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花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 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荷花的美丽。
过程与方法
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学生对大自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知识点内容
◆ 主要知识点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作品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及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 基本理论观点
1.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特别需要提倡师生间平等对话,也特别需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特创解的理解。”因此,本节课以教材文本为依据,引导学生个性化地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应该在“对话”“感受”“体验”以及“兴趣、习惯和语感培养”中加以具体落实。
2.课标强调“努力创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结合本地资源,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课件做了大胆的尝试,让学生能走进文本,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
教学重点
一、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二、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边阅读,边想象画面。
热点问题
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三、教学对象特征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文中描绘的荷塘美景,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帮助理解。
四、教学策略分析
1. 合理运用远教资源。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并充分利用教材留有余地的空白处,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让他们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并将课文充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有关荷花的课件,使学生入情入境,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 抑扬顿挫读练诵。
阅读教学,读占鳌头。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抓好读的训练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因为文章的“美”是学生通过多种读法品味出来的。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使学生陶醉,产生共鸣,也只有熟读才能成诵,把课文里一个个句式,一种种规范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同时能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情感深华。
四、教学媒体设计
媒 体 的 选 择 | 媒体 类型 | 媒体内容要点 | 教学作用 | 使用 方式 | 使用 时间 | 备注 |
视频 | 荷花视频 |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荷花的颜色和姿态。 | 播放 | 1分钟 | |
图片 | 荷花开放的三种姿态 | 便于观察荷花的不同姿态,突出重点。 | 展示 | 10秒钟 | |
图片 | 荷叶挨挨挤挤 | 便于体会荷叶的美 | 展示 | 10秒钟 | |
图片 | 白荷花在荷叶间“冒”出来的情景 | 便于学生理解冒字的妙用,并体会到荷花充满生机与活力。 | 展示 | 10秒钟 | |
视频 | 视频与配乐朗读。 | 便于学生陶醉在荷花的美景中,从而理解作者的心情, | 播放 | 1分钟 | |
图片 | 大足荷花山庄图片。 | 便于学生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 播放 教师旁白。 | 2分钟 | |
大部分媒体来自远教资源网站,然后根据教学需要添加了本地的一些教学资源。 |
| | | | | | |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导入设计
录像导入式:
同学们,万紫千红的春天已经过去,火一样的夏天悄悄地来临,阳光更灿烂了,树叶儿更绿了,瞧,池塘里开满了——(播放荷塘美景,拨动学生心弦。)
教学 步骤 | 教师 | 学生 | 设计意图 | 时间 |
情境引入 | 播放荷塘美景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荷花? | 欣赏 学生谈感受。 |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2 |
体会荷花的美丽 | 出示学习要求。 师巡视,辅导。 | 自读课文,边读边勾勾能说明为这是一幅活的画的句子。 | 教给读书方法,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受。 | 5 |
引导学生抓住体会荷花是一幅活的画。 | 自读后交流讨论。 | 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其能读出自己的感受。 | 5 |
学习荷花姿态的句子。 | 抓住重点句子体会荷花的美,读出荷花的美,观察荷花的美。 | 以读代讲,让学生从读中去裂解句子,去体会感情。 | 7 |
体会荷叶的美。 | 荷叶是怎样的 | 看图,读句子,体会荷叶的埃挨挤挤。 | 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 | 2 |
体会荷叶是怎样冒出来的? | 1.你们觉得,这个“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2.你觉得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怎么样地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 观察图片,自由回答。 | 体会荷花的长势,感受荷花的活力。 | 3 |
朗读第二自然段。 | 激情导读 | 生接读,深入体会荷花的美。 | 多形式分层次朗读,有助于学生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 | 3 |
指导背诵 | 利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背诵。 | 练习背诵,把荷花的美记在脑子里。 | 3 |
体会自己就是一朵荷花。 | 播放视频,配乐朗读。 | 欣赏 | 有助于学生与文中人物产生共鸣。 | 2 |
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一朵荷花? | 指名读。 练习写。 指名说。 | 让学生也感受到“人即是花,花即是人” | 5 |
拓展 | 播放荷花山庄图片 | 学生说说对荷花山庄的了解。 | 走进家乡,了解家乡,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 2 |
| | | | |
二、实施效果和学生反响
师:同学们,万紫千红的春天已经过去,火一样的夏天悄悄地来临,阳光更灿烂了,树叶儿更绿了,瞧,池塘里开满了——
生:荷花
师:今天,我们就要去学习课文——
生:荷花
师:想去欣赏吗?
