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叙事伦理

更新时间:2023-06-05 22:46:40 阅读: 评论:0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叙事伦理
钟 雪 张海英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的一部备受关注的献礼片,也是一部在创作上具有突破的主旋律电影。影片由7个导演拍摄的7个故事组成,采用以小人物为核心的叙事策略,通过平民化、生活化的视角进行个体叙事,并运用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叙述方式拉近距离,将大事件与小人物紧密联系起来,共同讲述了七十年来普通百姓与国家的故事。影片突出显示了公与私的伦理矛盾,很好地刻画了国与家的联系。并基于事实,从细节着手,搭建起伦理对话空间,激发伦理对话,引起观影者的情感共鸣,唤起全民记忆,激发爱国之情。
关键词: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影像叙事;叙事伦理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的一部备受关注的献礼片,它在上映后连续3天单日票房破3亿,持续4天第一。2019年11月10日,这部影片获得了第三届金色银幕奖最佳导演奖,票房累计29.09亿元。作为一部献礼片,它无疑是成功的。但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不仅是一部献礼片,更是在主旋律电影创作上具有突破的一部电影,这个突破就体现在它很好地将小人物与大时代、大事件
联系起来,密切了普通人与国家的联系,使观影者的感同身受,唤起了全民的爱国主义情怀。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抛弃了对宏大的历史场景的渲染,只将历史作为背景轻描淡写地带过,并着重突出每个章节中的“我”。讲述“我”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发展的故事,展现了平凡的普通人与“我的祖国”的故事。同时,影片采用以小人物为叙事核心的叙事策略,通过平民化、生活化视角,拉近与观影者的距离,采用第一
人称和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将观众置换成影片中的“我”,营造感同身受的氛围,搭建了“我”与隐含作者、观众之间的一个平等的伦理对话空间,激发伦理对话,使得观众与创作者、影片中的人物产生共情效果,使观影者感受到强烈的公与私的伦理碰撞并做出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抉择,完成对自身的身份的认同和精神的塑造,激发了观影者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1 大事件与小人物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分别是由《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护航》7个章节构成,主要展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来的7个重大历史事件(见表1)。影片形散而神不散,巧妙凭借“我和我的祖国”这个共同的话题将7个大事件串联起来,并以“大事件+小人物”作为最主要的叙事框架,用7个不同的故事讲述着小人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展现了普通人与国家千丝万缕的联系。
表1 《我和我的祖国》中的7个故事
章节名主要人物主要内容
《前夜》林治远:电动旗杆设计安装者主要讲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故事
《相遇》高远:国防科技战线的科研工作者
方敏:高远曾经的恋人
主要讲述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故事
《夺冠》冬冬:一个普通电工家的孩子主要讲述1984年8月8日中国女排奥运会夺冠并首获世界大赛三连冠的故事
《回归》
华哥:修表匠
莲姐:女港警
朱涛:升旗手
安文彬:外交官
主要讲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故事
《北京你好》出租车司机和汶川孤儿主要讲述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故事
《白昼流星》
李叔:退休的扶贫办主任
沃德乐、哈扎布:一对流浪兄弟
主要讲述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的故事
《护航》吕潇然:中国空军女飞行员主要讲述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的故事
133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22:46: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976400667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叙事伦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叙事伦理.pdf

标签:故事   叙事   伦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