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精品教案-父爱之舟 含2课时

更新时间:2023-06-05 19:36:12 阅读: 评论:0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父爱之舟
年      级
五年级
课    时
第1、2课时
备  课  人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节选自吴冠中的散文《水乡青草育童年》,作者以回忆的形式、简练的笔触,散淡从容地从自己幼年写起,记叙成长和学习的过程。点滴小事,娓娓道来,把思念故乡、怀念亲人的强烈情感积蓄起来,让饱满的感情在笔下清澈地缓慢流淌,平和溢出。
文中被反复提及的姑爹家的一艘小渔船,既是父亲送作者报考学校和上学的交通工具,又是承载着父爱与望子成龙美好愿望的希望之舟。以至于小小渔船永远地在作者脑海里留下了难忘的、亲切的形象,也成为他绘画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水乡小船形象和情感渊源。这也是本篇课文起名“父爱之舟”的缘由。
文章所写的内容看似零碎,其实结构谨严。全篇从梦境开始,引起对往事的回忆。以时间为序,分别从父亲借用小渔船送“我”上学、带“我”投考学校;以及将父亲的“节省到极点”,与肯为我加钱换房间、买豆腐脑、做万花筒、凑学杂费等看似平淡无奇的琐碎小事进行对比,小中见大,表现出了父爱的伟大与深沉。作为一名画家,船的形象当然容易画出,但无法画出的是小渔船上承载的父爱,“父爱之舟”既是指姑爹的渔船,也是指父亲的爱,两者已经融为一体,无法分割。
设计理念:
1.抓住教材编排意图,体会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体悟语言中蕴含的情感。
2.抓住学生年段特点,紧扣文脉,长文短教,培养学生品词析句能力,体会词语背后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从场景和细节刻画的小事中品读大爱。
2.初步感受场景描写的细腻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够规范、美观地书写,理解文中由生字组成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想象出课文描写的场景画面。
3.通过品读文字,从小事中感受父亲对“我”的爱。
4.通过品读,联系自己的生活或其他人物事例,感受父爱的伟大,尝试着用语言或者文字进行表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探究
1.父母之爱是天下大爱,父爱如山,母爱似水。上一篇课文,我们感受了慈母的深情,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感受父爱的另一种力量。在你们眼中父爱是什么样子的?
指名交流
2.在著名画家、散文家吴冠中先生的心里,父爱却是一叶小舟。
揭示课题:父爱之舟
学生就课题质疑?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1)指导读音:枇杷  冤枉  纸屑  撩起  粜稻  恍恍惚惚
(2)相机理解粜稻、茶房、蚌精、寄宿生等词语。
3.整体感知文本,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作者记忆中的哪些场景或画面?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指名交流,概括板书。
整体感知文本,理清课文画面结构。重点概括:住旅店、逛庙会、送上学、凑学费、缝棉被……
读完这篇文章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地方?
预设:把故事放在梦境中描写;文章看上去很散,是由一个个细小的故事组成;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我也很理解父亲;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回忆的……
4.初步感受父亲形象:通过这些场景和画面,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也可以结合文中具体的句子说一说。
勤劳、节省、朴实、望子成龙……
5.对比概括写法:上一课《慈母情深》主要通过一件事以母亲语言和动作的细节描写,塑造了慈母形象。可是在这一课,没有描写到父亲的任何语言,那作者又是怎样表现父亲的爱的呢?
