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年儿童自主教育的途径方法
作者:冯文娟
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第07期
一、教育理念
笔者认为辅导员在有效地进行中队管理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教育和指导队员学会自我管理,使每个队员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为了培养队员们的自主管理能力,苏虎街实验小学从少先队大队干部开始稳步启动队员自主教育管理方案,逐步推广到全校各中队。全校49个中队根据这一教育理念并结合本年级的队员特点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中队自治、队员自主管理活动的研究。在研究中,中队辅导员着力培养队员们的自主教育管理能力,这样不仅使队员的综合能力有了提高,也缓解了中队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将中队辅导员从日常的队员管理、中队管理中解放出来。
二、教育目的
队员通过自我教育和中队自治积极开展“小主人”活动,这让队员的思维从内省到内化再到内驱,逐步实现培养自我能力,自我锻炼实现自我教育管理,达到自我发展。
三、教育意义
所谓队员自我管理是指小队员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中队、小队、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实行队员自我管理是基本要求
自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提出中队授课制的集体教学形式以来,世界各国的各类教学活动基本上采用了这一形式。集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不足之处是难以顾及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自我管理是队员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
(二)引导队员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从根本上说,儿童能否受到良好的教育,受内外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引导队员自我管理正是其内部因素发挥积极作用的重要途径,使队员在更好的环境中接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