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 ||||||
| ||||||
贵阳市“十二·五”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 (送审稿) 贵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2年5月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规划背景及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继续贯彻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决定、实施中心城区“畅通工程”目标要求,完成“十二五”期间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高生态文明城市整体服务水平,建设宜居贵阳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不断完善以路网、慢行系统、公共停车场、污水和垃圾处理等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努力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使贵阳市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十二五”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指导贵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规划编制的依据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五年规划纲要》、《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贵阳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各区(县、市)总体规划、“十二五”规划前期调研相关课题及相关专项规划。 第三节 规划范畴 本规划研究范围为贵阳市域,重点研究金阳新区、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高新区、花溪区、乌当区、小河区及开阳、修文、息烽、清镇城区。 第四节 规划领域 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城市道路、排水、供水、综合管网(电力、电讯、燃气)、公共交通(停车场、轨道交通)、慢行系统、垃圾处理、防灾减灾、园林绿化等。 第五节 规划期限:2011年-2015年。 第二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第一节 城市基础设施现状及取得的成绩 根据《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贵阳市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尤其是在“十一五”期间贵阳市全力以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城区以及各区(县、市)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面貌有较大的改观,人民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得到较大的提高,贵阳市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城市道路骨架网基本建成 贵阳市城区“一横、一纵、一环”的路网主骨架和“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的骨架路网大部分已建成通车,城市主骨架路网逐步形成。贯穿城区东西向的北京路、北京西路和贯穿城区南北向的甲秀南路形成“一纵一横”的主骨架结构,北京东路、甲秀中路、甲秀北路在建。连接贵阳市各片区的二环路、三环路已建成通车;十六条射线已建成十二条,四条在建。 片区与片区之间联系道路不断增加。老城区与金阳新区之间建有黔灵山路、北京西路、中心环北线以及百花大道等道路,联系快捷,行驶时间仅需十几分钟,以老城区、金阳新区共同构成的城市核心已基本形成。中心区与各区之间联系主通道改变仅有一条的单一格局,具体包括连接花溪区的花溪大道,新建的甲秀南路;连接龙洞堡片区及机场新建的机场路,汤巴关路(原机场高速);连接新添寨片区的贵开路,新建的水东路;连接白云、金阳的云峰大道;在建的白云至高新区的金苏大道;连接小河区的沙冲路、黔江路、珠江路等道路。 各区(县、市)根据各自的区域情况,加大片区路网建设力度。金阳新区已基本完成40平方公里的主干道建设,次干道、支路网在进一步完善中。小河区依托小河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区内五纵四横道路交通网络构架正在加快形成,新建和改造了黄河路、长江路、盘江路、清水江路等一批城市道路。白云区区域路网格局基本形成,近年新建云峰大道、白云中路、云环路、金大路、白云北路、建设路等道路。新天片区随着水东路的建成通车,紧密与中心区的联系,交通更加便捷。龙洞堡片区新建机场路,三桥马王庙片区新建北京西路、金西大道延伸段等道路,逐步改善片区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差的现状。花溪区随着甲秀南路、南环线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道路路网建设初具规模,城镇化进程加快。高新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于2009年正式启动建设,金苏大道和麦沙大道两条城市主干道正在抓紧施工。“三县一市”依托便利的对外交通,城镇化进程取得较大的发展,但相对贵阳市各区,城镇内部路网密度相对较低,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至2010年,全市已建市政道路913.22公里,道路面积1684.8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为6.5平方米;大力完善慢行系统,营造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环境,老城区人均拥有人行道面积4.4平方米,共设置人行过街设施257处,其中人行天桥25座,人行横道185处,地下通道47处。 (2)城市市政配套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较完善,供排水、综合管网(电力、电讯、燃气)等覆盖。全市已建成投入使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共有12座,污水日处理能力达64.8万吨,其中城区建成污水处理厂8座,污水日处理能力为58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同时,配套城镇污水处理厂完成污水管网建设147.91公里,排水管道总长1798公里,雨污分流系统正在完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逐步完善,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实施了饮水安全应急工程,新增日供水能力2079立方米/天,贵阳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116.5万立方米/日,同时,新建、改扩建了部分乡镇供水工程,基本满足了我市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需要。