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析傅斯年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
作者:王元立
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9期
摘要:傅斯年是中国近现代史学史上一位有着非常重要影响的人物,在阐述自己史学思想的时候,傅斯年提出了一个纲领性口号——“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在傅斯年提出这个口号后,史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学者在没有全面认真研究傅斯年对这个问题所作分析和论述的前提下对傅斯年进行了批评,认为傅斯年把史学和史料学简单的等同起来;要深入研究傅斯年的史学思想并对其思想作出公允的评价,必须要对其“历史学只是史料学”的口号进行深入剖析,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
关键词:傅斯年 历史学
一、“历史学只是史料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思想来源
在本世纪最初的一二十年里,梁启超先后发表了《中国史叙论》、《新史学》等作,痛陈传统史学的弊端,揭示倡扬新史学的精义。梁氏认为史学的功能在于“存真”,在晚年的著作中他提出建立“客观史学”的主张;在材料的运用上,他十分看重“文字记录以外”的史料。中国近代实证史学的奠基者是另一位学精识绝的史学大师王国维。王国维具有深厚的考据学功底,又接受了西方近代的学术理论,王学对傅斯年的影响可分三层。最根本的,当数他的“古来新学问之起,大都由于新发现”说。其次,是以语学为立足点的治史门径。其三,便是“二重证据法”,即以物质、经籍互证,“将地下纸上,打成一片”。
傅斯年的学术思想还受到欧洲的历史语言考据学派的影响,历史语言考据学派又称实证主义学派,其创始人是著名史学家兰克。兰克认为,一切历史著作都是不可靠的,要明白历史的真相,只有追根究底,研究原始资料。他主张从语言文字入手,追寻史料的来源,鉴别史料的真伪;认为当事人或目击者提供的证据是最珍贵的,档案、古物一类的原始资料,乃是历史的瑰宝。治史者要持不偏不倚的态度,让史料本身来说话,只有这样,历史学才能变成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