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触动我心灵的作文八篇
细想起来,生命中永恒的东西实在不多,但有些瞬间却让你永远难忘。时间编织了许多的故事,上演了无数的悲喜剧。当我们重新翻阅那一页页微微发黄的旧日历,那一个个陌生而又熟悉的生命坐标时,会禁不住抨然心动!因为那是一段旅程,一抹心痕,一处风景。虽然时间已像夕阳一样西逝,但留下了一串又一串记忆,挥也挥不去,抹也抹不掉,它驻留在心灵的深处,定格在生命的每一个瞬间。
当我们拉上窗帘,剩下一盏幽幽的壁灯,来一点淡雅舒缓的音乐的时候;当我们沐浴晚霞,任由摩挲,闭上双眼舒适的倚在白色躺椅上的时候;当我们踏着落满秋叶的小路或撑着伞沿着潮湿的巷迈着古典的脚步假设有所思地走着的时候,那生命的每一个瞬间犹如深埋的琥珀被重新挖掘,点燃那一片红珊瑚般的记忆。
生命中常常有这样凝固的瞬间,生命因这些瞬间而串缀成一串美丽的花环。
想起那个冬天的夜晚,诵读一首唐人咏雪的诗,读着读着,便依稀听到窗外籁籁的响起了下雪的声音,那是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我有些冲动,蹑手蹑脚跑到外面,头仰着,任雪花
掉进嘴里,落入眉宇,无法言说那是一种的意境,我完全沉浸在美丽、晶莹、雪白的夜色里。当一番“神游”后来到爸妈的房间兴奋不已地翻开台灯,一个雪人出现在他们眼前时,爸妈惊得睁大眼睛,接着便唠叨起来,可我,只顾捂着嘴巴大笑,现在想起来,我曾拥有一个多么美丽的瞬间啊!
回首往事里久违的或者疏远了的局部,那些熟悉的或者陌生的朋友,或坐或立,生动无比。即使是一些琐事,没有多少价值,却因为在生命中曾经闪现,而触动自己的心灵,触动灵魂中最敏感的局部。
珍藏瞬间,感动瞬间。
泡泡拍照的时候,摄影师、摄影助理、他的妈妈和我都在一边助阵,引导孩子穿主题服装,做规定的动作。小家伙或许天性厌烦约束,面对陌生的环境还有点缺乏感,一弄就哭,最后抓怕了几组照片,咯咯,泡爸一拿到相片就乐了,看那口水流的!我不经意地给摄影师说帮我把图片处理处理,将孩子口水给ps掉,摄影师一惊讶,脱口而出,小孩子的口水删哟!
是呀,宝贝的口水,摄影艺术的角度,那也是一种难以预设的美,是摄影作品真实自然的标签;从孩子拍照意义的角度,我们是想见证和经历以及铭记宝贝的每一个成长阶段,没有捣蛋的不配合那才叫天性,留有口水的童照那才叫正点!
过拍结婚照经验的朋友都能体会到,有时候摄影师的程序化引导让人厌烦和受拘束,和谐的是一个眼神、一个细节乃至一个肢体语言都能表现出来的,僵硬的笑脸、矫情的动作有时候我们自己都觉得虚假的难以让人承受,但很多时候我们又不得不这样做,仿佛拍照的主角不是新人,而是摄影师,因为一切似乎都在他的预设和安排之下,真正的主角倒成了杯具!
有一句话,没有皱纹的老太婆是可怕的,没有废墟的历史是虚妄的,这里我要说没有口水横流的儿童照也是缺乏情趣的。中有太多的事情缺乏对真实的呵护,缺乏对人的关注。
照相这样的一个细节行为也折射出大人对待孩子错误的教育思想,我们总是以成人的眼光和对这个世界的需求去看待孩子,总希望他们能够完美,内心深处总是不甘于他们的不完美之处,小小的还却总要去无辜地承受着很多大人人为压在他们身上的不堪承受之重。我们的美好愿望急迫,而我们的行为却总会背道而驰,其实真正受到损失和伤害的永远是孩
子!聪明的家长对待孩子即使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也不应丧失对孩子真实生活和需求的照顾。
他,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他,平凡却不平庸;他,和蔼可亲却又严肃正直。他就是翻开我内心的另一扇窗的语文老师——陈老师。
高一第一节语文课,内容是什么早已忘记,但仍能记起的是先生的招牌动作——鞠躬,九十度垂直弯曲。他这早已形成了习惯的一躬,改变了我的人生观。那有力的九十度标准动作,在我的脑海里创造了一个新观念。礼貌,为人处世首先就是“礼”。我以前见到老师从来都是“老师好”的象征性的话语。但现在打招呼都开始“上手”,挥挥手,“老师好”,这一挥手,不再是浅薄,而是内心的交流。这就是陈先生上的“第一堂课”。
先生他讲课有一个特点,动静结合。他放得开,做着各种动作。让原本一上语文课听着大道理就想睡觉的我立马有了精神。看着先生那憨态可掬的动作,总会不自觉地去模仿,这样不仅生动有趣,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效率。
先生他是一个非常严肃的人。每次有人犯了大错,他总会让他们蹲马步,并且总是亲自示
范,双手水平,表情严肃,没想到30多岁的他居然可以呈九十度垂直弯曲,而且轻松自如。每次我们笑这个动作时,他严肃的脸瞬间绷紧,毫不客气地说:“笑什么笑,有什么好笑的”。这时我们看到他的眼神,凌厉、严肃。但他的严肃也会夹杂一丝包容。有一次语文早读,我的上下眼皮因为万有引力过大彼此不分开,他看到了我的困境,从教室门口一个箭步冲上来,了我的眼皮,并笑着对我说“昨天没睡好吧,这次先让你站一会,下次就是标准动作了!”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现在、将来您都是我的老师。您教会了我许多,不仅是知识,还有很多处世道理。您一生平凡,一生艰辛,默默把知识奉贤。路上有您的教诲,我才不会迷失方向。
印象中邻居家屋后有一颗树,它在那里扎根已经很久很久了,它似乎是一幅温馨的背景,存在于人们的居家环境中,也存在于人们的心中。
闷热夏日的午后,抛开清凉却空虚的冷气和电视中急功近利的表象的热闹,再透过水蒸气的急躁,就可以听到笑声——清晰的,真实的,爽朗的,俗化的,我就会拎着小凳子冲出去。
绿荫下是熟悉街坊,老人露出和蔼的笑脸,指向空位示意我过去坐。那时我还小,不太懂他们所谈论的岁月,那些似乎是黑白的影片中都不曾有过的场景。他们出神,我傻笑。我无忌,他们倾听、感慨。这样的场景总有一种莫名的沉着的温馨细细地抹平了时间的刻痕。在我的心头闪现。
蛩鸣鸟语如乐,绿叶掠影如画,阳光温暖清明,微风轻柔拂面。风掠过的温柔“沙沙”声仿佛是树和着我们的笑声。多少年了,我的心中总还保存着这样一个画面,一群熟悉的人,身后是这样的一个熟悉而又让人温暖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