焦炉煤气供应量由以前每日45万立方米提高到现在每日75万立方米,煤气输送能力由每日120万立方米提高到每日180万立方米,建成总储量为2000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有效提高了我市燃气供应和保障能力。目前已有近千辆公交车使用液化天然气,部分工业用户开始使用天然气。三县一市液化气储配站布点建设完成,提升了液化气的供应保障能力。每年以新增绿地30万平方米以上的速度完善我市绿地系统,生态恢复面积7266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926公顷。轨道交通设施建设开始起步。 第二节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贵阳市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使贵阳以日新月异的姿态屹立于西南高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口增加的同时,由于贵阳市城市建设起点低,城市基础设施仍较落后。 (1)城市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城市经济的未来发展 根据修编的贵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年贵阳市城市人口将达到500万人,未来城市要“融入国际化、实现现代化、体现人文化、突出生态化”的要求建设,而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贵阳市现有的基础设施建设已不能城市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的增加。 (2)中心城区与各组团通道建设不足 现状城区路网结构为“方格网+对外放射”形式,三环十六放射主路网骨架完成仅2/3。中心城区与各组团的通道建设不足,射线建设还有待补充。 (3)各区域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 贵阳各区域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是发展大贵阳市的主要矛盾之一。各区域由于自身经济条件不同,城市基础建设发展不一,现阶段不能满足贵阳市按照都市型城市的战略规划。 (4)城市雨污管网不完善 由于历史原因,中心城区排污、雨水系统不完善,存在雨污混流现象,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较低,污水厂负荷率尚需提高。 (5)建设资金紧缺制约加速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城市道路建设虽然发展较快,但仍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并且基础设施建设仍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投资,融资渠道单一,社会化融资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资金筹措,使一些需要立即上马并能产生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项目不得不暂缓实施。 (6)防灾减灾系统不完善 防灾减灾工作包括防洪排涝、消防、抗震、地灾防治、人防、气象灾害防治等。抗灾能力低,减灾任务重是贵阳市防灾减灾的真实写照。一是我市应对突发灾害的设施不够完善;二是城市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尚未健全;三是城乡区域有多个灾害隐患点需要搬迁。 第三章 环境条件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站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城市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节 机遇和有利条件 “十二五”时期贵阳市发展面临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国家出台《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从八个方面阐述了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任务,从七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支持贵州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对贵阳市实现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二是贵阳市被列为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布局的“重点经济区”-黔中经济区。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贵阳市加快发展,出台了《关于支持贵阳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为我市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三是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公益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在加大。四是我市已进入人均生产总值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 贵阳市有着自身的有利条件,黔中经济区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交汇地带,国家规划的多条高速铁路穿区而过,加之高速公路的建设,整个区域将逐步形成较完善的交通路网。此外,经济区内矿产资源分布相对集中,工企业基础较好,在全省生产力布局中居重要战略地位。贵州将力争把黔中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航天航空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烟草工业基地和南方绿色食品基地,西南连接华南、华东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全国的商贸物流中心。