指名交流,抓住父亲的动作、心理,放置在一个个场景和细节中,让我们感受到父爱的特别。
6.这篇文章所描写的生活场景离我们太遥远,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有近100年的时间,不仅是时间上的遥远,江南水乡地域上的陌生,更是生活场景和生活方式的遥远,课前同学们都搜集了相关资料,谁来介绍介绍和文章有关的时代背景和内容。
主要让学生试着感受当时生活的贫穷和落后,生活的不易。
贫穷:中国之贫穷,战争的祸乱;吴冠中家之贫穷,人口多,母亲长年生病……
落后:生活质量落后,生活条件落后,吃穿住用行的条件……
7.以我们现在的生活也许完全无法想象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社会生活,只有当我们试着把自己放进那个时代,走进那个生活,才能真正读懂文中的父爱。
结合课前查找的资料和刚才大家的交流,静下心来默读课文,找出留给你印象最深的场景,用笔圈画出相关的语句。
小组内互相交流最深的场景,说说自己的体会。
这就是父爱,望子成龙是天下父母的心愿,所以作者在回忆五十多年前的生活场景时对父爱的细节是历历在目。下节课我们将走进场景和细节感受画家笔下独特的父爱。
三、写字指导
选择你觉得写不好的字交流,师相机指导。
(1)“蚕、茧、毕”三字上下对正,左右结构注意左右穿插。
(2)重点指导半包围结构:
左下包右上——迪,被包围部件上露头右空出
左上包右下——席、庙、屑、启,字形呈三角形或梯形,被包围部件稍向右外出,含而微露。
生练习,师指导。
四、作业
1.搜索文字、图片、视频或访谈长辈继续了解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生活状态。
2.摘抄文中印象深刻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场景
1.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作者梦境中很多难忘的画面,每一幅画面每一个场景都隐藏着父亲对“我”的爱。还记得是哪些画面和场景吗?
指名说,重点板书:看庙会  送上学  凑学费……
2.这些场景都和一个人有关,那就是父亲,这位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
的印象?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一说。
勤劳、节省、朴实、望子成龙……
3.过渡:这就是父亲留给我们的初步印象。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这
些场景,感受这深沉的爱。
二、细读体悟,感受父爱
默读课文,选择你印象最深的场景或画面,用笔圈画出最能打动你的词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悟。
学生自主阅读,圈画批注,教师预设交流内容:
1.看庙会
抓住孩子的“心思”来理解父爱:
(1)吃的——冷粽子——馋;读“我多馋啊!”这是一个孩子再正常不过的想法啊。
引导:庙会上吃的“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而父亲却什么都没有买,让我吃“冷粽子”,说明了家庭经济穷、父亲节省。
父亲觉得我太委屈,又给我买了碗热豆腐脑,他却不肯吃,爱儿子胜过爱自己。
(2)玩的——万花筒,这也是画家吴冠中对父亲给自己做万花筒的感激。
引导:以一个孩子的心思,看到吃的,“我多馋啊!”,那看到玩的呢?我多想要啊!
过渡:作者就是通过这样的场景中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这份特别的父爱。(板书:场景、细节)
2.送上学
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
你有过父亲背着你上学的经历吗?
想象一下大雨大雪路滑难走的场面,雨雪如何大,路如何滑,人走上面的感觉。指导朗读,突出动词:背起、伏在、撑起……
小结:父亲就是这样无数次背着我上学,父爱就是一直以来的无怨无悔,就是一份默默的付出。(指板书:这就是场景和细节描写给我们的震撼)
3.凑学费
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1)感受凑学费之不易
体会“凑”:
什么叫“凑”?聚,积攒。
你有过“凑钱”的经历吗?说说你“凑钱”是干嘛的?
文中的父亲“凑钱”干嘛的?“凑”的是什么?从“凑”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感受学费之多!凑钱不易
把“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换成很多费用,比较句子。作者为什么把这些费用都列出来?(体会费用之多,凑钱艰难)
如何凑钱?父爱之重
父亲又是怎么“凑钱”的?理解“粜稻、卖猪”。想象父亲还能用什么办法去“凑钱”呢?如:卖、借、当、挣……品析词句,体会家庭贫困,凑钱不易。
过渡:同学们都体会到了父亲的艰难,那身处其中的吴冠中又是怎样的感受呢?
(2)理解父爱之重
作者为什么会十分心酸?还有了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可以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预设:为贫穷的家境感到心酸,为母亲卧病在床而心酸,为父亲辛苦给我凑学费而心酸,为自己帮不上任何忙的无奈而心酸,从而体会父亲为了我读好书的付出……
指导朗读。
小结:这就是父亲的爱,无论家境多么贫寒,父亲始终对吴冠中寄托最美好的期望——“念好书”,为了他未来更有出息,父亲无怨无悔地付出。这就是场景和细节中感受到的父爱。
4.体会其它场景。
住旅店:感受父亲对自己的疼爱
缝棉被:正因为对儿子的爱,父亲、一个男人,才做着女人擅长的针线活,为儿子缝补棉被。父亲的背影永远烙在“我”的心里。
三、拓展提炼,升华父爱
1.作者在他的文章中还写道:(出示吴冠中《父亲与婚礼》节选)
父亲是农村小学教员,兼种田,因子女众多,家庭生计艰难,考虑到田地少,子女长大分家后更无立锥之地,因此竭力设法让子女读书,将来出外谋生,免得留在家里没有活路。为了子女上学,他一生勤俭、节省到了极点,乡里人说他连尿也要憋回家尿在自家粪坑里。我是长子,最先实现他的意愿,努力读书,考进不要钱的师范学校,年年争得奖学金,靠考,一直到考取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的公费留学生,中了状元了!
