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片段教学设计
安乐中心学校 刘子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整体把握文章片段内容,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在写作中学会运用。
2.过程方法:
(1)、用普通话正确地朗读文段并研读、品读关键词语、句子意义。
(2)、学习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阅读思考问题。
(3)、品味赏析文章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体会文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体味文章片段所表现的父亲深深的爱子之情,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爱并培养他们学会关爱父母的优良品德。
二、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第二次背影,学习人物描写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审美情趣,通过细节描写体会浓浓的父子深情,学会珍惜至爱亲情。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朱自清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的背影,父亲的背影有什么特别之处?作者又是怎样捕捉父亲背影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读文章的第六自然段。
2、全班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师:这一自然段是全文的核心,作者具体描写父亲买橘子的“背影”的句子有哪几句?具体分析这些句子属于什么描写?用了哪些关键词语?请快速阅读并在文中圈点批注。
师(评价):吴发林同学的回答是:“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好不好?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谁来补充?
师(评价):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都很积极,补充了“蹒跚、穿过铁道、爬上月台、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等”大家都能抓住要领回答了问题,真聪明。
写背影的句子是:“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正如廖小月同学所说的,这是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上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
师:全班齐读买橘子背影细节描写的句子。然后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表演一下这个过程。
师(评价):不错,朗读大声,准确但感情突出不够,要细细体味作者的语言和感情来读。
有请马昭龙同学表演。
马昭龙同学表演认真,对动词理解很到位,掌声鼓励!
师:作者这样细致入微在刻划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呢?同学们思考后,小组讨论并派一位代表回答。
师(评价):说得好,李小强同学说是外貌描写,通过外貌描写,突出父亲的穿着是:黑帽、黑褂、青袍,体现家境惨淡。
父亲衣着俭朴、寒酸与后文提及的“我”的紫毛大衣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曹志彬同学在对比中阅读,说得真好,非常有亮点。还有其它意见的吗?
师(评价):陈玉婷同学又补充说了,写父亲的马褂也说明了父亲买橘子行动艰难的原因之一。说得真好,是一个细心的孩子。
周永祥同学也提到:父亲的“肥胖的身子”造成了父亲攀爬月台的困难。周永祥体壮心细腻啊!
师:穿马褂的父亲买橘子行动艰难,具体表现在哪里?
师:(评价)郑艳莹这一学习小组回答最快,就是动作描写。我们一起把郑艳莹同学说的动词圈起来:“探”“穿”“爬”“攀”“缩”“倾”
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描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了。吴汉文同学说对了,这些动词表现父亲举动的艰难费劲,突出了父亲爱子的深情。
师:父亲为我买的橘子和我们现在吃的橘子不一样吗?是很金贵的?那他为什么要这样费劲去买呢?
师(评价):同学们说的好,橘子是普通的,但为人父亲者为儿子受累,以此来关爱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常有之心。正如李小强同学说的:橘子普通,父爱无价呀!
师:同学们对于这个文段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的,可以提问了?
师:夏丽华同学提到的“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有什么内涵?请思考。
师(评价):聂清歧同学说得精彩:这一个“搀”也属于细节描写。不错,夏丽华同学提的
这个问题在课后练习中有出现,“搀”强力地体现了我的感动,体现了我对父爱的回馈(回馈父爱)。文章不仅仅是写父爱如山,子爱也似水。父子情深啊!
3、课堂小结
老师每每揣摩这篇文章都会泪满衣襟。可是大多同学们都说:这篇文章怎么读也没啥好感动的。
我想这就是我们没有那样的经历又缺少与人共情的能力,加上自私自利之心较重,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也还不到位的原因吧。希望通过这次对课文的学习,学会理解父母的爱并培养自己关爱父母的优良品德。同学,请珍惜至爱亲情!