地处核心圈的贵阳市将建设成为西南区重要交通枢纽及物流集散基地、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贵州省委十届九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加强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明确将按照以贵阳为中心、迅速培育黔中经济区的原则,不断优化城镇发展布局,加快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梯次明显、优势互补、辐射作用较强的城镇体系。国家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将进一步增大,省委、省政府也将大力推进以贵阳为龙头的城市经济圈建设,加大对开发区建设的支持力度。 随着沪昆高铁,贵广高铁以及厦蓉高速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开工建设,贵阳在西南地区地位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涌入贵阳,为贵阳的发展添砖加瓦。贵阳的发展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 第二节 挑战和不利因素 贵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挑战:一是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要满足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及快速发展。二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辆迅速增长,城市河流水体质量日益恶化,城市垃圾不断增加,环境问题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是解决中心城区与各组团互为一体、各具特色,均衡发展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贵阳市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一是贵阳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紧张。二是受土地、水等资源的约束,建设资源有限。三是建设资金瓶颈问题,贵阳市经济落后、政府财力有限。 第四章 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秉持为人民服务谋幸福的理念,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基本前提,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成为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更加有力的带动作用。 根据上述的指导思想和发展主线,要坚持以下“三个根本”: 坚持以人为本、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根本。要将城市硬件设施现代化和软实力提升有机结合,以注重以人为本作为社会转型的核心理念。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建设一体化。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出发点,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的建设方式,率先走出资源循环道路。 坚持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根本。 “十二五”贵阳市要以工业经济为主导,做大做强,并以此提升一产,带动三产,解决好投资和产业发展的问题,实现贵阳市“融入国际化、实现现代化、体现人文化、突出生态化”。“十二五”期间贵阳市城市建设将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聚、资源集合、人口集中的原则,夯实基础设施,改善投资环境,优化工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和较高水平的工业园区。 坚持以 “北拓、南延、西连、东扩”的城市发展策略为根本。贵阳市要发展为“大贵阳”,各区之间要各有特色、功能互补,在加快城市道路骨干路网系统建设的同时,同步完善水、电、气、综合管网配套,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畅通便捷、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网络。 第二节 规划原则 (1)重点突出,统筹兼顾 以城市远期发展战略为指导,协调近、远期利益,明确近期发展目标,突出重点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统筹旧城提升与新区开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进区域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共建共享,合理并相对集中布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提高配套建设水平。 (2)适度超前,适应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建设适度超前,既满足当前需要,又适应未来几年的发展需求,不断增强城市的承载、聚集和辐射作用,引导城市发展。 (3)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调整和优化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结构,合理确定各类城市基础设施的规模,科学优化布局,形成规模合理、等级有序、联系密切的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充分发挥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提高使用效率。 第三节 规划目标 贵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以贵阳市“十二五”总体规划发展目标为依据,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相衔接,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2〕2号文件精神,牢牢把握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东部产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黔中经济区战略规划实施等重大战略机遇,全力实现“一先二超一提升”的目标,按力求体现“三个高于”(即高于以往历史时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西部省会城市平均水平)的要求,统筹推进城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适应“十三五”乃至“十四五”发展需要的基础设施,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工业化、城镇化带动作用显著增强。