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版⾼中语⽂必修4课后检测单元质量检测⼀
单元质量检测⼀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现代⽂阅读(36分)
(⼀)论述类⽂本阅读(9分)
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20世纪之初,虽然学者们并不是从节⽇风俗的⾓度考察戏曲,但在他们关于戏曲起源的探讨中所得的具体结论已暗寓戏曲演出与宗教节⽇密不可分的命题。王国维采⽤当时西⽅流⾏的“戏剧起源于巫舞”的观念,他⼜考证了上古巫舞与戏剧的关系,指出在古代祭祀仪式的舞蹈中,“盖后世戏剧之萌芽,已有存焉者矣”。先贤的论述表明节⽇与戏剧的起源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国外研究者认为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是世界上共通的规律,中国也不例外。20世纪80年代,国内学界在研究路径与⽅法选择上,与传统的中国戏剧研究者⼤多限于正史、诗⽂书信、序跋、笔记等⽂⼈撰写的⽂献不同,研究视点从“都市戏剧”转向“农村戏剧”,更多留意地⽅志、会馆录、家谱、公私⽂书类较为零散的⽂
献以及⾮⽂字的仪式表演、习俗,在研究⽅法上则引⼊了民俗学与⼈类学的⽅法。⽤⼤量的材料来证明戏剧源于宗教仪式。指出对⼤部分中国⼈⽽⾔,演戏最主要的功⽤还是在节庆中表现对神的敬意。他们却没有对宗教向艺术转变的社会历史背景进⾏全⾯的分析。在他们的学说的影响下,国内学界开始重新评价戏曲中过去为⼈们所忽视的地⽅⼩戏。民间戏剧研究者王兆乾就将戏剧分为观赏性戏剧与仪式性戏剧,认为两者在戏剧观念、演出环境与演出习俗诸多⽅⾯都存在着不同,仪式性戏剧原本是戏剧本源和主流,⽽观赏性戏剧只是⽀流,但传统戏剧史却将观
赏性戏剧作为戏剧的主流,仪式性戏剧反成为遗漏的篇章。
伴随着观念的变化,国内戏曲学界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20世纪80年代中叶到90年代初,全国迅速掀起⼀股与节⽇关联度极⾼的“傩戏热”,学者将⽬光投到城市之外的尚未完全开发的⼭村,贵州、安徽、云南、江西等地都活跃着戏曲学者的⾝影。
戏曲研究⽅法和思维视⾓⽅⾯也显⽰出丰富性与多样性。表现在:⼀是⽥野考察被引⼊戏曲研究,在王国维开创的⼆重证据之外⼜多了⼀重鲜活的⽥野资料。⼆是考古学与⽂物学知识显⽰出独到的作⽤,因为戏曲本为⼩道,正史多不见载,笔记史料亦有限,地下⽂物的出⼟对于还原历史⽆疑具有很⼤的帮助。三是民俗学的思维⽅式介⼊戏曲研究。
(摘⾃陈建华《节⽇风俗与戏曲⽂化研究述评》) 1.下列关于原⽂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3分)
() A.以王国维为代表的20世纪初的学者们,已经得出了戏剧起源于宗教节⽇的具体结论。
B.传统的中国戏剧研究者研究的视点是“都市戏剧”,依据的主要是⽂⼈撰写的⽂献。
C.现代的中国戏剧研究者虽然证明了演戏就是敬神,但却未能发现宗教与艺术的联系。
D.在古代戏曲是“⼩道”,正史、笔记史料不⾜为凭,只有出⼟的地下⽂物才最可信。
解析:A项,曲解⽂意,原⽂是“已暗寓”⽽⾮定论。C项,由原⽂表述“⽤⼤量的材料来证明戏剧源于宗教仪式”可知“但却未能发现宗教与艺术的联系”是错误的。D项,范围不当,依据原⽂最后⼀段的表述,可知此选项错误。
2.下列对原⽂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章论述了戏剧起源于宗教仪式的观念对中国近现代戏曲⽂化研究的影响。
B.⽂章主要阐述了戏曲研究变化的三个⾯:路径与⽅法、研究领域、思维视⾓。
C.⽂章以“评”表达⾃⼰的看法,是观点;“述”戏曲研究变化的客观实际,是论据。
D.⽂章主要⽴⾜于与西⽅戏剧研究的不同来论述中国当代戏曲⽂化研究的变化。
解析:D项,“⽴⾜于与西⽅戏剧研究的不同来论述……”错误,⽂章论述的是中国当代戏曲⽂化研究受到西⽅观念的影响,在传统的中国戏剧研究⽅法上的新的变化。
答案:D
3.根据原⽂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傩戏热”的出现是因为它虽属地⽅⼩戏,但却是与节⽇关联极⾼的仪式性戏剧。
B.如果只注重从正史等⽂⼈撰写的⽂献⽅⾯研究,就很难准确揭⽰戏曲发展的规律。
C.如果没有王国维等先贤对于戏剧起源的研究,后来的戏曲研究⽅法就不可能有改变。
D.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戏曲研究中未曾使⽤过民俗学和⼈类学的⽅法和思维⽅式。
解析:C项,王国维等先贤对于戏剧起源的研究,只是背景,并不必然导致后来戏曲研究⽅法的变化。
(⼆)实⽤类⽂本阅读(12分)
阅读下⾯的⽂字,完成4~6题。
材料⼀
近⽇,教育部公布了第⼆批1 035所全国中⼩学中华优秀⽂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我市⼜有宁强县天津⾼级中学、南郑区城关⼩学、洋县青年路⼩学3所学校⼊选。⾄此,我市已有5所中⼩学获“全国中⼩学中华优秀⽂化艺术传承学校”称号。
