘦男子又从昙花身边走过,重复问了40年前的那句话“你为什么哀伤?”花神再次犹豫片刻只是答道“你也许帮不了我”。枯瘦的男子笑了笑离开。在40年后一个枯瘦的老人再次出现在花神那里,原本枯瘦的老人看起来更是奄奄一息。当年的男子已经变成老人,但是他依旧问了和80年前一样的话“你为什么哀伤?”。昙花答道“谢谢你这个凡人,在你一生问过我3次,但是你你毕竟是凡人而且已经奄奄一息,还怎么帮我,我是因爱而被天罚的花神”。老人笑了笑,说“我是聿明氏(其实就是对相师、道士的统称,或是扮演一个未卜先知的角色,现代作品中提到的聿明氏往往是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甘受天诛地伐的、勇敢正面的化身。),我只是来了断80年前没有结果的那段缘分。花神我是送你一句。缘起缘灭缘终尽、花开花落花归尘”。说完老人闭目坐下时间渐渐过去,夕阳的最后一缕光线开始从老人的头发向眼睛划去,老人笑道“昙花一现为韦陀,这般情缘何有错,天罚地诛我来受,苍天无眼我来开”。说罢,老人一把抓住花神,此时夕阳滑到了老人的眼睛,老人随即圆寂,抓着花神一
同去往佛国去。花神在佛国见到了韦陀。韦陀也终于想起来前世因缘,佛祖知道后准韦陀下凡了断未了的因缘。因为聿明氏的老人违反了天规所以一生灵魂漂泊。不能驾鹤西游、也不能入东方佛国净土,终受天罚永无轮回。
昙花的开花季节一般在6至10月,开花的时间一般在晚上8~9点钟以后,盛开的时间只有3~4个小时,非常短促。
昙花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热带沙漠地区,那里的气候特别干燥。白天气温非常高,娇嫩的昙花只有在晚上开放才能避免白天强烈阳光的烤灼,而昙花又属于虫媒花,沙漠地区晚上8、9点钟正是昆虫活动频繁之时,所以,此时开花最有利于授粉。午夜以后,沙漠地区气温又过低,不利于昆虫的活动,就不利于昙花的授粉。昙花开花时间短可以减少水分的丧失。因此,昙花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种特殊的开花习性。
双林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省平遥县西南六公里桥头村
这间寺庙里有唐槐、宋碑、明钟,但最让它声名远扬的是那两千多尊彩绘泥塑,这些彩塑形神兼备,艺术价值极高,能够完好保存至今,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大幸事。
千佛殿“韦驮”像整个造型,特别是腰部的塑造非常夸张,达到一种人体所不能及的程度,却丝毫没有造作,别扭之感。相反,给人一种强大的力度和动势,这是由一条从头到脚贯穿于全身的S形曲线所表现出来的。中央美院雕塑家钱绍武先生观后曾题词双林寺韦驮像,雄健英武,可谓全国韦驮之冠。
亲身经历 两种业报
(齐 僧远)南北朝(齐)时,僧远住梁州薛寺,不守戒律,喝酒吃肉。忽然梦韦陀菩萨愤怒指责说:“你是出家人,这样造恶业,怎么不拿镜子自己照一照?!”早晨起来,自己照一下,见两眼边缘现暗黑色,以为是灰尘,用手去抹,眉毛随手脱落。大惊,反省自责,痛改前非,从此穿旧衲衣,破鞋子,吃长素,只正午吃一顿饭。早晚忏悔,沉痛流泪。过了一月多,又梦见韦陀菩萨笑着对他说:“能认识罪过,又能改过,算得是有智慧的人。现在赦免了你!”他又惊又喜,醒后遍身出汗,面目有光泽,眉毛又重生出来。他亲身经历这两种业报,便深信三世因果绝非虚假。由此至诚地依教奉行,没有倒退现象,终于成为一位著名的高僧[4]。 (出《缁门崇行录》)
韦陀菩萨的韦陀杵的方向也跟寺院的大小也有关系:
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
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
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一般韦陀菩萨塑像都是立像,代表恭敬保护道场、保护修行人。只有东天目山(浙江杭州临安东天目山是韦驮菩萨的道场)的韦陀菩萨是坐像,这是一个特殊的例子,因为东天目山是韦陀菩萨自己的道场,那是他自己的家,当然可以坐在当中。而韦陀菩萨在别的地方护法,多半是立像,很少看到坐像。
天王殿中所塑的韦陀,一般具有两种站立的姿态:一个是双手合十,横杵于腕上,直挺而立,前者双手合十,表示此地是十方丛林,欢迎来客,远游的行脚僧可安心住下;一个是一手握杵拄地,另一手叉腰。后者则示本寺不接待来僧挂单,行脚僧不要自讨没趣,最好另投山门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背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把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