4、作业布置:
①完成德育处布置的“母亲节--感恩”这一作业。
请大家回到家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替他们洗一次脚,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把自己的感恩行动形成小作文。
②写一篇《背影》读后感。
5、板书设计:
背 影(至爱亲情)
衣着:黑帽、黑褂、青袍 -----家境惨淡
细节描写: 父爱无价
动作:探、穿、爬、攀、缩、倾 -----艰难费劲 父子情深
搀----------------------------------------------------回馈父爱
《背影》片段教学反思
宁化南片开展片段教学,作为选手参赛,未取得好名次,反思如下:
这节课,课前是播放《背影歌》,营造一种离别的伤感。然后一问:“是一件什么事让他有如此的感受?我们来看朱自清的《背影》。导入新课。
在初略感知文本的大层次后,直奔第6段,重点品析了望父买桔的背影是如何刻画的,这一环节,特别注重学生的活动。放手让学生去找描写背影的句子,品析动词描写的妙处。归纳人物特定环境下细节描写的方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高,纷纷举手,品词品句很精彩。师生互动协调。重点突出,分析很到位。
接下来,紧扣两次流泪,体会父子间深沉真挚的爱是本节课的难点。没有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学生是很难进入意境的。我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背景、路上父亲为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所做的几件事,还有文中父亲说的5句话来体会。一层层地导着学生进入意境,体会到作者当时流泪的复杂心情:这是理解的泪、感动的泪、幸福的泪、怜惜的泪、自责的泪、依恋的泪。。。。正当学生感受到这种情怀的时候,用一首刘和刚的歌《父亲》,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许多同事说:“歌声很感人,唱出了内心的感受。”真可谓恰到好处。
第三个环节是用心感恩,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主要是针对现实存在的学生对家长的爱认为是理所当然而进行一种美德教育。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在家里不孝敬的表现,然后用一段《感人的家长会》录像去震憾学生的心灵。最后教师语重心长的说:“同学们,去孝敬父母、珍爱亲情吧。因为只有爱父母,才会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爱我们
这个人类社会。”话音刚落,屏幕出示作业:1、回报爱。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他们需要做的事。
2、描写爱。回忆父亲关爱你的生活片段,学习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细节描写。这堂课延迟了5分钟下课。
课后老师们进行了一次评课活动。1、整节课很完整。2、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3、刻画背影一段的品词品句很到位。4、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思想受到了洗礼。5、多媒体运用很恰当,提高了教学质量。6、整节课的容量很大。
另外还有几点争议:1、“歌声可以不要,回归语文本色”与“歌声很动听,唱出了内心的感受”?
2、“第三环节可以不要,因为美学教育不是一节课的事。多了它显得拖堂了。”与“第三环节应该要,课堂结构才完整。素质教育是育人为本。”
听着他们的话,我反思自己的课:
1、整堂课我始终注意学生的动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我是他们学习过程中的拐杖、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参与者。这一点我做到了。这要谢谢陈大伟教授给我的片言片语的指点:“注意学生的反应,用学生生成的问题教学。”
2、导入新课自然,环环相扣,像一条顺势而下的溪流,水到渠成的流到课文的深处,流到课堂的结尾。整节课很完整。
3、第一次使用多媒体教学,不是很熟练。加之,学校里没有遥控器,每次来到学生当中活动后,又要走回到黑板前,动鼠标才能展示课件。这样来回浪费了一点时间,导致拖堂。以后要多多运用多媒体教学。
4、至于要不要歌声,关键就是看学生的感受需不需要。学生是学习主体,学生学习需要的一切多媒体都是好样的。如歌声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升华,有什么不好?多媒体就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它与教学内容是有机的组合,而不是各自分离。直观、提示、促进、升华。
5、至于美学教育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要不要砍去?我认为,素质教育以育人为先,教育工作者先育人,再教书。“德智体美”“德”为首。一个没德的人,知识越多越反动。虽然下课了,
那我就用下课几分钟也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德育教育,又促进了课堂结构的完整,有什么不可?思想品德的教育是渗透到每一节语文课堂中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度的统一是我每一节语文课都认真对待的事。
该文章转自[初高中语文123资源网]:www.yuwen123/Article/201110/51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