教师边板画渔舟边说,父亲送我上学都和姑父的那只小渔船有关,从家乡初小到鹅山高小,在到上无锡师范,最后考取公费留学生,成为画家与作家,都是父爱这只小舟载着我前行。这就是我的父亲啊!
2.回归梦境,感受父爱
这份深沉的爱,刻在心中,印在脑海,时时出现在睡梦中。
出示:课文开头与结尾(学生读)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醒来,枕边一边湿。
思考: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其他梦境)
写法点拨:作者抓住梦中的“场景”和“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父爱的特别,我们可以在以后的习作中尝试着运用。
3.感悟句子。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说:“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你认为作者画出那只小船来了吗?
画出,画的仅仅是小舟吗?是父爱,是对父亲的怀念。
画不出,画出的是小舟,画出了有形的舟,画不出无形的爱。
4.儿时的点点滴滴深深烙印在作者的心中,呈现在作品里。让我们一起走进吴冠中的作品,(课件出示吴冠中画的渔舟的作品)
5.理解课题:那你现在明白课文题目为什么叫“父爱之舟”吗?
小渔船,既是江南水乡人家的交通工具,是文中父亲送作者报考学校
和上学的交通工具,又是承载着父爱与望子成龙美好愿望的希望之舟。以至于小小渔船永远地在作者脑海里留下了难忘的、亲切的形象。也成为他绘画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水乡小船形象和情感渊源。这也是本篇课文起名“父爱之舟”的缘由。
6.过渡:画家用手中的笔表达了对父亲的爱,你对“父爱”有什么感受?请以“父亲啊!”开头,写下最想说的话。(出示句子配乐写话):可以写文中的父亲,也可以写自己的父亲。
父亲啊!                                                   
结合板书小结:尽管是世界著名的画家,小舟易画,父爱难画,他也只能画出有形的船,画不出无形的父爱啊!(播放音乐崔京浩的《父亲》)
总结:为了儿子的未来,一个如此节省到极点的人,一次次大方,在人生的长河中一次次将儿子托举到了更广阔的天地,成就了今天的画家、文学家。父爱是一个深刻的话题,需要我们用一生去体会、感悟。父爱之舟,父爱如舟啊!
四、作业
1.用抓细节的方法描写一位亲人关心你的场景。
2.阅读吴冠中的散文《水乡青草育童心》,并欣赏他的画作。
板书设计
父爱之舟
看庙会  送上学  凑学费……
教学资源
课件、教具)
多媒体课件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9:36: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964972225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精品教案-父爱之舟 含2课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精品教案-父爱之舟 含2课时.pdf

标签:父亲   父爱   场景   感受   描写   作者   生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爆笑的笑话
    绿豆荚-三帮车视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森林运动会)1幽默笑话大全爆笑经典短信幽默笑话大全爆笑1、口误伤不起呀:一次坐公交车,到某站台时,司机突然问到:有人下车么,没人我下啦!顿时车上笑做一团。2、听说你工作疯狂,难道是爱共产党,领导大家人人夸,能明白多么恨你,可否痴心改一改。(请看每句第三个字。)3、工作是苦是累,我们积极面对,干好职属分内,与同事友好相对,拿到工资问心无愧;花得自在,用得
  • 802℃幽默笑话段子
  • 796℃五儿孝母
  • 795℃恋爱说说
  • 748℃陈大惠老师
  • 428℃银行印鉴卡
  • 411℃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 372℃联想思维
  • 358℃分门别类
  • 353℃译林小学英语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