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J)
副标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9.0分)
1.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 惬.(qiè)意分外妖娆.(ráo)
B. 潮汛.(xùn)韬.(tāo)光养晦
C. 秾.(lóng)丽毋庸赘.(zhuǐ)言
D. 困厄.(è)珍馐.(xiū)美味
【答案】C
【解析】ABD正确;C中秾丽读“nóng”,毋庸赘言读“zhui”。故有误的是C。
故选: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字音,解答时要细心作答,此类题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平时注意积累。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积累重点词语的音形义。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项是()
A. 停滞凝固比比皆是无边无垠
B. 坦露风骚红装素裹如凄如诉
C. 累赘攀付坦荡如砥理智气壮
D. 意境隔模适可而止浮想连翩
【答案】A
【解析】A.正确;
B.“如凄如诉”应写作“如泣如诉”;
C.“攀付”应写作“攀附”,“理智气壮”应写作“理直气壮”;
D.“隔模”应写作“隔膜”。
故选:A。
本题考查字形辨析,解答时要认真审题,结合句意判断题中所用词语的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
本题较为简单,只要平时留意这些基本字词的书写即可。当然认真审题确定词语在句中的意思是也很重要。
3.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 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B. 今非昔比:现在不是往日所能相比的。形容变化巨大。
C. 相安无事:彼此相处没有冲突。
D. 无所适从:不知道去哪里好;不知道哪个地方更舒适。
【答案】D
【解析】A.解释正确;
B.解释正确;
C.解释正确;
D.解释有误,无所适从: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
好。
故选:D。
本题考查成语的意思,需要回顾所学判断成语的意思。
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4.下面句中空白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以船为家,不是太①了吗?可是,我亲眼看到渔民们②,举止泰然,而船虽小,食住器具,一应俱全,也③是个家。
A. ①动摇②安家立业③确定
B. ①动荡②安之若素③确实
C. ①飘荡②安如泰山③其实
D. ①荡漾②安身立命③实际
【答案】B
【解析】“动摇”指在两种对立的意见之间或在两条对立的行动路线之间摇摆不定,指的是思想。
“动荡”是不稳定的;不平静的意思。
“飘荡”的意思是指在水中或空中浮动。
“荡漾”一般指水或歌声飘荡;起伏不定。句中指的是人以可以移动的船为家,所以应该写作“动荡”。
故选:B。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意近义词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做好本题要多积累近义词的意思,区分近义词的细微之处,学会准确,恰当的使用词语。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
B. 那些惨痛的回忆到现在还是异常鲜明。
C. 笑的现象,是让笑容、笑声伴随着你的生活。
D. 请记住,防治地质灾害是每位公民义不容辞的。
【答案】D
【解析】A.表述正确;
B.表述正确;
C.表述正确;
D.成分残缺,“是”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责任”。
故选:D。
此题考查了辨析并修改病句。句子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残缺一般主要表现在主、谓、宾和修饰成分的残缺。句子成分赘余,指句子中出现了表达相同意思,起相同作用的成分或不必要的成分。
成分残缺:
①主语残缺。例如“从这件小事,说明了一个大道理”一句中,主语便因介词结构掩盖而残缺了。
②谓语残缺。例如“全校师生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好人好事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句中,主语“全校师生”怎么样?后无谓语承接,而后却已换成另一个话题另一个主语了。
③宾语残缺。例如“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他还是抓紧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体会或自己看书”一句中“抓紧”什么,无宾语承接,意脉断缺。
④附加成分残缺。例如“球赛中张强和李丽夺得了男女冠军”一句中,“夺得”前缺少必要的状语“分别”。而“要想夺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一句中,“劳动”前则缺必要的定语“艰辛的”。
6.下面的句子摘自《石缝间的生命》,原来的顺序被打乱了,句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的艰难。
②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
③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
都结着伤疤。
④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
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拚搏。
⑤然而它们终于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
A. ①②③⑤④
B. ④③①②⑤
C. ③①②⑤④
D. ②③⑤④①
【答案】C
【解析】该语段写了石缝间的树木的生长过程,是逻辑顺序。先点出其位置③从石缝间生长出来,再写生长之艰难,紧接③的“生长出来”应是①的“向上”;因“艰难”,所以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几度寒暑,几度春秋②;由“然而”转折⑤;最后总结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拚搏;即③①②⑤④。
故选:C。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做该题时,要先了解文段的内容,找出写作的顺序,并弄清楚句子之间的关系,方可得出答案。
7.一次,德国某空军俱乐部举行盛大宴会招待空战英雄,一个年轻的士兵斟酒时,不
慎将酒泼到乌戴将军的秃头上。顿时,士兵悚然,会场寂静,人们预感到这里将要发生一场不小的地
震。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乌戴将军却悠悠然,轻抚着士兵的肩头说:“”会场里立时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笑声。
乌戴将军为化解这一尴尬局面,他是怎么说的呢?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兄弟,你这是要用酒来给我洗头吗?
