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材料作文慎独审题与写作
材料作文慎独审题与写作一松柏
材料作文慎独审题与写作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礼记》:君子慎独。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人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或许这梨根本就没有主人。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体裁,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作文慎独写作指导】
审读材料:
这是一个新材料作文题,读懂材料,把握住材料要旨很关键。细读材料,整体概括,此则材料由两点构
成:一是《礼记》中一语,二是元代大学者许衡的一个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故事。材料中慎独和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是关键语。我们据此可以概括出两个角度的话题——自律(自我约束)和自主。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内容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
慎独,其实就是慎心,要诚其意,在各种物欲的诱惑面前,靠心把持住自己——不管是酒色财气,总归吾心有主,不为所动。
写作时可能会出现的不足:
审题时可能会因为对慎独理解错误而导致跑题,例如将慎独理解为独处、独自反省等等。独处只是一种背景,而慎独重点是要谈处于这种背景之下要谨慎不苟;独自反省是慎独的一个方面,但重心是言行要谨慎不苟,而不仅仅是反省。
【感悟材料】(主要从自律角度话题思考)
1、瓜田李下的释义: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或指比较容易引起嫌疑,让人误会,而又有理难辩的场合。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
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
2、木匠刨家具的小故事:一个木匠制作家具,发现家具背板上有个疤痕,父亲主张刨掉,儿子认为别人看不到,又不影响外观漂亮,可以不刨。父亲严肃的一语别人是看不到,可我自己也看不到吗?极其震撼人心。同样强调了自律自觉的意义。
3、自律是自己给自己的承诺。
4、自律是思想的防火墙,自律是灵魂的洁净剂。
5、自律就要严格要求。思想上要高标准,行动上要重规范。严格是对错误的零容忍。千万不可懈怠。因为放松必将降低自己,放纵必将毁灭自己。
6、自律就要加强学习。以道德模范为榜样,见贤思齐。以好人好事促进自己的修养,以真善美汲养自己的灵魂。努力学习,加深认识,提高境界。让自己脱离低级趣味,成为一个崇高的,纯洁的,有素质的人。
7、自律就要抵制诱惑。世界无奇不有,生活丰富多彩。处处有诱惑,时时充满挑战。人是有欲望的,而且欲壑难填。欲望的闸门一旦打开,便很难关闭。自律就要有坚持的原则,秉持的公义和平静的心境。有判断是非的能力,有选择取舍的标准。我心我主宰。不管诱惑多么甜蜜,我都能克制。对不义
之利,不存任何非分之想。
8、自律的结果就是自觉的行为。自律让我们丢掉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没有任何侥幸心理,让我们脚踏实地地前进,我们的成功便更有保证。
9、有一些学生,最初都怀有远大而美好的梦想。而在读书过程中,没有自律,没有克制惰性,渐渐地,渐渐地,学习态度成了极大地问题。忘了最初的梦想,行为偏离了航向,誓言便成了谎言。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无聊透顶的事。懒散成性,好的思想、好的习惯、好的态度在不自律中不自觉的溜走了。这就是可怕的蚕食。
10、众多的政府官员纷纷落马,其主要的原因还是在原来的好政绩上沾沾自喜,私欲膨胀,放纵自我,贪污腐化。没有自律,忘了为官的责任;没有自律,忘了革命本色;没有自律,忘了公仆角色;没有自律,忘了权力来自人民应当还于人民。我们有国家法律制度的外部监督机制,还要有自我约束信念。强化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提高防腐褪变的思想能力,更好的为官行政,造福一方百姓。
【思路点拨】
(一)写议论文:
递进结构
可以小议慎独为题:引论:由常有一些社会现象引出本文的论点: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本论:为什么要慎独?从4点分析:
慎独让人得以自我完善。
慎独让社会公德得以净化。
慎独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
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诚信。假如没有了慎独,人和人之间少了关爱。
结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
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
慎独慎独离不开自重自律。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
慎独离不开坦荡为人。
慎独离不开诚实守信。(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内容为分论点)
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2.可以什么是慎独为题:
什么是慎独?《辞海》称:儒家用语。谓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也就是说,不论何时何地,或明或暗,或在人群,或单身独处,都要小心谨慎,不可在思想和言行上稍微离道。
