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复习卷(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6-05 22:20:21 阅读: 评论:0

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复习卷(含答案)
一、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材料辨析综合题
1.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1)1953—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想进行了哪三大改造?
(2)三大改造分别采取了什么方式?
(3)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是什么?
(4)我国在这一重大举措中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答案】1)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农业、手工业:参加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3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
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4)赎买政策。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目的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1956年底完成。所以1953—1956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的道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因此对农业、手工业改造的形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
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因此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形式是:公私合营。
3)依据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4)依据所学可知,我国在三大改造中的伟大创举是赎买政策。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现状?
(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作出了什么决定?这一决定中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分布在哪里?试举一例说明。
(4)“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说明了什么?
【答案】(1)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东北。
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沈阳机床厂。
(4)说明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
【详解】
1)据材料一“1951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和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这反映了我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期间主要重工业部门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机床厂、飞机制造厂。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一五计划任务超额完成,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实行的一五计划。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刚刚解放的北平,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之时,要找出适合用于做开国大典升国旗的旗杆的材料,绝非易事,林治远奔赴自来水公司,选用了4根直径不同的自来水管,一节一节地套起来焊接,最后安装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旗杆是用4根无缝钢管套接后焊接而成的。
材料二  1953年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送给朱德一段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如图)
(1)材料一中为什么会出现开国大典的升旗杆不得已要用自来水管焊接的情况?国家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2)材料二中的鞍山钢铁公司及同一时期东北地区重工业企业涉及哪些工业领域?这些企业的出现对我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落后,工业生产水平低下,基础薄弱;国家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2)钢铁、机械制造;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刚刚解放的北平,一切都处于百废待兴之时,要找出适合用于做开国大典升国旗的旗杆的材料”等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国大典的升旗杆不得已要用自来水管焊接的情况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落后,工业生产水平低下,基础薄弱,国家为了应对这种局面,从1953-1957年实行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2)依据材料二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鞍山钢铁公司及同一时期东北地区重工业企业涉及钢铁、机械制造等工业领域。这些企业的出现,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4.    材料:不同时期我国农业发展状况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6—197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建设特点是什么?分析出现上图中A点到B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建设特点: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主要原因: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197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建设特点是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因为此时期,我国开展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走上了左倾错误的道路,使国民经济遭受了一定的损失。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图片的内容,结合1956—197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建设内容解答问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5.(1)观察《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示意图》,请将下列在“
一五计划”期间建成通车的公路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青藏公路
B.川藏公路
(2)据图指出,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工业的地域分布有何特点?
【答案】1)A.青藏公路在右,B新藏公路在左。
(2)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1953---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6年底,长春一汽建成投产,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飞;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青藏公路连接拉萨和西宁,新藏连接西藏和新疆,川藏公路连接四川和西藏,故A.青藏公路在右,B新藏公路在左。
(2)依据所学可知,到1956年底,长春一汽建成投产,沈阳机床厂建成和飞机制造厂建
成投产,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6.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李宏宇在学习中国、苏俄(苏联)两国的历史时,发现有很多异同点,请你参与进来。
(革命道路比较)
(1)请模仿小军的解说,帮李宏宇将中国革命道路的解说词补充完整。
(建设道路比较)
材料一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
                                                ——摘自《斯大林选集》
材料二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与苏联建设工业化道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改革道路比较)
材料三 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大声疾呼要对国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由于经济改革阻力太大,成效低下,戈尔巴乔夫又仓促转向政治体制改革……无政府状态在全国迅速蔓延,罢工浪潮此起彼伏,反对党纷纷成立,民族分离、国家分裂势力迅速抬头。
(3)依据材料三说说两国改革的结果如何?两国不同的改革结果分别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4)比较两国探索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相同:都注重发展重工业  不同: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重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协调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3)中国的改革取得成功,苏联的改革失败。影响:苏联——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促进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4)经济建设一定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实事求是;要勇于探索和创新等(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分析中国国情,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2)依据材料一“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的信息、依据材料二“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但绝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与苏联建设工业化道路的相同点是都注重发展重工业;不同点是中国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注重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协调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22:20: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974821667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复习卷(含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探索 复习卷(含答案).pdf

标签:社会主义   重工业   发展   建设   中国   材料   改造   工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