B. 小兄弟,你以为这种治疗能再生头发吗?
C. 小兄弟,你就是这样用好酒来敬我的吗?
D. 小兄弟,你还没喝酒就已经醉眼朦胧了吗?
【答案】B
【解析】A中读起来含有质问的意思,不会出现经久不息的笑声的,因此不符合题意。B中是轻松的含有调侃的问,可见乌戴将军的幽默,符合题意。
C中的问话语气生硬,含有指责的意思,也不会达到出现笑声的效果的,不符合题意。D中的意思是指责士兵喝多了,含有沉重的意义,因此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情景对话,先理解材料里的情景,结合具体情况去分析。
对于当时的情景,能找出哪句话能化解这种紧张的氛围,它就符合题意。
8.给下面这则消息加一个正标题,准确的一项是()
感恩奋进绽放生命
自贡日报5月4日讯昨(3)日下午,主题为“感恩奋进、绽放生命”的自贡市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在汇东春华广场举行,各区县遴选出的优秀节目在此汇演。整台节目演绎了残疾人自强不息、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感动了在场的观众。
据了解,我市有各类残疾人24万多人。此次文化艺术节活动,旨在展示我市残
疾人文化艺术成果,提高残疾人文化艺术素质,构建残疾人“励志自强、绽放生命”
的精神家园。从4月15日开始,各区县和高新区连续举办了残疾人文化艺术周活动,选出残疾人优秀的文艺节目,参加全市的文化艺术节演出。
A. 我市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主题为“感恩奋进、绽放生命”
B. 我市举行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
C. 我市各区县遴选出的残疾人文化艺术优秀节目在汇东春华广场汇演
D. 我市残疾人文化艺术节目汇演感动人心
【答案】B
【解析】阅读新闻的导语概括:新闻对象:自贡市,事件:举行首届残疾人文化艺术节,时间:5月4日讯昨(3)日下午。因为时间往往不概括在标题中,故去掉。
A艺术节的主题活动这一信息不应出现在标题;C中新闻报道对象和演出地点都不应概括在标题中,D“感动人心”说的是文艺汇演的效果和作用,不用写在标题中。据此答案:B。
故选:B。
拟写正标题时,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就在导语中筛选相关的信息,因为导语是对新闻主体事件的高度概括;没有导语的新闻语段,应在主体部分筛选相关的信息。
解答此题时对内容进行辨别、筛选,确立信息主体,舍去次要信息,只概括主要内容。
9.下列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短小轻灵的文字形式,抒写突发的感触和瞬间的喟叹,是冰心的诗《繁星》
和散文《春水》的艺术特色。
B. 在《贝多芬传》中,罗曼•罗兰突出表现了“扼住命运的咽喉”,以反抗苦难作为
其生存方式的贝多芬精神。
C.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从记忆中抄出来的”的散文集,共十篇。
D.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写于1936年,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代表作。
【答案】A
【解析】A.错误;《繁星》和《春水》是冰心的两部诗集。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0.按要求默写填空。
①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表明诗人自信必有远大的前程。
②在《虞美人》一词最后,词人李煜满腔幽愤喷涌而出,对人生发出彻底的究诘:
“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
③但愿人长久,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④此生谁料,______,身老沧州。(陆游《诉衷情》)
⑤______,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答案】直挂云帆济沧海;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千里共婵娟;心在天山;千古兴亡多少事
【解析】①直挂云帆济沧海(“济”不要误写为“寄“)
②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千里共婵娟。(注意“婵娟”的书写)
④心在天山。
⑤千古兴亡多少事。
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
、漏字、添字)。
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要成为你自己
周国平①童年和少年是充满理想的美好时期。如果我问你们,你们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你们一定会给我许多漂亮的回答。譬如说,想成为拿破仑那样的伟人,爱因斯坦那样的大科学家,曹雪芹那样的文豪,等等。这些回答都不坏,不过,我认为比这一切都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你自己。
②姑且假定你特别崇拜拿破仑,成为像他那样的盖世英雄是你最大的愿望。好吧,
我问你:就让你成为拿破仑,生长在他那个时代,有他那些经历,你愿意吗?你很可能会激动得喊起来:太愿意啦!我再问你:让你从身体到灵魂整个儿都变成他,你也愿意吗?这下你或许有些犹豫了,会这么想:整个儿变成了他,不就是没有自己了吗?对了,我的朋友,正是这样。那么,你不愿意了?
当然喽,因为这意味着世界上曾经有过拿破仑,这个事实没有改变,惟一的变化是你压根儿不存在了。
③由此可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最宝贵的还是他自己。无论他多么羡慕别的什
么人,如果让他彻头彻尾成为这个别人而不再是自己,谁都不肯了。
④也许你会反驳我:你说的真是废话,每个人都已经是他自己了,怎么会彻头彻
尾成为别人呢?不错,我只是在假设一种情形,这种情形不可能完全按照我所说的方式发生。不过,在实际生活中,类似情形却常常在以稍微不同的方式发生着。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或别的什么,惟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在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或事务的一架机器了。可见,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⑤那么,怎样才能成为自己呢?这是真正的难题,我承认我给不出答案。我还相
信,不存在一个适用于一切人的答案。我只能说,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要真切地意识到他的“自我的宝
贵”,有了这个觉悟,他就会自己去寻找属于他的答案。在茫茫宇宙间,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正像卢梭所说的,上帝把你造出来后,就把那个属于你的特定的模子打碎了。名声、财产、知识等等都是身外之物,人人都可求而得之,但你对人生的独特感受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你死之后,没有人能够代替你再活一次。如果你真正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活在世上,最重要的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
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而是你对积极人生的独特领
悟和坚守。坚持这一标准,你的自我才能闪放出个性的光华。
(选自《周国平文选》,有删改)(1)“要成为你自己”,文中对这一观点阐释最准确的一项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