按照“融入国际化、实现现代化、体现人文化、突出生态化”和“世界眼光、国内一流、贵阳特色”的要求,以“市政基础设施先行,引导区域开发”为原则,以争取100年不落后的城市品质作目标,用高标准的规划保障高质量的建设。 “十二五”时期的具体目标是:贵阳市城区面积由495平方公里扩大至1230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战略,在路网骨架建设的同时完善市政配套设施,调控城市人口和产业布局,完善城市空间结构;超前谋划黔中经济区核心区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三区五城五带”(贵安新区、双龙新区、北部新区;百花生态新城、花溪生态新城、天河潭新城、龙洞堡新城、北部工业新城;二环四路城市带、贵阳至遵义城市带、贵阳至安顺城市带、贵阳至毕节城市带、贵阳至凯里及都匀城市带),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区域间快速通达能力,增强省会城市在全省的辐射带动功能。 (1)城市道路 建设完善中心城区“一横、一纵、一环”路网主骨架和“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道路网系统建设,强力推进二环四路城市带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一批关键截面上的快速通道,启动210国道、红枫湖百花湖环湖路道路建设,完成火车北站、龙洞堡机场扩建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配套功能路网建设,完善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至2015年新建快速路63公里,新、改建主次干道1260公里,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2.5平方米/人。 (2)供水工程 到2015年,优化调整现有供水工程的服务功能,合理利用水资源,建立质优、面广、量足、安全的城市供水体系。至2015年,全市城镇人均综合用水量450-500升/人.日,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160万立方米/日,自来水普及率100%,全市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管网漏失率降低到18%以下,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 (3)排水工程 至2015年,全市污废水排放总量4.3亿立方米,其中中心城区3.8亿立方米。2015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 (4)综合管网 至2015年,全市用电量约为365.12亿千瓦时,最高供电负荷约为6068MW,加快输变电项目的建设,构建安全高效的电力网络体系。新建金阳电信、花溪移动等大型通信枢纽及一批目标交换局、移动通信基站。贵阳市中心城区燃气气化率达到98.5%,城区(含一市三县)燃气气化率达到96%以上。 (5)公共交通设施 努力构筑“安全、便捷、高效、生态、多元”的一体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完善智能交通系统,规划建设公共停车系统,解决重要交通枢纽点的大量货流、客流的转运、换乘,引导城市形成合理的道路交通网络。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优化公交线路,建设一批公交换乘枢纽。 (6)慢行系统 以步行方式为最主要的慢行交通方式,非机动车作为部分有条件地域的补充发展方式。至2015年,中心城区人均拥有人行道面积达到5平方米。 (7)垃圾处理系统 实行废弃资源再生利用,努力推进城市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三化目标。至2015年,贵阳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 (8) 园林绿地 进一步改善南明河周边景观环境,加强城市自然山体的绿化和改造,建设一批具有山林河湖生态特色的城市公园,构建“一河、二环、三带、七点”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至2015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3㎡。加强园林绿地重点工程建设,争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9) 城市轨道交通 城市轻轨重点服务中心城区,城市轻轨线网由4条主线构成。至2015年建成1号线、2号线工程。 (10) 防灾减灾 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贵阳市需要逐步建立完善城市的防灾减灾体系,加强以城市安全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防洪排涝、消防、抗震、地灾防治、人防、气象灾害防治等。至2015年,初步建立起贵阳市的防灾体系,完善城市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确保城市安全。至2015年,防灾设施要求覆盖中心城区人口15%以上。 第五章 重点建设任务 在“十二五”期间,以“十一五”建设为基础,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主线,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进行重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将贵阳建成西南交通枢纽的机遇,以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统筹城乡发展。 第一节 城市道路部分 根据《贵阳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贵阳市中心城区形成“一城三带多组团”的空间布局结构。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目标,我们将积极实施“北拓、南延、西连、东扩”的城市发展策略,加快城市道路骨干路网系统建设,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先进、畅通便捷、城乡共享的基础设施网络,为加强工业经济区内部经济联系和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奠定坚实基础。启动二环四带周边功能板块路网建设,完善百花生态新城、花溪生态新城、北部工业新城、龙洞堡新城、天河潭新城5座新城连接道路与内部路网建设。中心城区提高路网密度指标,改善路网结构。按照“大贵阳”的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贵阳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县以及卫星城镇联系的放射道路。 (1)建设完善“一横、一纵、一环”的路网主骨架和“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的骨干路网系统。 “十二五”期间,贵阳市中心城区继续建设完善“一横、一纵、一环”的路网主骨架和“三条环路十六条射线”的骨架路网系统。其中,一横为北京西路——北京路——北京东路,现北京西路、北京路、北京东路已建成,北京西路需向西延伸与清金高速连接,北京东路向东延伸至龙洞堡永乐;“一纵”为贵遵路——甲秀北路(金工路)——甲秀中路——甲秀南路(花二道)——花磊路,甲秀南路、甲秀北路、甲秀中路、花磊路已建成,需继续完善甲秀北路延伸至贵遵路;“一环”为环城高速公路,东北环线——西南环线——南环线,已建成通车。“三条环路十六射线”,一环路为中心城区主干道,需对主要交通节点实施改造,缓解交通拥堵的压力;二环路:东二环—北二环—甲秀北路—甲秀中路—甲秀南路—南二环,二环路已建成,需增加一环线与二环线连接线;三环路为环城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十六条射线”道路,已建成贵黄路、北京西路、观山路、黔灵山路、金朱路、新添大道、机场路、汤粑关路、花溪大道、甲秀南路,在建道路有盐沙线、富源南路、东站路、桐荫路。 (2)以高标准建设二环四路城市带,完成周边功能板块路网建设 依托城市道路,带动两侧开发,完善15个功能板块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聚集城镇人口80万的生态文明城市示范带—二环四路城市带。 火车北站综合枢纽商务功能板块,建设4条主干道(贵遵路改造、景观大道及规划道路)、6条次干道、12条支路,总长33.7公里;黑石头森林休闲旅游功能板块,建设1条主干道、1条次干道、15条支路和1座立交(黑石头立交),总长16.8公里;小关生态体验文化创意功能板块,建设4条次干道、4条支路及1座立交桥(盐沙立交),总长9.5公里;奶牛场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功能板块,建设1条主干道、3条次干道、6条支路和2座立交(程家坝立交、狮子坝立交),总长10.2公里;渔安安井温泉旅游功能板块,建设3条次干道(东山路及规划道路)、6条支路,总长16.6公里;红岩生态休闲功能板块,建设2条次干道(红岩路延伸段及规划道路)、5条支路,总长12.3公里;富源交通商贸功能板块,建设3条主干道(朝阳洞路及规划道路)、7条次干道(富源路辅路及规划道路)及1座立交桥(东站立交),总长19公里;三江口综合中心功能板块,建设4条主干道(桐荫路及规划道路)、2条次干道、1座立交桥(桐荫立交),总长13公里;金竹新兴产业服务功能板块,建设4条主干道(鑫中线、旺民路、金戈路、湖心大道)、3条次干道、1座立交桥(金戈立交),总长12.7公里;甘荫塘商业居住综合功能板块,建设1条次干道、8条支路及1座立交桥(下坝立交),总长12.6公里;三马商业服务综合功能板块,建设2条次干道(三桥北路及规划道路)、7条支路,总长9.4公里;机场路龙洞堡空港服务功能板块,建设4条主干道(龙水路、见龙洞路、兴龙北路、十号路)及3条次干道(兴业西路、兴业南路、兴业北路),总长37.7公里;甲秀南路大学科技功能板块,建设3条主干道、3条次干道和15条支路,总长17.6公里;花溪大道湿地生态旅游功能板块,建设2条主干道、2条次干道、12条支路和1座立交(上水立交),总长24.3公里;贵黄路现代商贸商务功能板块,建设4条主干道(彭家湾路、双龙路、金阳大道南段、长岭路延伸段)、8条次干道(彭家湾二期二号路、三号路、花果园大街、太金线、松花路和规划道路)及4座立交桥(苗圃立交、艺校立交、五里冲立交、太慈桥立交),总长45.3公里。 (3)推进三区五城五带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贵阳至遵义城市道路一期、红枫湖百花湖环湖路等一批市政道路 围绕开发建设三区五城五带的重大决策,建设向外扩展道路,拓展城市建设空间。依托贵阳至遵义城市道路、白修线建设,启动北部新城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红枫湖百花湖环湖路建设,启动百花新城基础设施建设,依托安顺平坝至贵阳城市快速干道(花溪段)建设,推动贵安新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依托贵龙大道贵阳段建设,启动龙洞堡新城基础设施建设。 (4)按照“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的空间布局结构,加强中心城区与各区域联系道路建设。 建设一批关键截面上的快速通道,逐步解决城市空间扩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包括延伸北京东路、北京西路、甲秀北路;西北片区建设云环路等,加强纵向联系;南部片区建设花孟大道、珠江路二期、开发大道四期、清溪路延伸段,完善小河与花溪区、花溪区与环线的联系;东部新建龙洞堡大外环路,将龙洞堡机场服务区与北京东路、新添寨相连;西部建设金清线,将金阳新区与清镇市快速连接。 (5)结合各片区产业调整、集聚,完善基础设施配套。 金阳新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金阳新区改革发展的意见》,至2020年,要基本完成金阳新区198平方公里管辖范围内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功能配套建设和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努力把金阳打造成为生态型、园林式、数字化的新城区。金阳新区将在5年内形成快捷、高效的现代交通道路网络,重点建设文化山路网、金阳火车站功能区路网、宾阳大道、龙潭路等。 云岩区快速推进三马片区开发进程,配套物流商贸建设,将三马片区开发建设引向高潮,确保新马王街、太金线、白云大道、百花大道、金阳环线等道路建设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以水东路及南明河截污沟的建成为契机,全面推开东线片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推进盐沙线建设,为北线片区开发和招商奠定基础。完成贵黄路、贵遵路的改造。重点建设马王路、金阳大道延伸段、金阳环线、百花大道、长岭南路延伸段等。 南明区加快培育三个新的增长极,包括以新区开发为支撑的龙洞堡片区、以物流产业聚集为支撑的二戈寨片区、以都市工业为支撑的上下坝片区。大力实施区域“东接西出、北进南连”城市发展举措,重点配合省市建设好以二戈寨为主体、以改貌和龙洞堡机场为空间结构区域、以航空、铁路、公路枢纽相连接的贵阳市综合物流园区。改貌、龙洞堡区域配套改貌货场、空港物流中心、东部新城、食品工业园建设,重点建设“四路”(龙水路、十号路、兴业西路、兴业南路)、龙腾路、兴龙路、中兴路、建设路、见龙洞路、食品工业园园区路网、改貌货场配套路网等。完成二戈寨片区“二纵三横”, 配套国际性综合物流园建设,打通中心城区与龙洞堡片区的联系通道,重点建设富源二路、二戈北路、南路等。 小河区以把小河区建设成为贵阳市的开发区、开放区、中心区、生态区、示范区为目标,到2015年,建成“五纵四横”〔五纵:花溪二道、花溪大道、黔江路(黄河路、开发大道)、珠江路、桐荫路;四横:长江路、甘平路、金戈路、西南环线〕的交通框架体系,西部工业园、贵航军转民高新技术产业园、小河-孟关准备制造产业生态示范园区均初具规模。