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教学课件

更新时间:2023-06-05 22:37:09 阅读: 评论:0

统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19
青山不老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沙漠,奇迹般地创造了一块绿洲的感人故事,由衷地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对比描写如今绿风荡漾的小院和昔日大风肆虐的晋西北的险恶环境,对比城里自在的晚年生活和山沟里艰苦的种树日子,来体会“青山”和“不老”。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教学时要根据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展开学习活动,重点让学生通过提取关键信息,抓住关键句的阅读策略感受奇迹的伟大,再关注课题,思考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老人与青山、精神永存和青山常绿之间的内涵关联,最后让学生发现“事例+观点”这一表达方式。
二、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通过对比阅读,深入感悟老人与险恶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以及绿化家园、造福子孙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3.抓住关键句,联系老人的事例,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ppt、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纸质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电影链接,揭题导入
1.同学们,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响亮的主题,说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
2.他们都是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祖国奉献自己的青春。在祖国的晋西北,有一位老人,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爱着他生活的那片土地。
3.揭示课题《青山不老》。
(二)聚焦老人,走进故事
1.如果老人的故事也是《我和我的祖国》这部电影中的一个片段,请你设想一个主题,并说说这位老人做了一件什么事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2.学生发言。预设:课文主要讲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农,用了十五年的时间植树造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
教师小结:根据“人物+事件”的方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结合阅读提示,研读“奇迹”
1.学生默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2.学习任务一:默读课文,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集体补学
出示句段1.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1)自由读读,发现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2)课文列举了很多数字,写出了创造的奇迹很大,那么如果这样写可以吗?出示两句话比较。
第一句: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第二句:十五年啊,绿化了一条条沟,造了一条条防风林带,一亩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联系比较:三千七百亩相当于多少个我们的学校?
出示资料加深理解:3700亩相当于60个鹃湖学校的总面积,相当于50000个普通教室的总面积。以每10平方米种一棵树计算,需要种植246790棵树,15年平均每天栽种45棵树。
4)指导朗读:这一串数字让我们看到了绿化面积之大,这一串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老人十五年的艰苦岁月。
出示句段2.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1)你从哪儿读出了奇迹?抓住两个“全”体会。
2)作者又是用了什么写法来描写这一片树林的?抓住比喻的写法,从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对窗外的绿色进行了生动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山沟里的绿色的赞美。
3)坐在院子里,满眼是绿色的,林间凉风袭来,听见悠悠的树叶吹动的声音,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份舒畅、高兴、惬意的心情读这段话。
出示句段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1)这里的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抓住“如臂如股、劲挺、勇敢地顶住了凶猛”体会拟人的写法,感受老人勇敢、坚守和奉献的精神。
3.学习任务二:这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创造的?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合作学习,根据表格完成要求。
特点
找关键词句体会
大环境
地理环境:大风肆虐、(                         
县志记载:(                       
小环境
日常生活
每天早晨……晚上回来……
典型事例
1.
2.
3.
2)抓住“地理环境”和“县志记载”两方面读懂大环境的险恶。
课文已经通过“大风肆虐、‘怪物’盘踞”来描写,为什么还要引用县志记载。着重体会引用县志记载的作用,这样写更有说服力。
3)关注老人俭朴、单调的生活和三个“典型事例”来读懂小环境的艰苦。
4)比较大环境的险恶和小环境的艰苦。老人面对享福和吃苦,依然放弃了城里自在悠闲的晚年生活,选择了山沟里艰苦的种树日子,他为什么这样选择?
5)就是这样的选择、坚守、奉献,十五年来,老人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齐读: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四)紧扣“不老”,发现表达
1.老人创造的一个个了不起的奇迹和险恶的大环境、艰苦的小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强烈的震撼。
2. 引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用生命捍卫青山,实
现自己的价值。作者告别老人的时候,不由地感叹道——
3.悟“青山不老”的含义。经过刚才抓住关键句体会,并对比阅读两部分内容,说说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预设:不老的是青山,这座青山代代常绿,生机盎然;不老的是老人,无私奉献、造福后代的精神永存。
4.这句“青山不老”既升华了文章的主题,让文章主旨更鲜明,人物形象更高大,又包含了作者对老人的感谢、敬佩和祝福。这篇报道就是采用“事例+观点”的写作思路,先报道老人的事例,最后抒发自己的观点。
(五)拓展阅读,完成练笔
1.自由阅读《我和我的祖国》之《前夜》文字介绍部分,边读边找一找令你感动的细节。重点抓住电动旗杆的设计者林治远焊接停止球的情节,他虽然有恐高症,但是还是徒手爬上22.5米高的旗杆去焊接那受损的停止球。
2. 读完后交流交流,谈谈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这就是读这篇文章你要表达的观点。
板书设计:
事例    奇迹  大环境、小环境
观点    青山不老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22:37: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975829667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教学课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9课《青山不老》教学课件.pdf

标签:老人   课文   阅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