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_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如果中国没有解放,在一个个充满枪声、炮声的日子里,百姓是多么痛苦啊!我想你们都在繁华的城市生活,我们今天的幸福,谁又想过这些都是怎么来的呢?这些都是谁得来的呢?
这都是工农红军得来的。这几天我怀着好奇地心情读完了《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这本书用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工农红军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战胜蒋介石。勇猛战斗,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战胜敌人,在失败中不灰心,不气馁,在途中帮助过许多百姓,深受百姓的爱戴。
这本书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官帽山上的300多名红军被敌军重重围困。红军团长许光达突然看见有一条长长的藤罗,马上带领300多名红军战士用藤罗顺利下官帽山。红军战士用智慧和勇敢突围了。
还有一个故事:夏明翰在1921年成为共产党员,1928年,由于叛徒的出卖,夏明翰不幸被捕。夏明翰写下了那首著名的起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从这两个故事中让我知道了红军战士们以他们的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胜利的凯歌,为中国人民事业立下了不朽功绩。红军的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一直看博客上转载的《红星照耀中国》,最后一章没等博客转载,我就迫不及待地从网上找到了,终于看完了这本书。而它就像一本普通日记。作者斯诺对苏区共产党员的描写,并没有大段生硬的引用他们经历、职务和政治观念,而是更多选取了一些非常生活化的、让人为之动容细节。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来了解那个时代,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那个激情昂扬的时代。从第三者的视角来观察当时的时局,会受到最少的倾向性干扰,斯诺希望作一番公平的、客观的无党派之见的报告,其实,在战争年代很多是没有谁是谁非的,
也不可能用道德制高点来要求战争中的人们。革命战争就得有牺牲,只是这牺牲是否有足够的价值。这本书中所描绘的那个红色的中国,跟教科书中也有很多出入,更真实。教科书只是如何说中国共产党的好,让人看看了不觉有一种不真实感,太片面,主观化。教科书中的共产党的历史是一段美化了的历史。然而当时的人们对共产党,对红军,对根据地的疑惑比我们现在还多得多。书中描述的当时社会上国际上对中国共产党了解之少也是我之前不能想象的。
一九二七年之后,由于国民党的突然反目,血腥清洗,导致大批共产党人的牺牲,蒋介石撕碎了伪装合作的面具,意欲致年轻的共产党于死地。全国各地都在搜捕共产党,甚至敢于同情共产党的行为也会导致死刑的惩罚,但是,仍然有更多人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义无反顾的追随在共产党的红旗下,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理想是什么、斗争的方向是什么,并不为当时的大多数人所了解,在国民党的宣传机器的恶意诋毁下,共产党被说成一小撮反动的暴民,而红军则是为数不多的、衣衫褴褛的土匪罢了。但是国民党无法解释的是,如果真如他们所说,共产党是暴民土匪且人数少得可怜,为什么一直无法被消灭相反还继续扩大着根据地共产党真的是反帝的么或者如国民党支持者所说的,他们激烈的抗日口号只不过是争取公众的同情和绝望的挣扎,是亡命的汉奸和土匪最后的呼号。总有些人
愿意追求真相,即使冒着失去生命的危险。斯诺无疑是这种人,他是一个兢兢业业的记者。
在第一篇中单单斯诺列出的额疑问就有几千字之多。中国共产党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政党?其纲领是什么?共产党人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吃什么,穿什么?他们的领导人是谁?到底是怎样的人?抑或他们传说中的领导人毛 泽东是怎样的人?或者象南京官方宣布的那样,毛 泽东真的已经死了吗?
历经坎坷终于到达了当时苏区,亲眼看到了这块红色的土地。他用着朴实的语言描绘叙述他所看到听到的人和事。例如对与周恩来初次见面的描写: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他长着一色大胡子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简洁的文字,生动的细节,形象化的描述,形毕现地再现了斯诺与周恩来的初次见面这种叙述特点产生地艺术魅力就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未经利用、不为人知的材料,还原了真实的历史、人物与事件。这种叙述在书中随处可见。在他的笔下,一些在当时人们认为不甚了解的一群人,甚至认是传说的一群人,在他的笔下,显得那么真实,那么立体。想必许多人在读了这本书以后喜欢上这些人,这块土地,
以及他们的热情。书中对毛 泽东的描写最为详尽,文中写到毛 泽东是一个很有幽默感的人,也是一个很
究外在的一个人。他甚至当着斯诺,当着林彪接下裤子抓虱子!让人实在为他不拘小节的程度感到惊叹。尤其让我感到很幽默的是毛 泽东的回忆他童年与私塾老师,与他父亲斗争的那一段。
在斯诺的笔下,不管是现实的生活状况,是红军高大的形象,还是领袖们 思想高度都从人民百姓点点滴滴的小事中一一体现。而在这些小事的背后又深刻 反映了百姓们当时的心理状态。 在书中"苏维埃社会"一节中的一部分令我影响深刻。"中国农民通常最讨 厌他自己家庭之外的组织、纪律和任何社会活动。当提到这一点是,一些党员大 笑起来,他们说中国农民如果是为自己而不是为民团__地主或是税吏工作,他 们没有不喜欢组织或社会活动的。我不得不承认与我谈话的大部分农民看上去都 支持苏维埃和红军。他们中许多人都很自由地进行批评和抱怨,但是当问道他们 是否喜欢现在这样而不喜欢过去的日子时,他们的回答几乎是带着强调的语气 '是的'。我们也注意到他们大多数人在谈到苏维埃时常讲'我们的政府',这使 我感到中国乡村有一种新鲜的凝聚力。" 从我以前的狭窄的认知范围来看,
当时的人民一定都思想禁锢且保守,甚 至有些木讷。没想到事实却恰恰相反,"他们中许多人都很自由地进行批评和抱 怨"这无疑是对他们言语自由开放最直接的证明。而之后大部分农民团结一致看 好"苏维埃"和"红军",可以说他们思想觉悟相当高,有共同追求的目标有坚 定不移支持的信念,我想这一点更是当今社会缺乏精神寄托的我们非常欠缺的地方。
《红星照耀中国》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所经受过的苦难、牺牲,今天的幸福来自昨天的奋斗,多少人的流血才造就我们今天的辉煌。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了解共产党的过去,才能更加感受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才能不辱使命,为中国带来新辉煌!
红星照耀中国读书笔记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并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完成本书的写作。作为一名西方记者, 斯诺所站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角度去描述当时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状态。除此之外,还表现出了红军及其领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状况。这本书可以说是让人们可以进一步的去了解当时十分神秘的中国的红色革命。并且,他把自己在红色区域的所见所闻都一点一滴的记录下来。后来汇编为《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的内容丰富而且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