在全国中⼩学开展中华优秀⽂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贯彻落实党的⼗九⼤精神,以社会主义核⼼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化深厚⼟壤,传承中华⽂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化⾃信。
第⼆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是传承项⽬种类丰富。各地各校依托当地⼈⽂环境和历史⽂化传统,充分发掘传统⽂化资源,培育传承项⽬,形成“⼀校⼀品”“⼀校多品”。传承项⽬包括戏曲、书法(篆刻)、民族民间美术、传统⼿⼯技艺、民族民间⾳乐、民族民间舞蹈等多种类型,各级⾮物质⽂化遗产项⽬占⽐近55%。三是凸显育⼈特质。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积极探索开发校本课程。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化体验活动。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聘请社会艺术⼯作者、民间艺⼈、⾮遗传承⼈进校园开展传承项⽬教育教学活动。以辐射带动为拓展,既要带动周边学校,⼜要辐射社区⽂化建设。以成果展⽰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化。
(摘编⾃2018年2⽉7⽇“中华⼈民共和
国教育部⽹”,有删改) 材料⼆
某杂志社进⾏了⼀次关于传统⽂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三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化融⼊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化教育。
然⽽,传统⽂化进校园并不是⼀帆风顺的。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碎⽚化、不系统,兴趣淡、重知识,课时紧、难安排,有活动、不持久,家校分、不整合……成为实践中⼏乎所有学校都要⾯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化,学校是第⼀现场,课堂是主阵地,教师是基础。“教师本⾝的素养、⼈⽂价值,学术专业⽔平和教书育⼈的精神⾮常重要。仅从这三个⽅⾯来说,我们传统⽂化教育的师资仍很⽋缺。”在中国⼈民⼤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化进校园以⼀种嵌⼊式、掺沙⼦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些传统⽂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个过程。
(摘编⾃2016年12⽉17⽇《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材料四
传统⽂化进校园更多的是⼀种熏陶和感染,学⽣的体会和感悟是最重要的,⽽学⽣精神层⾯要想有⼤收获,就需要结合⽂化进校园来总结反思。基础教育是普及教育,也是普惠性教育校园⽂化要有活动设计⽅案,采纳师⽣的“⾦点⼦”,扩⼤师⽣参与度。校园⽂化活动的⽬的不是⽐赛拿奖,少数特长⽣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不⼴,要提供给更多学⽣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道”是理念,是⽂化的内核、本质;“术”是形式、⽅法。两者同属⽂化的⼀部分,⽽“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关乎世道⼈⼼。抽去“道”,⽂化将成为没有⽣命的空壳。两者孰轻孰重,⽏庸赘⾔。
因此,传统⽂化进校园不是简单地开展⼀系列⽂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要不断挖掘校园⽂体活动的思想内涵,⼊⼼⼊脑来内化。校园⽂化其实也是⼀种和谐⽂化,师⽣爱校如家,学⽣才能爱护校园花草树⽊,不浪费⽔电;师⽣爱校如家,才能⽣⽣互爱,尊师爱⽣。和谐校园的核⼼是师⽣关系的和谐。和谐⼀旦成为⼀种校园⽂化。就能激活教育的潜⼒,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传统⽂化教育在中⼩学语⽂、历史教材中体现最多,如古诗词欣赏、历史典故等。对于传统⽂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需求,进⾏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
