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的读后感(6篇)
汪曾祺散文的读后感1
汪曾祺何许人也?似有耳闻。语文老师推举的。理由?文风质朴,文笔清淡,值得好作空话、大话的“我”品尝。
借来汪曾祺的散文集,略翻了翻。文章确实富有生活气息,只是,味道好像不浓。
……
我只道把汪的文章搁置了下来。只是那夜,心情焦躁,疲乏不堪,我信手拿来汪的散文集,随便翻至了《西山客话》。读着读着,眉头不再紧锁,嘴里也不再埋怨了。完全被朴实文字里所描绘的迷人景致吸引住了——“山前有一片杏树,约有干株。一千棵杏树,都开了花,那可是很壮丽了。远望一片浅红的海,如云蒸霞蔚,使人目眩神移。”“弄楼一侧有一棵玉兰。八大处只此一棵,据说是明代所植,高与楼齐,开花时瓣如玉片,蕊似黄鹅,一树光明。”……
原来质朴如是的文字可以描绘出如此绚烂的画面,原来用我们的双眼可以发觉如此光荣的美景。
看!汪老这样写——“西山多隐士,绝世遗名,只求执守真我。在八大处山庄怡居或小憩,做一个闲人,
晨起拾级登山,暮看夕鸟投林,春花秋月,兴衰荣辱,存乎一心,然则‘清冷之状与目谋,营营之声与身谋,悠闲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淡泊安静,心止如泓,非但抛却都市繁嚣陆离,更能忘象见性,俨然小隐于野。”
这就是汪老的人生哲学——淡泊以明志,安静以致远!
我恍然大悟,沉静的心也似那安静的夜一般清亮悠远。
自那以后,我开头乐于读汪老的散文。与老人家一起品尝生活,品尝心情。
汪老定是个吃客,我暗想,坏笑。你看他那不滞于形的文字竟能让人垂涎欲滴。且看《豆腐》一文中——“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家常菜,家常文章,家常情调。
汪老用无华的文字回忆着一位位故人,却又那么形象而生动地呈现出富有独特的人物。看他在《赵树理二三事》中有这么一段——“赵树理担当《说说唱唱》的副主编,不是挂一个名,他每期都亲自看稿,改稿。经常到了快该发稿的日期,还没有合用的稿子,他就把经过初、二审的稿子抱到屋
里去,一篇一篇地看,差一点的,就丢在一边,弄得满室狼藉。突然发觉一篇好稿,就欣喜若狂,即交编辑部发出。他把这种编辑方法叫做‘绝处逢生法’。”
人物形象,贵在形似又神似。就在这样的文字中,我除了喜爱赵树理先生,也就更喜爱汪曾祺先生了。
……
汪老的散文大多如此风格,以平淡致远见长。
我想,汪老散文中的味道,浓起来了。
有人会说,家常文章,不值玩味。但我想,汪老的散文值得我
们学习的恰是以下两点:其一,文字不求矫揉造作,文风平易近人,一扫靡艳之风。其二,无论作文,还是做人,都要常葆乐观沉着之心态,能懂得以包涵之心话“家常人生”。
这,就是我眼中的汪曾祺与他的“家常文章”啊。
汪曾祺散文的读后感2
仲夏季节,手捧汪曾祺散文集《人间草木》〔北京燕山出版社4月出版〕,从他清浅勾画的笔墨里,却分明看到了春的蓬勃和世间的祥和。这些荟萃汪曾祺恬淡才智的经典之作,集中代表了先生四十多年文学创作的思想精华,沉着淡泊的表达里,一幅安静安详的和谐图缓缓在眼前绽开。
书中所辑录的篇目,最早的写于上世纪四十年月,但大部分是汪曾祺写于后半生的作品。写作风格也由最初的华丽蜕变到后期的朴实,写作技巧也是渐渐臻于至境。全书共分“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等七辑。既聚焦各色花草景致,又书写家乡和各地美食,恬淡至性的笔墨里,泛着汪洋的文化气息。此外,还有游走性的笔记,真实记录着徜徉山水间的心情,流露出探访各地人文风情时的点滴欣喜。