为什么要慎独: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怎样才能慎独。
那么,该怎样慎独呢?要让所有的角色身份都保持一致,不自欺,亦不欺人。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不能原谅自己。要慎一,否则会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
并列结构:
可以慎独之美为题:文章应围绕慎独之美从三个方面横向展开论述:
慎独成就了大自然的有序与和谐;
慎独闪耀着崇高修养与人性的光辉;
慎独为充满智慧的人们另辟蹊径。
以此结构谋篇,文章层次清晰,做到了议论文论述应有的宽度。
(二)写记叙文:
1.可以书记的后悔为题,编写故事,以小见大,通过现实生活中某些领导台上君子、台后小人,因不能慎独,在权钱交易、权物交易、权色交易之类的泥坑中难以自拔,最终锒铛入狱,成为阶下囚的故事,表现防微杜渐、拒腐防变的主旨。
2.可以在无人的时候为题,构想一个无人的场景,设置与慎独相关的情节,描写人物与慎独相关的言行。无论是歌颂正面典型,还是鞭挞反面人物,都要围绕慎独做文章,并通过逼真的细节来表现。但情节一定要有波澜。
(三)写短剧:
可以‘慎独永驻’三幕剧为题,把古今常见的材料组织到一块,选取三个具有典型性的慎独片段,从守住慎独的角度谋篇,组成三幕短剧,表现人应该慎独,不然会遗憾终生,抓住历史与现实中的典型的人和事,按时间顺序紧扣话题来写。
【拟题参考】
1.慎独,人生的至境;
2.千金难买是慎独;
3.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4.在无人的时候;
5.也说慎独;
6.慎独慎始慎终;
7.满城尽是电子眼。
8.做真实的自己,你能吗?
9.慎独是检验一个人修身养性的试金石;
10.人在做,天在看;
11.难得慎独
12.慎独伴随你成功;
13.人前人后我们都能是君子;
14.为以不贪宝叫好;
15.慎独是人生的必修课;
【素材连接】
1.柳下惠的节操鲁国人柳下惠,姓展名禽。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妇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于是柳下惠就被誉为坐怀(槐)不乱的正人君子。
2.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壁,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左传·襄公十五年》)
3.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4.道光年间的刑部官员冯志圻有收藏碑帖字画之好。一个下属寻得一帧宋拓名碑,用古锦包好送冯志。冯连看也没看就当即退还。有人劝冯志看看无妨。冯志说:一看恐怕就不想退了,而接受它就难免为送礼者所利用。此乃慎始之举,守住第一次,就没有第二次了。(《清朝野史大观》)
5.据一则轿夫湿鞋的民间故事说:一个轿夫雨后穿新鞋抬轿。开始抬腿迈步十分小心,专拣干处走,生怕湿了鞋。后来一不小心脚踏泥水,弄脏了鞋,就再也不管了,干处湿处随便落脚。这说明轿夫虽慎始,但坚持时间不长,自然就没有慎终之说了。
6.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也对慎独做了通俗的解释: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不做坏事,这就叫慎独。
【范文】
小议慎独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在众人面前讲究卫生,独自一人时就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有警察时遵守交通法规,一旦路口无人值守就闯红灯;在自己熟悉的集体中谦恭有礼,一旦置身于陌生的环境就不再遵守公德。
由此可见,一个人在没有外在监督而独处的情况下,严于律己,遵道守德,恪守慎独是十分必要的。
慎独是自我完善的必修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君子慎独。一个人越是在无人监督的时候,越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谨慎从事,不做违德背理之事,就越能接近自我完善的思想境界。
慎独还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后汉书杨震传》有一则暮夜无知的故事:杨震赴任东莱太守时途经昌邑,被他推荐为昌邑县令的王密夜晚拜见,想送他十斤黄金,杨震拒绝了。王密说:暮夜无知。杨震义正词严: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羞愧而返。同是暮夜无人时,同样面对十斤黄金,杨震、王密二人的道德修养,就高下分明了。
慎独更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缺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只顾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可怕的是这种思想一旦传染开去,别人也会以他为榜样,如果人人效仿,久而久之,世风日下就成必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即无人在场和有人在场都是一个样,不让任何微小邪恶的念头萌发,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品质日臻完善。