当前,“互联⽹+”浪潮如⽕如荼,要充分利⽤⽹络优质资源进⾏传统⽂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的“短板”。
(摘编⾃2017年12⽉6⽇《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4.下列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戏曲、书法(篆刻)、民族民间美术、传统⼿⼯技艺等进校园是传统⽂化进校园。在学校中营造⼀种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和谐的校园⽂化也是传统⽂化进校园。
B.虽然属于理念及⽂化的内核、本质的“道”和属于形式、⽅法的“术”同属⽂化的⼀部分,但“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和世道⼈⼼相关,⽐“术”更为重要。
C.近年来,虽然优秀传统⽂化进校园活动遍地开花,但实践中很多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师资缺、涵养浅,碎⽚化、不系统等问题。
D.校园⽂化活动的⽬的不只是⽐赛拿奖,校园⽂化活动要提供给更多学⽣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解析:“不只是”曲解⽂意,原⽂为“校园⽂化活动的⽬的不是⽐赛拿奖”。
答案:D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材料⼀侧重介绍在全国开展传统⽂化进校园活动的⽬的,并分别介绍了第⼆批全国中⼩学中华优秀⽂化艺术传承学校的特点。
B.材料⼆表明,⽐较了解传统⽂化的教师较少,这有可能成为传统⽂化进校园的⼀个瓶颈;被调查教师都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因素。
C.材料三侧重顶层设计,强调要从师资培训和课程体系的⾓度落实传统⽂化进校园活动,有序推进中华优秀⽂化艺术教育。D.材料四侧重基层落实,主要从对传统⽂化进校园的总结反思、建设和谐校园⽂化、整合现有教材、充分利⽤⽹络优质资源等⾓度,来论述如何开展好传统⽂化进校园活动。
解析:“在全国开展传统⽂化进校园活动”错,原⽂为“在全国中⼩学开展中华优秀⽂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
答案:A
6.如何提⾼传统⽂化进校园的成效?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要求回答如何提⾼传统⽂化进校园的成效,注意根据⽂中的句⼦“两者同属⽂化的⼀部分,⽽‘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要不断挖掘校园⽂体活动的思想内涵,⼊⼼⼊脑来内化”“结合师⽣需求,进⾏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
校特⾊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等概括答题要点。
答案:①思想理念⽅⾯:要“道”“术”并重,找准传统⽂化进校园的重⼼和⽀撑点,⼤⼒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和谐的校园⽂化。②课程设置⽅⾯:整合现有教材,开发校园课程,开展传统⽂化体验活动,进⾏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特⾊的校园课程。③师资培养⽅⾯: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办法。聘请专⼈开展传承项⽬教育教学活动。④资⾦保障⽅⾯:筹集专项资⾦,利⽤⽹络资源,以科学有效的教育⽅法,实现传统⽂化⼊⼼⼊脑。
(三)⽂学类⽂本阅读(15分)
阅读下⾯的⽂字,完成7~9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莎⼠⽐亚
罗密欧①把那锄头跟铁钳给我。且慢,拿着这封信;等天⼀亮,你就把它送给我的⽗亲。把⽕把给我。听好我的吩咐,⽆论你听见什么瞧见什么,都只好远远地站着不许动,免得妨碍我的事情;要是动⼀动,我就要你的命。我所以要跑下这个坟墓⾥去,⼀部分的原因是要探望探望我的爱⼈,可是主要的理由却是要从她的⼿指上取下⼀个宝贵的指环,因为我有⼀个很重要的⽤途。所以你赶快给我⾛开吧;要是你不相信我的话,胆敢回来窥伺我的⾏动,那么,我可以对天发誓,我要把你的⾻骼⼀节⼀节扯下来,让这饥饿的墓地上散满了你的肢体。②我现在的⼼境⾮常狂野,⽐饿虎或是咆哮的怒海都要凶猛⽆情,你可不要惹我性起。
……
罗密欧你这⽆情的泥⼟,吞噬了世上最可爱的⼈⼉,我要掰开你的馋吻,(将墓门掘开)索性让你再吃⼀个饱!
帕⾥斯……(上前)万恶的蒙太古!停⽌你的罪恶的⼯作,难道你杀了他们还不够,还要在死⼈⾝上发泄你的仇恨吗?该死的凶徒,赶快束⼿就捕,跟我见官去!
