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完整表达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是思维的体现,正确的语言是进行正确思维的基本前提。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表达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表达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而集周密性、逻辑性、丰富性、准确性为一体的数学学科更需要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基础。长期完整、有条理、有依据的表达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教学资源;加强引导;激励手段;家校配合
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规律,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正处在起步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阶段,此时学生的生活语言已经有一定的积累,而数学语言相对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说得规范,表达得完整。
一、利用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的欲望、灵感
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有话可说,也就是说教师要充分调动
学生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创设一个人人愿说的气氛。
受年龄、学习经验的影响,低年级学生处在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对抽象的概念不易理解,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教具的演示、学具的操作来帮助理解,让学生在观察、演示、操作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训练,使语言表达有一个感性过程的支撑。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有各种各样的插图,尤其是低年级教材生动形象的画面随处可见,教师要利用好这些资源给学生创造说的条件。例如,入学第一节数学课的“数一数”,把美丽的校园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就图的内容结合数学知识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因为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学生有话可说,也有说的兴趣。在描述的过程中要求结合数数使用正确的单位名称,并要求学生完整地描述图意。又如,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然后引导学生完整、连贯地叙述图意:“小丑左手拿着2个气球,右手拿着3个气球,一共有几个气球?”在说图意时直接要求学生把结果一共有5个气球变成问题来问,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比较枯燥的知识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学一图两式时,教材安排看图片列式,枯燥无味。在实际教学中先复习数的组成,然后创设“小猴子看大家这么聪明想请大家帮它算算有多少桃子”的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描述图意时也兴趣盎然。之后的减法教学再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使他们根据不同的内容来锻炼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