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抹最美的“中国红”——《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06-05 23:12:29 阅读: 评论:0

那抹最美的“中国红”——《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由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出品,由陈凯歌担任总导演,由黄建新担任总制片人,由七位导演共同拍摄,是中国电影人给祖国七十华诞的一次集体献礼。影片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典历史瞬间下,普通百姓与共和国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
七部短片《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 ,分别讲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并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故事。
《我和我的祖国》,依托七个光芒万丈的国家节点,呈现七个伟大的历史瞬间,不仅打造了视觉饕餮盛宴,激起了荡气回肠的集体记忆,而且集中展示和瞩目了国旗——那抹最美的“中国红”。
在《前夜》中,电动旗杆设计安装者林治远、护旗手老方等千千万万参与开国大典的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齐心协力,确保“万无一失”,保障五星红旗顺利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在《相遇》中,那抹最美的“中国红”飞舞和渲染在原子弹成功爆炸后的欢乐人海中;在《夺冠》中,五星红旗在美国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场上高高飘扬;在《回归》中,英国国旗降下,中国国旗于1997年7月1日零时在香港准时升起;在《北京你好》中,五星红旗和奥林匹克旗帜在偌大的国家体育场“鸟巢”迎风飘展;在《白昼流星》中,挂着国旗的车队浩浩荡荡行驶在着陆场、戈壁滩;在《护航》 中,战机上的五星红旗标识分外耀眼,在蓝天下划过长空……七部短片气势恢宏地描绘了那抹最美的“中国红”。
《我和我的祖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宏大历史视野下,旨在聚焦重大历史事件下普通人与国家命运相连接的故事,《我和我的祖国》中的“我”,在为祖国增添那抹最美的“中国红”。
在张一白执导的《相遇》里,张译饰演的主角高远,是一名国防科技工作者,在那个艰苦的年代,他舍弃了自己的爱情和家庭,隐名埋姓将自己的青春和年华献给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发事业。导演将画面定格在1964年10月16日原子弹成功爆炸的那一天,高远的爱
人高敏与戴着口罩的高原在公交车上“邂逅”,下车后,俩人又在原子弹成功爆炸后的欢乐人海中“相望”,数年的分离和“怨恨”,在这一刻得到化解,顾大家舍小家的情怀被演绎地淋漓尽致。在影片《相遇》里,“我”的奉献精神,彰显那抹最美的“中国红”。此外,《前夜》里的担当精神、《夺冠》里的女排精神、《回归》里的爱国精神、《北京你好》里的奥林匹克精神、《白昼流星》的向上精神、《护航》的牺牲精神……都汇聚成那抹最美的“中国红”的鲜艳底色。
《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深邃、规模宏大,让每个人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感,“我”与“我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我和我的祖国》中的“我”,是七位导演,是影片故事的主角,是银幕前的每一位观众,是历史长河中的每一个生命个体……其实,我们都在为祖国增添着那抹最美的“中国红”。
70载岁月峥嵘,70年沧桑巨变。70年,亿万中华儿女在砥砺奋进中开拓,共同谱写了中华民族的壮丽史诗;70年,每个人的奋斗与国家的进步融为一体,印刻下时代洪流中的生动剪影。
在这新时代的春风里,让我们携手共进,奋力谱写新篇章,为了那抹最美的“中国红”。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23:12: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9779491912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那抹最美的“中国红”——《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那抹最美的“中国红”——《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pdf

标签:中国   国家   精神   祖国   国旗   原子弹   故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