配套小河-孟关工业走廊、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重点建设珠江路延伸段道路工程、翁岩路道路工程、小孟园区道路、烟厂路二期、金戈路二期、甘平路、开发大道至王武道路、清水江路延伸段等。 白云区结合白云片区控制性详规和白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谋划建设以旧城区为“体”,以南湖新区和都拉黑石头片区为“翼”的“一体两翼”城市新格局,进一步提升白云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区的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建设现代化生态都市新城和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加快南湖新区功能配套设施建设,以完善商业街区及功能性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旧城区人居环境。配套铝工业基地、东西部合作产业园、粑粑坳工业区以及新区建设,重点建设云环东路、白云南路、南湖东路、朝晖路延伸段、建安路等。 乌当区结合贵阳市的总体规划接乌当区总体规划,以“拓空间、强基础”为方针,着力推进城市化建设。配套高新园区、体育公园的建设,重点建设乌当区食品工业园区路网、高新北路、马百路、乌当奶牛场及保利体育公园路网等。 花溪区结合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所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全力打造旅游城市发展新格局。谋划建设以旧城区为主,以洛平新区为辅的城市新格局,进一步提升花溪区作为省会城市旅游区的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建设现代化生态都市新城和现代化生态旅游新城。配套大学城、国家湿地公园、小河-孟关工业走廊建设,重点建设大学城主干路网、花孟西路、陈孟路等。 高新区以创新为原则,全力加快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提高金阳园区城市化水平,提升园区品位,增强园区功能,为企业进区创造优越的条件。到2015年底完成61条园区道路,道路总长度105.09 千米, 城市道路总面积318.2万平方米。在金苏大道与麦沙大道十字纵横主轴为主骨架的基础上,尽快完成“四纵五横”的园区主干道路体系建设,沙文区域以贵遵高速公路、贵修高等级公路为发展轴线,建设“麦架--沙文--扎佐高新技术生态产业经济带”、工业产业走廊。重点建设金苏大道、麦沙大道、青龙路、青山路、麦苏路、马南路、金干南路、干田路、苏庄路等。 开阳县以构筑功能清晰、等级结构合理、布局完善的城市道路网络,促进中心城区和新城区的一体化发展为建设目标。至2015年,逐步形成 “三横五纵” (三横:县城北环线、开州大道-顶方大道、县城南环线;五纵:环城北路、胜利东、西路、环湖西路、 环湖东路、迎宾路)的道路网结构。配套顶方新区及中心城区建设,重点建设顶方新区路网、县城道路综合整治等。 修文县以改善旧城、拓展新区、突出特色为原则,实施龙场城区“一心两组团”(一心即旧城综合服务中心,两组团即城北阳明文化旅游服务区和城南居住综合区)、扎佐城区“一心双轴四组团”( 一心即老城综合服务中心,双轴即沿凤阳路和磷铵大道形成的南北向发展轴,四组团即老城综合组团、万江工业组团、贵钢组团以及城北物流组团)的城市发展策略,旧城以结合阳明洞国家文物古迹景点,配套旅游服务设施,改善功能为主,带动城区发展。新区依托贵钢工业园、万江医药工业园区建设。配套重点建设龙扎快速路,完善城区主次干道网。 息烽县以“融入贵阳都市圈,打造新息烽”的总体发展战略,配合贵遵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建设柿花坪连接线,加强西山、永靖的联系。改造老贵遵路,增加出入口,打造县城向南发展的交通轴线。重点建设县城—柿花坪—西山柏香山村的城市道路,县城主干道—息烽大道道路 清镇市至2015年,完成清镇市城北区一号路、城北新区三号、星坡路一期路、金清线干道、百花大道延伸段、星坡路、物流园区三号路建设。 (6)继续加大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及支路建设力度,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结合城片改造、棚户区改造,建设完善城市主次干道、支路,形成布局合理、联系顺畅的道路网络体系。着力改善城市微循环道路系统,对中心城区主要交通节点实施改造,缓解交通拥堵的压力。 重点建设太慈桥片区路网、红岩路延伸段、贵沙路、延安路延伸段、贵黄路城区段改造、贵遵路城区段改造、彭家湾路网改造、青年路、渔安安井片区路网、四方河西路等。 第二节 供水部分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整合优化水资源配置,规划开发和合理使用优质地下水资源全面提高饮用水水质。不断完善供水管网,提高供水覆盖率,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水压,保证供水安全可靠。优化供水调度,改善供水服务,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形成应急保障管理机制。 重点建设东郊二水厂、孟关水厂、麦架水厂、修文水厂、扩建开阳大坡水厂、息烽永靖水厂、修文扎佐水厂等一批城乡供水水厂,同时结合水厂建设新建或改造三桥马王庙、二戈寨、龙洞堡、孟关等地区供水管网等。 第三节 排水部分 结合城区拓展和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全力推进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建设,拟建及改扩建污水处理厂14座,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约7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日处理128万吨。全面完善城区雨污分流系统,提高城区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新建排水干线及截污沟132条,总长度469.9Km。结合城镇污水处理量的不断提高,按照“三创一办”工作目标要求,对污泥和中水进行资源化利用,新建中水回用处理厂3座,中水日处理规模27万m3;完善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新建污泥处置中心1座,处理总规模800 m3。综合做好河道防洪工作,提高河道防洪标准,统筹考虑河道截污、清淤、景观和防洪功能。 