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树一帜的生态文学创作——评韩少功《山南水北》

更新时间:2023-06-05 04:28:20 阅读: 评论:0

51  第24卷 第1期
2019年1月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 ol.24 No.1 Feb.  2019
doi:10.3969/j.issn.1674-117X.2019.01.008
收稿日期:2018-09-15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基地项目及奖励项目“突破与新变:新时期湖南文学的新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研究”      (17JD56)
作者简介:杨经建(1955—),男,湖南浏阳人,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与戏剧影视文学;    周圆圆(1995—),女,湖南衡阳人,湖南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
独树一帜的生态文学创作
——评韩少功《山南水北》
杨经建,周圆圆
(湖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1)
摘 要:韩少功散文集《山南水北》是一部以审美化手法表现作者生态观的作品。作品通过描述天人兼容与古今变异的自然-社会生态、乡土世界温情与困境并存的精神生态,对现代物质文明影响下乡村变异现象进行反思,蕴含着深刻的生态美学内涵和生命文明意识,其对中国生态文学的创作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湖南作家作品研究·《山南水北》专辑  主持人:湖南师范大学杨经建教授
主持人语:韩少功的《山南水北》于2006年10月出版,一经问世即好评如潮,先后荣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和第五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从历经都市之惑到看取山水之意,在这本乡居笔记中,韩少功对“山南水北”的呈示,不仅仅是对自然山水的审美感知,更渗透着对人文乡土的理性考量。正是感性之知与理性之思的自恰,使《山南水北》出乎本心、超乎凡俗。《山南水北》可以看作是韩少功的一种与生命同行的文学际遇、一种具有反思意味的创作轮回、一种参透人生的心灵感悟、一种爰得我所的精神栖居。
毋庸赘言,对《山南水北》的研究已有不少真知卓识,但任何优秀文学作品的价值都拥有不断增生且
经得起不断诠释的品格,本专栏的三篇文章就是为了印证这一点。王蕾《<;山南水北> :知识分子的还乡书写》认为,作为知识分子“还乡”书写的典范之作,《山南水北》表明了韩少功在离乡—还乡的人生行走中,一直以“出世之虚心做入世之实事”,探索着自己的文学创作之路;他不仅在对自然的皈依中体验“天人合一”之道,于山南水北间追寻人性的本真,而且以朴素的赤子之心、平和的处事之态,来重构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探索和思考人类文明的过去、现代与未来。周爱华《乡村日常的诗意建构》认为,韩少功在乡土叙事中,一方面阐发了自己对乡村生活及村民生存状态的审美体验和形而上思索,另一方面,也缓解了他在现代都市和传统乡村夹缝中生存的焦虑。韩少功所追求的,一是回归乡村自然和土地劳作,以此安放身心;二是从事文学创作,使日常生活审美化。杨经建、周圆圆《独树一帜的生态文学创作》一文,触及到的虽然仍是生态文学问题,但与以往类似话题的研究不同,文章追溯韩少功生态观的根源,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等三个层面发掘了《山南水北》中所蕴含的生态美学蕴涵和生命文明意识。
韩少功在一次访谈中说:“只要人还在,只要人还需要表达思想情感,文学肯定比我们活得更长久。”的确,只要《山南水北》式的作品不断出现,文学肯定比我们活得更长久。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4:28: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9105001904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独树一帜的生态文学创作——评韩少功《山南水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独树一帜的生态文学创作——评韩少功《山南水北》.pdf

标签:生态   研究   文学   山南   乡村   湖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