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09.28
∙【字 号】宁政办发〔2021〕67号
∙【施行日期】2021.09.2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正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宁政办发〔2021〕67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载体,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为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关于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部署,加快推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发挥好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准确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新定位,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机遇,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抓手,以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围绕产业链和供应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提升高新区发展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将高新区打造成为创新要素集聚“洼地”和产业集群发展“高地”。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区国家高新区达到3家,自治区高新区达到10家;培育工业总产值千亿以上的高新区1家、500亿以上的高新区3家;高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300家以上,占全区比重超过60%;高新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全区企业的一半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全区的70%以上。高新区主导产业实现智能化改造、高端化升级、绿色化生产、融合化发展、结构性转型,培育若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二、重点任务
(三)优化高新区梯次发展布局。推动银川、石嘴山国家高新区抓改革、激活力,补短板
、强弱项,努力在国家高新区中争先进位。增设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奖”,在年度监测评价中排位每前进1位奖励100万元,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推动吴忠、中卫2个自治区高新区加快升级为国家高新区。引导宁东、苏银、中卫、平罗、中宁、固原等自治区高新区“以升促建”,支持更多工业园区通过创建自治区高新区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对新创建的国家高新区和自治区高新区分别统筹安排1000万元、500万元科技项目资金。(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四)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高新区要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因园施策,聚焦新型材料、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大健康产业等特色主导产业,加强创新资源配置和产业发展统筹,加快布局一批强链补链延链壮链重大产业项目,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支持高新区企业以技术、工艺、装备、产品等为重点,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加速科技成果引进转化,打造成本优势、质量优势、品牌优势,推动形成集聚效应,带动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培育若干个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产业技术体系完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对认定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的高新区一次性给予200万元奖励。(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五)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壮大。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创新要素向高新区企业集聚。实施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行动,引导企业家积极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优化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体系,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特点实施差异化扶持,进一步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精准化培育,严格落实好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人才引育、市场融资、要素保障等优惠政策。面向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方向,培育创新型示范企业,在科技项目、人才团队、创新平台等方面优先配置创新资源。实施高成长性企业助跑计划,鼓励高新区在新经济领域培育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通过“政府扶持+市场驱动+金融支撑”方式给予联动支持。(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宁夏税务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高新区管委会)
(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加大对高新区的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的联合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加强煤化工高端产品、新型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功能食品等关键技术研发,促进产业高端化;主攻节能减排、节水降耗、污染防治、固废综合利用、清洁能源生产、畜禽粪污处理等关键技术,促进产业绿色化;加快智能终端、智能控制、精密传感、定位导航等智能化技术在产业、企业和
园区中的集成应用,促进产业智能化;加快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发展“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制造”等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促进产业融合化。(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七)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鼓励和引导高新区围绕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每年组织实施10项以上自治区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重点瞄准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推动最新科技成果在高新区首发首试和应用转化。将高新区打造成为东西部产业转移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核心载体,优先在高新区布设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点,鼓励高新区建设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市场,纳入全区技术转移网络体系。优先支持高新区探索“东部研发+宁夏转化”模式,与主导产业专业匹配度高、学科优势明显的一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立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通用性或行业性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平台,经评估后给予不超过500万元支持。加快建设宁东现代煤化工中试基地和石嘴山先进材料中试基地。(责任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
(八)加快创新人才集聚。支持高新区自主制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政策,建设“宁夏高层次人才服务网”,提供一站式服务。“政府出钱、企业育才”试点地区优先在所属高新区探索助推企业人才发展的新路子。对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在高新区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区内外高层次人才及其创新团队,符合相关条件的纳入自治区重点人才计划选拔范围。拓宽高新区选人用人渠道,可对急需紧缺人才实行特岗特薪、特职特聘。在高新区内企业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经地级市以上政府科技行政部门(外国人来华工作管理部门)批准,申请工作许可的年龄可酌情放宽。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要主动对接高新区用人需求,以需求为导向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支持高新区骨干企业与高等院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开展技能型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科技厅、教育厅,各市、县〔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