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少数民族特色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中华民族音乐文化中少数民族音乐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现代的小学音乐课中,我们要将民族特色融入到课堂之中,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每个地方都有其特色和亮点,历史积累了大量优秀的少数民族艺术遗产,这些民族艺术来自于不同的环境,社会,生活方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音乐题材。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民族特色音乐,有利于弘扬爱国精神,团结的信念,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和具有一定的民族意识。
关键词:少数民族特色;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1.少数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创造能力、专注力和自信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教育部认为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能力,因此,在学校的音乐教学中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的审美观念,加强课堂的实践环节,鼓励学生的创造。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樊祖荫认为:"一个民族具有其悠久醇厚的历史底蕴,而民族文化教育是对人的本源的、根的教育。
因此,少数民族音乐在基础教育中很重要。在学生的音乐课程中应该增加这方面的内容,以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培养他们演唱的积极性,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少数民族音乐深厚的文化内涵。
少数民族音乐教育还可以完善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少数民族音乐中蕴含了相关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人文背景的一些知识内容,而且有些少数民族音乐作品里还有其民族的语言。学生在学习和欣赏音乐之余,还能学习到各种知识,培养民族情感,可以达到多方面的培养。对于本土的学生来说,学习当地的民族音乐,有利于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来,对于别的地方地学生,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有利于培养民族意识和团结精神。
少数民族音乐主要还能培养学生们音乐审美能力,通过课堂互动,歌唱,演奏,欣赏少数民族音乐,将学习和实践相结合,以兴趣为动力,让学生们能在音乐中有自己的感受,增加学生们对少数民族音乐的“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们在音乐中获得自信,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以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开拓学生们的知识范围和眼界,陶冶情操、增强音乐审美感受。
2.少数民族音乐的教育现状
在这九个年级中,共有18本教材,然而少数民族音乐的数量却使极少的,只有20首,在音乐欣赏中就占16首,剩下的4首是歌曲演唱部分,仅仅占全部的5%。由此可见,对于学生歌曲演唱教学中,这个数量是极少的,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并且,在这些曲目中涉及的民族乐器和音乐形式也不全面,只涉及了55个少数民族里面的少数部分,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们对民族多元化的培养。可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的基础音乐教育中并未真正得到足够的重视,我国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基础教育中也不可能到充分的传播和传承[1]。
3.少数民族特色在小学课堂的运用
3.1“双重乐感”的培养
樊祖荫《树立"双语"意识、实施"双语教学"》、赵塔里木《双重乐感的理论与实践》、谢嘉幸《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等都是主张"双重乐感""双语教学"策略,这些理论为教育者提供了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使得民族音乐的发扬和传承更加有希望。
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以"让孩子们头顶艺术,脚踩文学,怀揣梦想"的教育宗旨,希望学生们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他们因此开展了少数民族音乐特色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双重乐感"体悟能力,欣赏和学习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教学实践中研究了音乐教育的问题,改善和健全教育方式。从对小学生们的调查发现,他们大多数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颇少,而西方音乐文化得兴趣明显大于我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因此,为加强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教学方式的改变尤为重要[3]。
在课堂中,老师先给学生们猜了一个谜语“说它像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下地,张开尾巴像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引入了课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同学们猜出是孔雀。老师接下来播放了一首曲子让学生们猜猜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且注意这首歌的唱法特点,音乐情绪种类,音乐节奏快慢。有同学猜出这首曲子叫《金孔雀轻轻跳》,这首曲子的速度是中速稍慢的,情绪欢快喜悦,音乐是优雅从容的。然后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傣家的风俗风情,一边放,一边提问,傣族人住的什么样的房子?学生回答,是竹楼。最终总结了傣族的重要节日是泼水节;傣族人女子的服饰是上身着各色紧身内衣,外套浅色大襟,头戴鲜花,小伙子是上着短衫,下着净色长裤,青色或白色布包头;傣族的特色乐器是葫芦丝,象脚鼓;著名舞蹈是孔雀舞。接下来,老师开始