重点建设二桥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新庄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花溪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金阳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花溪南部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龙洞堡污水处理厂及一期工程配套管网、都拉片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白云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金百污水处理厂及一期工程配套管网、青山污水厂及配套管网、乌当奶牛场污水厂及配套管网、小关污水厂及配套管网、天河潭新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东风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等14个污水处理厂,以及小河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南明区四条大沟改造(党校排水大沟、龙水路Ⅰ、Ⅱ号排水大沟、鱼梁河截污沟二期)、清镇市东门河治理工程、开阳县城污水收集管网工程、麦架河河道整治、松溪河及环溪河河道整治工程等排水、截污管网建设工程。 中水回用拟建重点工程为:新庄污水厂(一期)中水回用、二桥污水厂(一期、二期)中水回用、花溪污水厂(一期)中水回用。 第四节 综合管网部分 进一步提高城区各管线(电力、电讯、燃气)的安全、可靠性和覆盖率,对中心城区道路下的管网继续加大管线入地的范围。 (1)燃气:加快天然气引进和项目工程的建设,加快原有燃气管网的改造、改建工作;加快燃气汽车加气站规划建设工作;加快市区原有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搬迁改造工作。 (2)广电网络:重点新建两路两环管道;城区管网入地;贵阳轻轨迁改;贵铁迁改;双向城域网改造;村村通工程。 (3)电信:重点实施宽带语音端口设备新建或扩容;WLAN无线宽带设备新建或扩容;CDMA移动网络基站设备新建或扩容;通信管道新建或扩建;光缆新建或扩容;电缆新建或扩容;机房新建或扩建;营业场所新建或扩建;平安贵阳、数字交警等新建或扩建。 (4)电力:全市新建500千伏变电站3座,扩建500千伏变电站2座,新建220千伏变电站17座,扩建220千伏变电站2座,新建110千伏变电站60座,扩建110千伏变电站16座。 第五节 公共交通设施部分 结合中心城区改造,以实施“畅通工程”的区域为中心,重点解决一环线内停车需求特别大、停车设施少的公共停车场建设,同时在中心区二环线附近建设大型货运以及交通转乘停车场以解决重要交通枢纽点的大量货流、客流的转运、换乘需求。重点建设都拉营货运站、竹林货运站、金阳客运站、贵阳客运东站、贵阳客运西站、贵阳客运北站、贵阳客运南站。 第六节 慢行系统部分 结合贵阳山地城市用地发展特征,优化行人过街设施布局,完善步行系统,建立安全、便捷、舒适的城市慢性交通系统,营造以人为本的绿色交通环境,引导城市绿色出行方式结构的发展。十二五期间,修建人行过街系统30座。 第七节 垃圾处理系统部分 推进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综合利用,以实现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发展方向,提高生活垃圾密闭运输率、无害化处理率。采用变废为宝的先进技术进行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进行综合处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保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建设生活垃圾中型转运站、生活垃圾处置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改造、餐厨垃圾处理厂等。 第八节 园林绿地部分 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努力方向,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人居环境,增加绿地总量,改善公共绿地布局。主城区以恢复和强化林城特色风貌,改善和提升主城区生态环境为重点,使我市成为绿地分布合理、植物多样、生态环境良好的园林城市。 重点建设贵阳市长坡岭森林公园、鹿冲关森林公园、花溪湿地公园、山体公园及公共绿地等。 第九节 城市轨道交通部分 “十二五”期间贵阳市的轨道交通将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一阶段本着量力而行、积极稳妥的原则,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强化组团间联系,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压力。按照《建设规划》近期项目建设时序要求,2015年建成1号线及2号线。 第十节 防灾减灾设施部分 近年来中国城市重大灾害频发,各种灾害种类俱全。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贵阳市需要逐步建立城市的防灾减灾体系,加强以城市安全为目标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防洪排涝、消防、抗震、地灾防治、人防、气象灾害防治等。 (1)防洪排涝 贯彻“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强化管理;以泄为主、蓄泄结合、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分区设防”的原则,合理确定防洪标准,有效控制常遇洪涝,在遇较大洪涝时,经济活动、社会生活不受影响;在遇超标准洪涝时,有预定方案和切实措施,确保社会稳定,不致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不影响全市长远规划的实施。 重点编制防洪规划,确定合理的防洪标准,制定科学的防洪措施,实施贵阳市城市排水系统改造工程。 (2)地灾防治 按照“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监测预警、工程治理与搬迁避让,同时还要做好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处置与宣传培训工作。 重点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实施信息系统维护与完善;地质灾害点185处的治理与137处搬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 (3)抗震防灾 按照《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贵阳市是大城市,位于抗震设防6度区,应逐步建立健全措施抗震防灾体系,提高贵阳市城市综合抗震能力。 重点完成《贵阳市中心城区抗震防灾规划》的修编;规划一批避震疏散场地;保障城市对外疏散道路畅通,加强贵阳市城市桥梁检测及加固;对电力、供水、供气、交通等生命线系统,制定抗震防灾的对策和措施;防止和减轻地震次生灾害;严格建成区内新建建筑抗震审查,对已建建筑制定改造措施。 (4)城市消防 建立健全消防法规和严格的监督制度,完善消防基础设施,加强消防队伍建设,配备先进的灭火、救火装备,提高城市的防灾、减灾、避灾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增强城市抗御火灾和处置特种灾害事故的能力,逐步形成现代化消防安全保障体系。 重点建设贵阳市公安消防支队“贵阳消防站”。 (5)城市人防 贵阳市是国家一类防空重点城市,必须建立防空工程体系,保证城市战时基本功能的运转;同时建立人防救灾体系,提高城市的防灾救灾能力。