生:想。
师:咱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荷花。看完以后,大家再来交流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播放荷塘美景的视频。)
【借助视频,让学生一下子被荷花的美所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
生的效果。】
师:都陶醉了吧?来,说说看,你看到了怎样的荷花吗?用一个词来形容。
生:我看到了含苞欲放的荷花!
生:我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
生:我看到了千姿百态的荷花!
生:我看到了亭亭玉立的荷花!
【引导学生交流感受,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师:是呀,荷花的确是太美了,我们的大作家叶圣陶爷爷认为,这简直是一大幅活的画?(板书:活的画)为什么呢?让我们在课文里去找答案吧。孩子们,打开课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想想为什么说这一池的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请你画出有关的句子。勾画好后,同桌相互交流交流。(大屏幕出示阅读要求)
(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
【教给读书勾画方法,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自读自悟,初步感受。】
师:孩子们都自信地举起了小手。谁来说说,你勾画了哪里,你觉得荷花的什么美?
生: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她勾画出了荷花样子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大屏幕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生齐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这几句写出了荷花的什么?
生:样子。
师:对,样子,姿态。不同姿态的荷花有不同的美,去练习读一下这几句,看你最喜欢哪一种姿势的荷花,你就练哪一句。
(生练习读)
师:谁愿意美美地读出来。
生读: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她喜欢花骨朵。你听了她的朗读,你听到什么?
生:破要读得重一点。
师:你来试着读一下。
生读: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读得真好,我们见好就学,来一齐读一读。
生;齐读“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师:我们来看一看,这就是花骨朵。
(大屏幕出示花骨朵图片。)
【课件的有效利用,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感受荷花的不同姿态,很好地突出了课文的重点。】
师:用一个词来形容花骨朵。
生:含苞欲放。
师:这就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你们喜欢吗?
生:喜欢。
师:还有的喜欢哪一种姿势的荷花。你来——
生读: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她喜欢全展开的荷花,看——(大屏幕出示荷花图)美在哪里?
生:美在莲蓬。
师:嫩黄色的小莲蓬多可爱呀,就像张着笑脸在欢迎我们似的。还美在哪里?
生:它的花瓣也很美。
师:这一种姿势的荷花你要怎样读出它的美。
生读: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你听明白了,哪儿读得特别重?
生:全。
师:全展开了,有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骄傲。
师:来,我们来读一读,可以做一做手势。
生读: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师:花瓣美,花骨朵美,这种姿势的荷花喜欢吗?(大屏幕出示展开两三片花瓣的荷花)
生: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师:你觉得读这句话该怎样读?
生:“才”和“两三片”应该读重一点。
师:你来试着读一读。
生读: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这种荷花想快点开放。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想快点开放的荷花。
生齐读: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
【教师尊重了学生阅读的多元感受,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了自己对课文的解读能力。】
师:我听明白了,孩子们有的喜欢全展开的花瓣,有的喜欢半开的荷花,有的喜欢花骨朵。让我们一起来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生齐读: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以读代讲,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一步一步地感受:这千姿百态的荷花。】
师:读到这儿,你觉得荷花怎样?
生:美。
师:美得像什么?
生:美得像仙女。
生:美得像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生:美得像一幅活的画。
师:荷花美得像一幅画。(板书:花)让我们把这美丽的花牢牢地记在脑子里。看着图,(出示:有的……有的……有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充分利用课件展示荷花的不同姿态,让学生深深感受到荷花的美。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反复的朗读,增强学生的语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邓老师觉得荷花真是太美了,但是红花需要绿叶配,除了花美,你还觉得什么美?
生:荷叶。
师:荷叶也美,谁来找找写荷叶的句子。
生: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句。
生读: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你从这句话中,你可以看出荷叶怎样?
生:我感受到荷叶很多。
师: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我从“挨挨挤挤”感受到的。
师:她从挨挨挤挤感受到的,你来——
生:我感受到荷叶很绿,我是从“碧绿”这个词感受到的。
师:说得好,你来——
生:我感受到荷叶很圆,我是从“大圆盘”感受到的。
生:我感受到荷叶很大,我是从“大圆盘”的大字感受到的。
师:还有吗?
生:我感受到荷叶很多,因为是“挨挨挤挤”的。
师:说得真好。我们来欣赏欣赏,看,这就是荷叶。
(大屏幕出示)
师;这是怎样的荷叶?
生:挨挨挤挤的。
师:荷叶——多,荷叶——
生:密。
师:所以说它是——
生:挨挨挤挤的。
师: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就像我们说的:这么多荷叶,一片怎么着一片。(大屏幕出示:一片……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