教学生们傣族的歌曲《金孔雀轻轻跳》了。老师先放了两张傣家小女孩和小男孩的图片,并问学生们想不想学傣家语言。同学们表现出了好奇,老师告诉学生,傣家小女孩用傣族语言是小卜少,小男孩是小卜冒。学生们对傣族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觉得傣族充满了魅力,在学这首歌的过程中,也仿佛感受到了傣族美丽景色,漂亮的孔雀在傣家的竹楼旁,小河边跳舞,同学们学的很开心,课堂气氛和效果都很好。最后老师播放了著名舞蹈家杨丽萍的《雀之灵》,并且截取了几张图片,让同学们猜猜,孔雀是干什么?最后总结出了,孔雀鹤立,孔雀开屏,孔雀展翅,孔雀喝水几个舞蹈动作。老师还没开始说学,已经有同学雀跃地想要尝试这些动作了。于是老师开始带着学生们学习这几个舞蹈动作。一节课结束了,可以看出学生们都投入进去了,并且产生了兴趣。这次的课程,不只是教会学生们演唱,跳舞,更多地是学生们还了解了作品的内涵,对少数民族音乐产生了兴趣,使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热情充分被激发。
3.2因材施教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民族实验小学,在民族音乐的培养上贯彻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们的兴趣更加浓厚,激发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该小学设置了各种民族乐器,在课堂
上,和学生们介绍这些乐器的背景,结合歌唱教学,加入了乐器的教学。由此,观察学生们的特长和兴趣,因材施教。该小学因此设立了蒙语合唱队教学,蒙语合唱队成立了有十多年了,学生们自主报名,然后通过选拔,选取了一些乐感好的同学。在内蒙古地区,虽然有一部分蒙古族的人会讲蒙古语,但是对于大多数玉泉区民族实验小学的学生来说,他们并不会讲蒙古语,只是听过一些,然而这些是不够的。他们的教学老师包美莲可以熟练掌握蒙古语的说和写,在给学生们上课的时候,逐字逐句地用蒙汉双语教唱。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表现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而他们作为内蒙人,也因此对家乡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该学校还设立了马头琴社团教学,也是由学生们自主报名,以兴趣为主。学校聘请了专业的马头琴老师来教学,从马头琴的乐器构造,乐器背景到如何演奏,一步一步地引领着学生们学习马头琴。老师向学生们演奏了一些著名的马头琴曲目,让学生们先对这个乐器感兴趣后,开始慢慢教学生们马头琴的定弦和基础的乐理知识,让学生们开始练习音阶、长音、把位等简单技巧。基础技巧掌握之后,老师教了一些基础简单的马头琴曲目。通过因材施教,以孩子们的兴趣出发,该学校的音乐课堂氛围很活跃,学生们也很主动。老师们需要了解不同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课堂心理,从学生的角度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增加学生
们对音乐课的兴趣,突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把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课堂需求做到有机统一。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把音乐的魅力和多彩的教材知识注入其中,挖掘他们身边与音乐课堂相关的事物,增进学生感受音乐魅力的距离,逐渐的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审美和情感体验[4]。
3.3利用 VR 技术培养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苏虎街小学是内蒙古的一个重点小学。为了调动孩子们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他们采取了现代比较先进的技术—VR技术来进行教学。传统教学中,一般使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和音乐对孩子们进行教学,这使得孩子们的体验感不高,不够形象和深刻,导致在看完多媒体的播放后,孩子们的兴趣也不高,不能很好地感知音乐的魅力。相比较而言,在VR技术教学中,它地优势在于立体地重现了视频中的情景,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情景相容,学生们能更好领会歌曲的内涵和感情。VR教学还能让学生们跟着视频中学习舞蹈,增加了真实的体验感,学生也对此兴趣浓厚。在老师的讲解和VR 的配合下,音乐课变得丰富有趣。
对于大多数人,我们无法去真实领略各个地方的民族特色,教学中的一些平面的图片和视
频,也不能很好地让同学们感受这些地方的魅力。在苏虎街小学将VR带入了课堂,老师这节课主要是想学生们了解各民族音乐的魅力。蒙古族的音乐大多涉及广阔的草原和蓝蓝的天空,曲风悠远绵长,就像回荡在碧草蓝天之间一样。老师让同学们戴上了VR,第一段播放了著名的《赛马》,是以马头琴演奏的,场景中是赛马比赛。在播放完之后,学生们表现出很高兴和投入的样子,学生说,在观看赛马时,仿佛感觉到了马奔跑过程中扬起的尘土,随着马头琴音乐的配合,感受到了这首曲子的壮阔之感。第二段是以土家族的歌曲《乃呦乃》,场景中播放的是穿着镶有花边的短衣大袖,镶边筒裤的女性和着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的男性载歌载舞,他们的身后是吊脚楼,播放完后,学生们表示很新奇和喜悦,认为他们的服装很好看,在这音乐之下,仿佛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第三个播放的是彝族的《彝家娃娃真幸福》,场景中是彝家哇哇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寨空旷的青草坪上尽情地歌舞。学生们说,感觉非常的奇妙,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在欣赏这段舞曲的时候感到很愉悦。最后一段是傣族的《可爱的小象》,在VR中学生们看到了傣家的吉祥物小象,中间还有小象的叫声,逗得孩子咯咯笑。在一节课上完后,学生们纷纷表示,非常喜欢用VR上课,他们对少数民族音乐也越发感兴趣了,认为不同于潮流音乐,少数民族音乐很有特色和其独特的魅力[5]。
4.总结
在音乐课堂上,首先要引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爱少数民族音乐,采用各种方法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比如可以开展音乐活动,让同学们收集少数民族的服饰,音乐特点,民族习性等一些相关的资料图片,鼓励学生表演少数民族舞蹈,演唱或者播放喜欢的歌曲舞蹈,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们获得自信,感受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第二,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良好的互动,让学生们能在学习少数民族音乐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第三,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发挥自己的见解,有着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想法,鼓励他们发表他们的审美感知,使学生们养成聆听音乐的好习惯,提高少数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兴趣[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