全市逐步建立健全省、市、区、街四级人防指挥、防护和生活保障体系。按照《人民防空工程战术技术要求》【(2003)国动字第8号】,到2020年人防工程人均面积达到1平方米。 重点建设市人防基本指挥所、市人防预备指挥所、云岩区人防指挥所、小河区人防指挥所、金阳新区人防指挥所、枣山路地下人防停车场工程、贵阳北站站前广场大型公用人防工程、轻轨一期地下部分兼人防工程等。 (6)气象灾害防治 建立健全贵阳城市气象灾害应急移动(车载)服务系统,为防灾减灾作基础保障工作。 第六章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蓝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确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顺利实施,不仅要科学、合理制定专项规划,还要从组织机构、建设程序、资金筹集、政策扶持、环境优化等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将各项保障措施与专项规划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做到有目标、有项目、有资金、有措施、有支撑体系。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规划实施的保障机制 总结“十一五”期间重大项目建设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重大项目建设管理的新模式,在“十二五”期间建立重大项目建设管理机制,为重大项目建设高效管理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重大项目指挥部统筹协调、加强调度,各职能部门主动服务、密切配合,区市县征地拆迁、协助建设,项目业主规范运作、具体实施,市民积极参与,舆论监督,形成职责分明、管理高效的建设管理体系,充分调动各方主观能动性,整合资源,综合协调,推动项目建设。完善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制度,紧抓项目建设的重点环节、重要工序,围绕提升建设质量安全管理、节约投资的目标,以制度规范建设行为,形成重大项目实施的标准化、规划化、制度化模式。 第二节 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加快项目前期工作 根据规划确定的建设计划,分时序、有步骤地深入开展项目前期工作,相关部门落实前期工作经费,确保项目有序实施。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基础设施规划和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紧紧围绕全市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做好基础设施项目规划、论证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努力形成在建一批、新开一批和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良性循环,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对于规划内的项目,要积极推进审核和报批,以及资金筹措、建设条件落实等各项准备工作;对于新开工项目,着力落实建设条件,尽早开工。实施重点项目进展情况月调度制,发现重大问题,及时协调和解决,促进项目顺利建设。 第三节 改善建设环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加快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实施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规范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行和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向企业和社会的开放程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建设项目手续办理,市政府出台相关简化审批程序的政策,规范项目管理,提高效率,积极争取上级审批机关的支持。市、县政府都要形成指导、协调和推进重点项目的工作机制。 第四节 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强重大项目建设 “十二五”期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压力大,任务重,需加大投融资力度。紧紧围绕国发【2012】2号文件有关精神,即“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依靠中央的财税政策、投资政策、金融政策和土地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建设资金补助,土地融资。抓住国家支持西部地区的机遇,更多地争取国家水利、交通、城建等专项资金的支持,还要做好地方政府水利基金、养路费、高速公路通行费、城市建设资金、土地出让金等资金统筹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逐年增加政府财力投资,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放大作用。同时,依据国发【2012】2号文件“推进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进程,开放基础设施投资领域,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采用BOT、TOT等方式多渠道融资,解决建设资金紧张问题。在发挥政府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寻求多元化的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保证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的需要。要逐步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设施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收费体系;盘活资产存量,为基础设施建多渠道筹措资金、快速发展创造条件。政府要创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按照资金运作的规律,积极扩大利用外资、银行贷款和民间资本等各类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 ||||||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10:40: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932815661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