罗密欧我果然该死,所以才到这⼉来。年轻⼈,不要激怒⼀个不顾死活的⼈,快快离开我⾛吧;想想这些死了的⼈,你也该胆寒了。年轻⼈,请你不要激动我的怒⽓,使我再犯⼀次罪;……
帕⾥斯我不听你这种⿁话;你是⼀个罪犯,我要逮捕你。
罗密欧你⼀定要激怒我吗?那么好,来,朋友!(⼆⼈格⽃)
……
帕⾥斯(倒下)啊,我死了!——你倘有⼏分仁慈,打开墓门来,把我放在朱丽叶的⾝旁吧!(死)
罗密欧好,我愿意成全你的志愿。……啊!把你的⼿给我,你我都是登录在厄运的⿊册上的⼈,我要把你葬在⼀个胜利的坟墓⾥;⼀个坟墓吗?啊,不!被杀害的少年,这是⼀个灯塔,因为朱丽叶睡在这⾥,她的美貌使这⼀个墓窟变成⼀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死了的⼈,躺在那⼉吧,⼀个死了的⼈把你安葬了。(将帕⾥斯放⼊墓中)⼈们临死的时候,往往反会觉得⼼中愉快,旁观的⼈便说这是死前的⼀阵回光返照;啊!这也就是我的回光返照吗?啊,我的爱⼈!我的妻⼦!死虽然已经吸去了你呼吸中的芳蜜,却还没有⼒量摧残你的美貌;你还没有被他征服,你的嘴唇上、⾯庞上,依然显着红润的美艳,不曾让灰⽩的死亡进占。提伯尔特,你也裹着你的⾎淋淋的殓衾躺在那⼉吗?啊!你的青春葬送在你仇⼈的⼿⾥,现在我来替你报仇来了,我要亲⼿杀死那杀害你的⼈。原谅我吧,兄弟!③啊!亲爱的朱丽叶,你为什么依然这样美丽?难道那虚⽆的死亡,那枯瘦可憎的妖魔,也是个多情的种⼦,所以把你藏匿在这幽暗的洞府⾥做他的情妇吗?为
了防⽌这样的事情,我要永远陪伴着你,再不离开这漫漫长夜的幽宫;我要留在这⼉,跟你的侍婢,那些蛆⾍们在⼀起;啊!我要在这⼉永久安息下来,从我这厌倦⼈世的凡躯上挣脱厄运的束缚。④眼睛,
瞧你的最后⼀眼吧!⼿臂,作你最后⼀次的拥抱吧!嘴唇,啊!你呼吸的门户,⽤⼀个合法的吻,跟⽹罗⼀切的死亡订⽴⼀个永久的契约吧!……
7.下列对选⽂中有关语句的含意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3分)()
A.画线句①所表现出来的语⽓是命令中夹有恐吓。
B.从画线句②中可推测出罗密欧本来的性格应该是暴烈的。
C.画线句③表现了罗密欧的极度痛苦和深深思念。
D.画线句④运⽤排⽐的修辞,表达了罗密欧既有对⽣活的眷恋,⼜有追随朱丽叶⽽去的决⼼。
解析:罗密欧本是⼀个有教养、性情温和的贵族青年,他的粗暴、野蛮是他听到⼼上⼈朱丽叶的死讯后,悲痛欲绝的表现。
答案:B
8.“这是⼀个灯塔”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为什么这么说?(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具体指朱丽叶的坟墓。表明朱丽叶在罗密欧⼼中的地位,她是光明,引导着罗密欧追随⽽去。
9.剧中罗密欧对坟墓、死亡有什么样的⽭盾看法?这种对同⼀事物的⽭盾看法表明了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罗密欧⽆理地咒骂坟墓(“你这⽆情的泥⼟,吞噬了世上最
可爱的⼈⼉”),但⼀想到朱丽叶已经安卧在坟墓中,他⼜感到那是⼀座“充满光明的欢宴的华堂”。他诅咒死亡,但朱丽叶死了,他⼜感到死可以使他“挣脱厄运的束缚”,愿意“跟⽹罗⼀切的死亡订⽴⼀个永久的契约”。这种对同⼀事物的⽭盾看法。表明了朱丽叶的死亡给罗密欧带来了巨⼤痛苦以及对⽣活的绝望。
⼆、古代诗⽂阅读(34分)
(⼀)⽂⾔⽂阅读(19分)
阅读下⾯的⽂⾔⽂,完成10~13题。
裴怀古,寿州寿春⼈也。仪凤
