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巷》读后感
《雨巷》读后感
《雨巷》读后感1
南唐李Z有词“青鸟不传云外语,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空结雨中愁”这句词与戴望舒的《雨巷》甚是匹配。《雨巷》创作于1927年夏天,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雨巷》一诗正是诗人这一心境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从诗的开篇“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便步入了充塞着迷茫雨雾的小巷,这条小巷随诗的流动而贯穿读者整个感受,不曾中断。雨巷“悠长”,雨巷“寂寥”。雨是苍茫迷蒙的,巷是深邃悠长的。这狭窄单调、寂寥无人、视野迷鞯男∠铮以它森冷的石壁,逼窄促狭的空间压缩着,消减着巷中“独自彷徨”的“我”的活力。漫天的雨雾冰冷地拒绝了“我”对天空的仰望,对天空的高远遐想;这碗延悠长无尽的小巷在迷蒙的烟雨中
晦暗不彰,将一种难以突破封闭的错觉重重地砸向“我”,使“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来转移“我”在更加逼仄、局促的伞下的那缕剪不断的愁绪,希望走到那“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雨巷》始终回荡着和谐的音韵,在音韵美的点缀下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欣然接受,这音韵是不急不徐的,是舒缓而悠远的,是流畅的.,同时这音韵又兼备着直指诗情诗意的深刻性。《雨巷》的首尾相同,这样的结构安排使《雨巷》呈现出一定的封闭性,加以诗中一定位置出现的ang韵(娘~芳~徨~巷,样~帐~光~茫,郎~墙~巷,芳~光~帐~苍~娘)造成了在一个大的封闭圈中一个又一个的小小的回旋。诗中重叠、复踏的句式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凡此等等,都给人造成一种徘徊不前的感受,并使语言的节奏变得更加的低缓,造成一种低回的氛围,从而使雨巷中的“我”“雨”“巷”“丁香姑娘”显得哀怨而缠绵。
《雨巷》读后感2
与其说是一首诗,倒不如说它是一首浪漫唯美的音乐,毕竟它的韵脚那么缜密,它的音律那么优美,它的意境那么深远,它的寓意那么深刻,它的感情那么丰富。它就是戴望舒
的《雨巷》,明明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歌,它却偏偏要做一首节奏感强烈的乐曲,然后反反复复在世人的脑海里回响吟唱,让人忘也忘不掉。
江南烟雨的小城里,黑瓦白墙的建筑古典又雅致,而在那悠长悠长的`巷子里面,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正迈着婀娜的步伐在游走徘徊着,她和那绽放的丁香一样,一样的清纯皎洁,一样的美丽动人,一样的高洁庄重,一样的典雅芬芳。
可是在漫天的雨丝中,在朦胧的雨幕中,在寂寥的雨巷中,那姑娘又是那么的迷茫,那么的凄苦,那么的幽怨,那么的惆怅,那么的无助,那么的彷徨,那股忧郁的气息很氛围着实让人觉得孤单,觉得凄凉,觉得悲伤,觉得愁苦,觉得叹息。
可是,你知道吗,那姑娘就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啊,那是作者可望不可即的梦想啊,经历千辛万苦,作者好不容易看见她了,可是她却又沿着长长的巷子默默走远了,她甚至躲进了颓废残败的篱笆里去了,让人碰也碰不得,抓也抓不住,真真是愁坏了人。更为过分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现实的压迫,这梦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越飞越远了,那一刻,作者心中的恐慌和无奈就像那绵绵细雨一样落也落不尽,散也散不去。
不过理想破灭了又如何,梦想粉碎了又怎样,作者没有绝望,也没有放弃,所以他还是勇敢期盼着,盼望着再次遇见一个丁香一样美好的姑娘,即使要在漫无止境的雨巷里去追寻她,作者也无怨无悔。
是啊,梦想总是遥远的,成功总是不易的,在奋进的路上,会遇到阴天,也会等到晴天,只要我们敢去追寻,只要我们愿意去等待,总有一天我们可以披荆斩棘、看到一条绚丽的彩虹的。所以,请再努力一点,请在坚强一些吧,今日的丁香败了,我们就做好充分的准备去喜迎明年的丁香吧,我相信,那时候的丁香还是那么楚楚动人,还是那么高贵典雅。
《雨巷》读后感3
一条老巷,悠长而凄凉。细雨,自空中落下,摇曳了行路人的伞,固实了老石桥的砖,溅醒一汪波澜,触动了巷的深处,更惊骇了痴情人的心,淅沥、淅沥。
一个少年,带着忧愁,独自走在巷头徘徊、张望。撑着一把油纸伞在缠绵的雨中期盼、等待。年轻的心,迸发着无尽的柔情,充溢着飘渺的思绪。风拂起他额前的头发,雨溅湿
了他的衣肩。他独自在这寂寥无人的雨巷,忧伤又彷徨,只希望遇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他幻想,这个姑娘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撑着油纸伞,和他一样,在这寂寥的雨巷,彷徨。
巷的深处一把油纸伞渐渐靠近,伞下娇匿着一个姑娘。她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她便是少年心中思慕的人。她默默地走近!少年伫立在原地,欢喜却又胆怯,欣喜却不知所措。他的眸子深情如一潭秋水,凝视着靠近的姑娘,希望遇上姑娘的目光,传达他的心中所想。
“她默默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少年的心暗淡了,望着远去的.背影,在雨中,模糊。少年不禁又独自彷徨,彷徨在这雨巷,希望逢上一个丁香一样的,就像这愁怨的姑娘。
雨巷,悠长悠长,走不到尽头,分不清方向。细雨,更加模糊了视线,伴着泪,飘落。
这绵长凄凉的雨巷,是戴望舒无尽的思和无限的情。或许戴望舒对生活有着无限的期望,但生活并不如自己的意愿。他无法将自己的情感彻底释放,只能诉诸笔端。
少年的期望是戴望舒的期望,丁香一样的姑娘,则蕴示着戴望舒心中的美好生活。
尽管姑娘只留下太息般的眼光,撑着油纸伞,径自走去,留少年在细雨中独自惆怅,彷徨。但那少年,并不愿浇灭自己心中的那缕火光,他相信,细雨朦胧中还会出现丁香一般的姑娘。戴望舒的生活尽管有着不如意,但借着《雨巷》,他相信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也定能遇着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一条雨巷,戴望舒的身影在雨巷中,并不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