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不榖之为近义词

更新时间:2023-06-05 05:11:50 阅读: 评论:0

孤、寡、不榖之为近义词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其以贱为本耶?
——《老子·三十九章》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
——《老子·四十二章》
作为先秦君王的自谦之词,“孤”、“寡”、“不榖”三者的含义十分接近。
据《孟子·梁惠王下》:“幼而无父曰孤”。“孤”的本意即为失去父亲的孤儿。君王自称为“孤”,即意味自己是失去父亲,无人庇护的孤儿。
“寡”也有类似的含义。在金文中,该字象“在宗庙中戴孝哭泣者”之形,即谓丧亲之人。所谓“寡妇”即失去夫君之女子,而所谓“寡人”,则为失去父亲之孤儿。
“不榖”同样也是如此。《左传·宣公四年》:“楚人谓乳榖”。“榖”有哺乳之义,进而衍生出“喂养”、“养育”的含义。“不榖”即为“无人养育的孩子”。为何无人养育?自然是因为失去了父母。
自汉代以来,学者们多从伦理角度解释这三个谦称,以为“孤”、“寡”都是“少”的意思,意味着君王“少德”,又训“榖”为“善”,以“不榖”为“不善”。这种解释显然是在舍本逐末。
父系社会的君主们真正缺少的与其说是美好的德行,还不如说是健在的父亲,这才是他们最“下”最“贱”的地方。毋庸赘言,非“下贱”至此则根本不足以践大位。此外,在先秦汉语中,“德”字本身就有“养育者”的含义,被喻为父母。《老子·五十一章》有云:“道生之,德畜之。”君主们之所以要以失怙孤儿自命,其原始动机并不是想在臣下和外国人面前装谦虚,而全然是为了在神明和祖先面前充可怜,以求祖神垂怜,降下福佑。一旦乞怜成功,他就会获得更加强大、更加神圣的新父母,从人之子升格为神之子,甚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天子”。
很少有人想到,“天子”,这个三千年间最高大上的尊称居然是从“孤”、“寡”、“不榖”之流的贱称中脱胎而出的。然此亦不足为怪,早在本文开头的地方,《老子》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时至今日,我们终于明白了这句名言的真义。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5:11: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9131101992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孤、寡、不榖之为近义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孤、寡、不榖之为近义词.pdf

标签:失去   解释   含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