..中,上书阙下,补下邽主簿,频迁监察御史。姚、巂道蛮反,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千计俄缚⾸恶遂定南⽅蛮夏⽴⽯著功。恒州浮屠为其徒诬告祝诅不道,武后怒,命按诛之。怀古得其枉,为后申析,不听,因⽈:“陛下法与天下画⼀,岂使⾂杀⽆辜以希盛旨哉?即其⼈有不⾂状,⾂何情宽之?”后意解,得不诛。阎知微之使突厥,怀古监其军。默啜胁知微称可汗,⼜欲官怀古,不肯拜,将杀之。辞⽈:“守忠⽽死与毁节以⽣孰与?请就斩,不避也。”遂囚军中,因得亡,⽽素尪弱,不能骑,宛转⼭⾕间,仅达并州。时长史武重规纵暴,左右妄杀⼈取赏,见怀古⾄,争执之。
有果毅尝识怀古,疾呼⽈:“裴御史也。”遂免。迁祠部
..员外郎。姚、巂酋等叩阙下,愿得怀古镇安远夷,拜姚州都督,以疾辞。
始安贼欧阳倩众数万,剽没州县,以怀古为桂州都督招尉讨击使,未逾岭,逆以书谕祸福,贼迎降,⾃陈为吏侵⽽反。怀古知其诚,以为⽰不疑,可破其谋,乃轻骑赴之。或⽈:“獠夷.难亲,备之且不信,况易之哉!”答⽈:“忠信可通神明,况裔⼈耶!”⾝⾄壁抚谕,倩等⼤喜,悉归所掠出降,虽诸洞素翻覆者,亦牵连根附,岭外平。徒相州
刺史
..、并州⼤都督长史,所⾄吏民怀爱。神龙中,召为左⽻林⼤将军,未⾄官,还为并州。⼈知其还,携扶⽼稚出迎。崔宣道始代为长史,亦野次。怀古不欲厚愧宣道,使⼈驱迎者还,⽽来者愈众,得⼈⼼类如此。俄转幽州都督,绥怀两蕃,将举落内属,会以左威卫⼤将军召,⽽孙佺代之,佺不知兵,遂败其师。卒于官。
(节选⾃《新唐书·裴怀古传》) 10.下列对⽂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3分)() A.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千计/俄缚⾸恶/遂定南⽅/蛮夏⽴⽯著功。
B.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千计/俄缚⾸恶/遂定南⽅/蛮夏⽴⽯著功。
C.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千计/俄缚⾸恶/遂定南⽅蛮夏/⽴⽯著功。
D.命怀古驰驿往怀辑之/申明诛赏归者/⽇千计/俄缚⾸恶/遂定南⽅蛮夏/⽴⽯著功。
解析:注意代词“之”,“⽇千计”修饰“归者”,“南⽅”后⾯应该停顿,主要理解句意断句,句意:朝廷命令裴怀古从驿道兼程前往招揽安抚他们,说明赏罚的利害,归附的⼈每天以千计算。不久捉住罪魁祸⾸,于是平定南⽅。蛮⼈和中原⼈⽴⽯碑记载他的功德。
答案:B
11.下列对⽂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仪凤”指年号,这种年号纪年法开始于汉武帝刘彻时期,⼀直沿袭到民国。
B.祠部是官署名,在唐代是六部之⼀,祠部长官称“郎中”,副
长官称“员外郎”。
C.夷是中国古代对东⽅各族的泛称,亦称“东夷”;有时也泛指四⽅的少数民族。
D.刺史是古代官职,掌管⼀个州的最⾼权⼒,“唐宋⼋⼤家”之⼀的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解析:祠部在唐代是尚书省之礼部四司之⼀,⾮“六部之⼀”。
答案:B
12.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裴怀古不畏武后,努⼒保全⽆辜。当僧⼈被他的徒弟诬告,致使武后发怒,执意要查办这位僧⼈时,裴怀古据理⼒争,才使僧⼈得以幸免。
B.裴怀古坚守⽓节,险被突厥所害。在他监查阎知微出使突厥时,断然拒绝默啜的胁迫利诱,不肯称⾂,差点被杀,后因囚禁军中,得以逃脱。
C.裴怀古讲究策略,轻松⽌息岭外叛乱。他先⽤书檄向贼⼈宣⽰祸福后,贼⼈迎降;后⼜轻装骑马前往贼营安抚劝导,叛军悉归所掠后归附。
D.裴怀古为⼈着想,深得百姓爱戴。在他重返并州任职时,为避免也在郊野排队迎接的代长史崔宣道难堪,就派⼈驱赶迎者还,但来的⼈却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