对于师从沈从文的文学大家,西南联大的那段求同学涯,始终是汪曾祺笔下经常提及的话题,此番在《人间草木》里,汪曾祺用写实的手法,述说着寒窗苦读的艰辛,深情讲解并描述着与恩师间的坦诚交往。或许是这种真挚的师生情触动了汪曾祺的心弦,让他由此又
联想到了自己的生身父母,在本书中,他完全抛弃了游山玩水时的闲适和散淡,特地在“平淡人生”这辑中,用大量深情并茂的文字,写下了对父母的回想和怀念,彰显出汪曾祺重情重义的孝子情怀。毋庸赘言,作为现代文坛独树一帜的文学大师,汪曾祺对于文学创作自有一番独到的见解,这些心得体会也悉数收录在本书中,他既谈小说和散文的创作之道,也与读者共享多年从文的阅历之谈,字里行间尽显汪曾祺对中国文化的仰慕和自信。
汪曾祺是一位真性情的作家,行文落笔简洁自如,往往寥寥几笔,就描绘出人间风情万种,在空灵幽静的意境里常让人浮想联翩。其洗尽铅华的文字亦如他灵动脱俗的书画,真实映照着他潇洒不羁的人生。所以,品读汪曾祺的文字,尤其是他的散文,根本看不出他轻车熟路驾驭文字时的刻意做作,他的功力总是在悠然轻适中,不着痕迹地流露出来。那些平淡的字句好像泉眼里冒出的股股清泉,清亮光明,汩汩流淌中还经常泛着生活的甜香,轻啜一口,总是那么回味绵长。这种出神入化拿捏文字的至高境界,在他谈及家乡和各地美食的篇章里,几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如写昆明野生菌一章里,写菌的品种不仅繁多,而且制作花样还层出不穷,从他不急不缓的表述中,已然闻到了这些野珍的草木芳香,一种急于品尝人间美食的制服感,早已被他情趣盎然的文字俘虏殆尽。
在《人间草木》里,汪曾祺由风情也触及到了人生。但他绝不是浅白直露地来一通说教,而是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悄然隐喻到笔下的一花一草一人一事里。先生一生经受坎坷,曾患病
过非人的待遇,但他鲜有愤世嫉俗的冷嘲热讽,更没有躲到一隅做生活的旁观者。他就像一个布满了童趣的告白者,流连于世间缤纷的草木间,闻着悠悠花香,品着四方美食,赏着九洲盛景,在触景生情中,还不忘当年一路走来的诸多不易……虽然生活对他有过不公,命运也对他有过苛刻,但他依旧心怀感谢地拿起笔,摊开雪白的稿纸,尽情讴歌着人间的美妙和祥和。读这样的书,我们感觉不到生活的压抑,也没有心机上的负累,在他活色生香的文字里游走,内心的欣悦感禁不住油然而生。
古人说得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汪曾祺以《人间草木》为题,足见他对大自然的草木有着很深的感情。而草木又是与山和水不行分割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汪曾祺其人也好,其文也罢,完全称得上是智仁相间的大师。故而,读懂了他笔下的草木,也就读懂了他那颗包涵万物的智者仁心。
汪曾祺散文的读后感3
布封说过:风格即人。
能够留下宏大作品的人是幸运的,即便风云改变、沧海桑田,有那一份作品为自己正身,验证一段充实丰盈的岁月,抑或是一场别样凝重的征途。
断断续续读完了《汪曾祺散文》,感觉真实纯粹、简洁自然。书中有对家乡美食美景的无限眷恋,有对母校西南联大的光芒追忆,有对父亲家人的温情感念,更有对风俗文化的悉心寻探。
我最喜爱的篇章还是对高校生活的一段描述,可能每个人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