慎独离不开严格要求自己。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2005年感动中国的王顺友,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就是当代恪守慎独的典范。他一个人20年走了26万多公里的寂寞邮路。尽管生存环境和工作条件十分恶劣,但他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达100%。他说:保证邮件送到,是我的责任。在漫漫孤独之旅上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一个人的长征中,他服务无数山里人的执著,为人类创造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慎独也离不开自我反省。一个人要进步,就要经常地、认真地反省自己。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份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蜚声中外的医学院士吴阶平在年老时这样反思自己:我自己认为,在1950—1960这十年里是取得了可喜成绩的,那时自己也的确十分勤奋,但这并不代表一生中都在坚持不懈地努力。自己在科学研究中锲而不舍的精神还远远不够,自己也有偷懒、靠小聪明过关甚至是一知半解的地方。科学家们这种勤于反思、严于自律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表率。
慎独是一面盾牌,可助你抵御各种各样的诱惑,防范各色各类的糖弹;慎独是一盏明灯,可帮你照亮前行之路,明辨是非曲直;慎独是一剂良药,可使你内心清朗,精神昂然。那么,就让我们用慎独警示自己,鞭策自己,坦荡为人,踏实做事,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使我们的社会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简评】
这是一篇说理透彻的议论文。
从身边的种种摆平现象入手,很自然的引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接着,用三个自然段阐述了慎独的内涵,即慎独是什么?每段开头都以一个形象的比喻句作为本段的论点,三句构成排比,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把慎独比作自我完善的必修课、道德品质的试金石,、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从个人上升到社会,三个比喻句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这是本文的一大亮色,在这里可谓颇具匠心!
接下来,提出了一个观点:怎样才能做到慎独呢?关键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这个观点把慎独这个观点诠释得入木三分!
紧接着,又提出慎独的方法:严格要求自己;自我反省:举了2005年感动人物:王顺友的事例,贴进社会生活,紧跟着时代的步伐,给文章注以新鲜的血液,使论据充分,有说服力。结尾更是本文的一道风景,一组排比句中又含有耐人寻味的比喻,清新自然、文采飞扬!
【例文】
人生不能没有慎独
第一幕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地点:鲁国郭门里
内容概要: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夜晚,柳下惠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美貌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一直到第二天天亮并没发生非礼行为。
画外音:柳下惠之所以被誉为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是因他能够坚守慎独。深更半夜,面对楚楚动人的美女毫不动心,能挑战自我,战胜色欲,表现出读书人的高尚人生修养。
第二幕
时间:宋朝
地点:子罕家中
内容概要:宋国有个人给大夫子罕送来了一块好玉,子罕却不肯收。送玉者误以为他嫌玉的质地不好,急忙解释它是块经玉匠断定的宝玉。岂料子罕却说:我把不贪图别人的财物当作‘宝’,而你把这块宝玉当作‘宝’,如果你把它给了我,那么我们都丧失了自己的‘宝’。还是让我们各自守住自己的‘宝’吧!
画外音:子罕以不贪宝,被誉为千古美谈。他身居高位,却能两袖清风,面对价值连城的美玉,能挑战自我,战胜物欲,坚持操守,毫不动心,表现出为官者的高尚道德情操。
第三幕
时间:元代战乱的某个夏日
地点:大梨树旁边
内容概要: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正好路边有一棵梨树,行人们纷纷去摘梨解渴,只有许衡一个人不为所动。这时候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摘梨呢?许衡就说了:不是自己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那人就笑他迂腐:世道这么乱,管它是谁的梨。许衡说: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画外音: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言约意丰!它充分显示了许衡的高尚情操,更重要的是,它向我们揭示了一个做人的道理:做人就要咬定做人的崇高准则,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都要时时牢记心中有主,不随波逐流,挑战自我,战胜口欲,恪守慎独。
第四幕
时间: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
地点:云南马班邮路
内容概要:一个普通的乡村邮递员,20年来一个人、一匹马,走在一条路的艰苦而寂寞的邮路上。他冒着生命危险跋涉在人迹罕至的高寒深山:摔倒了,爬起来;口渴了,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