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贞观君臣与‘周易“
孙世平
摘㊀要:一直以来,贞观君臣都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领域的典范㊂事实上,不管是其思想理念,还是在实际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都与‘周易“有着不解之缘㊂贞观君臣不仅称‘易“引‘易“,更将‘周易“的忧患意识㊁太和思想㊁民本思想作为政治实践中的指导原则㊂探讨‘周易“与贞观君臣的关系,同样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对唐初易学传播与发展的进一步勾勒㊂关键词:贞观君臣㊀‘周易“㊀易学
毋庸赘言,由唐太宗李世民和以魏徵㊁房玄龄㊁杜如晦㊁长孙无忌等为代表的 贞观君臣 励精图治所建立起来的 贞观之治 一直是中国古人心中光耀史册的典范㊂吴兢在‘贞观政要“里描绘:
从谏如流,雅好儒术,孜孜求士,务在择官,改革旧弊,兴复制度,每因一事,触类为善 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㊂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㊂由是官吏多自清谨㊂制驭王公㊁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㊂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㊂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㊂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㊂此皆古昔未有也㊂①
吴兢的描述固然有溢美夸大之处,但是今人却不能否认 贞观之治 这一李唐王朝近三百年历史中的第一
个 盛世 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㊂譬如清人魏裔介在顺治六年的‘请召对群臣疏“中依然将这已远去千年之久的 贞观之治 当作自己立论的依据: 昔唐太宗
①吴兢撰,骈宇骞译注‘贞观政要“,中华书局,2011,第53页㊂
,开馆阁,引用房杜等一十八人更日直宿,暇则从容燕见,讲求治,或至夜分,然后就寝㊂是以当时君臣便殿问答,如家人父子相见于一堂㊂君愿闻而臣无不言,臣尽言而君无不纳,所以贞观之治至今脍炙人口㊂ ①
贞观之治 成为当代史学工作者唐史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其笔墨所及,已包括 贞观之治 出现的客观历史条件,核心人物李世民的用人政策㊁治国思想㊁军事战略战术㊁法治思想㊁民族政策与对外政
策等颇为细致的领域,对此,胡戟等人编著的‘二十世纪唐研究“有较为清晰的总结㊂此外,还有不少学者本着文化影响施政理念这一思路,从唐初儒学复兴的角度探讨 贞观之治 的成因,如孙景坛在‘唐代 贞观之治 的儒治问题新探“一文中,认为之前学术界所总结归纳的儒㊁释㊁道 三教并立 主要是 信仰领域 , 是信仰自由的表现 ,而 在治国的政治思想上主要是儒家 ㊂②有的学者更是明确提出: 唐太宗尊儒崇经, 朕今所好者惟在尧㊁舜之道,周㊁孔之教,以为如鸟有翼,如鱼依水,失之必死,不可暂无耳 ,因此,唐太宗的政治思想主要是儒家的 仁政 学说,其政治及礼乐教化思想正是渊源于儒家的政治及礼乐教化思想㊂ ③‘周易“是五经之首,在唐太宗贞观年间编修的‘五经正义“里,‘周易“也是居于首位的㊂笔者认为,如果说传统儒学的理念与价值观对贞观君臣的政治实践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的话,那么作为传统儒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易学,其意义同样值得深入剖析㊂故本文以唐太宗李世民㊁魏徵等缔造贞观盛世的主要人物为落脚点,着力分析其政治思想㊁治国理念背后的易学因子,在政治环境与学术发展这条互动的链条之上,进一步勾勒出唐初易学发展的全貌㊂
一㊀‘周易“的政治理论价值
‘周易“原为卜筮之用,太史公司马迁曾有言: 自古圣王将建国受命,兴动事业,何尝不宝卜筮以助善 王者决定诸疑,参以卜筮,断以蓍龟,不易之道也㊂ ④春秋末年,伴随着理性主义思潮的萌发与士阶层的兴起,用
①②③魏裔介:‘请召对群臣疏“,载贺长龄㊁魏源等编‘清经世文编“,中华书局,1992,第231页㊂
孙景坛:‘唐代 贞观之治 的儒治问题新探“,‘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㊂
陈启智:‘中国儒学史㊃隋唐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第236页㊂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第3223页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