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2000字

更新时间:2023-06-05 00:40:24 阅读: 评论:0

围城读后感2000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 动心灵的作品;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而《围城》大 概就是只属于那个时代的真实与沧桑,记载着只属于他们的世事沉浮, 但最终只独留下语言幻化成的空花泡影罢了。
《围城》是钱铺书诸多作品中唯一的长篇小说,它以讽刺性的笔 调,通过对方鸿渐等一批留学生生存的艰难与爱情的不如意的描写, 揭示了他们从生存到灵魂的全面困窘,同时也讽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 阂,冷漠和虚伪,鞭挞了知识分子庸俗、懒惰、虚荣等人性的弱点和 人心的颓败。小说以平实的语言,细腻的描写,独到的风格,展现了 知识分子在婚姻、家庭、事业等诸多方面的围城心态,给人以深刻的 哲学性思考,让人意犹未尽,回味无穷。它是一部感时局之艰危,伤 人生之困厄,叹人性之缺陷的忧世伤生之作。
初识《围城》,是听别人在介绍这本书。有了印象,便去借了这 本书来看。我是抱着一种平常心态去读它的,读完后只觉得好似完成 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松了一口气。站在“围城”的城外,转了一圈, 如一个局外人,冷眼旁观,但终究还是逃不开它的枷锁,被其触动了 心灵。“无意中包涵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 “围城”就是这样的吧!读
它的故事,读它的语言,缓缓翻开书页, 细细品味,深深沉溺其中,想要发现什么,抑或是想找到些什么。我 与《围城》的缘分还在继续,我看到了心中的“哈姆雷特”,我的“围 城”。
“围城”是什么?不过是钱老先生笔下的方鸿渐等知识分子在追 求和实现自我价值过程中的艰难曲折和每次努力过后的失败,最终只 能一步步向绝望的深渊走去,向一个个围城里走去。它淋漓尽致地揭 示了现代人孤独的心灵和一无去处的现实困境。其实“围城人生”, 不过是进城、出城,冲进去、逃出来,周而复始,永无了局。无论怎 样努力地冲进,逃出,最终都是无奈的。人生总有诸多不得意之处, 人生终究不可能按照自己原来的意愿行进。所谓的挣扎,所有的矛盾, 亦不过是一场困兽之斗,只会有一个结局,逃不了,避不掉,挣不脱, 只能是一出悲剧。儿人生最大的悲哀不过是还未开始便已知道结局。
文中的主人公方鸿渐就是这样的一种悲哀,一出悲剧。我是不大 喜欢他的,觉得他太过矛盾。他既善良又迂执,痛恨奸恶之事却又迂 腐得不行;他既正直又软弱,明辨是非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他既不 谙世事又玩世不恭,不会耍阴谋诡计却时刻谨慎。他的性格反映了当 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他的遭遇,也正是一部分较正直的知 识分子的困厄和遭
遇。他就是那个时代的部分知识分子的缩影,一个 时代的悲剧。方鸿渐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来自本性的怯弱。在他的世 界里,只有随遇而安。他心安理得地接受未来岳父的馈赠去享乐;他 没有能力去反抗父亲、去争取婚姻的自由;他只有在不得已回国前为 了虚荣和交差而去买假学位来欺骗家人;他不会为心爱的人放弃一切 去追逐缥缈的幸福。他的顾虑太多,面对现实的压力,情场的失意, 事业的危机,他选择了方鸿渐式的方法一一怯弱地躲避、逃离。他也 曾经想摆脱一切束缚,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可在现实的大山面前, 他依旧忍不住后退,内心极度的挣扎下,他无可避免地一步步走进家 庭、婚姻和事业的围城,从一个围城到另一个围城中,不可自拔。在 家庭的围城中,他始终逃不开父亲的掌控,依父之言许诺娶从小定亲 的女子;在事业的围城中,他几度就职,兜兜转转依旧一事无成;在 婚姻的围城中,让自己陷入孙柔嘉伪装的柔情中不可自拔。无疑,他 是一个让人既可怜又可恨的人物,我无法容忍他身上的一切人性弱点 却又真实地认识到他是一个真实活着的人。他只是在通往光明前黑暗 的牺牲品。这样一个真切且生动的人物,如此矛盾却更让人将这个具 有讽刺意味的小人物深深记住。
在《围城》中,不仅写了方鸿渐的家庭、爱情和事业,还写了他 与赵辛楣之间深刻的友情。赵辛楣,做为衬托方鸿渐的配角,在我看 来是具有其人格魅力的。他是一个有能力有
主见的人,相比之下显得 方鸿渐越发懦弱。他对方鸿渐的影响是巨大的,他牵动着整个故事的 发展,在方鸿渐的人生中,他是不可或缺的。他与方鸿渐的相识缘于 苏文纨,他最初是将方鸿渐当做情敌对待的。在苏文纨另嫁他人之后, 赵辛楣与方鸿渐在旅途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是极佩服辛楣的,能 二十年如一日地爱着苏文纨,在彻底失去她之后,仍能坦然面对而不 崩溃。他有他自己的灵魂,豪爽而不失儒雅,浮夸又不乏精明。在事 业上,他是无可挑剔的,但在爱情上他却是一败涂地。试问有几个人 能20年只守护一个人,等着一个人?谁能忍受自己爱的人只是把自 己的爱意用做维护她的虚荣上?赵辛楣大概是书中唯一没有深刻讽 刺意味的人物吧!是《围城》中不可或缺的较之纯净的精神。《围城》 还描写了各种知识分子的嘴脸:自恃清高,虚伪做作的苏文纨;工于 心计,善于伪装的孙柔嘉;道貌岸然,老奸巨猾的高松年;外形木讷 内心狡诈的假洋博士韩学愈;混迹学校的旧官僚汪处厚;吹牛拍马, 浅薄猥琐的小人陆子潇;宵小之徒李梅亭、顾尔谦等人。有人说:“在 一切语言甚至最普通的言语之中,都有着某种歌唱的韵味,是打开心 灵的窗户。”《围城》里的语言让人细细斟酌,也颇有意味。钱老先生 笔下的语言,让人读过不禁深思,最终只得颔首。如“忠厚老实人的 恶毒,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净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 痛。”很哲学式的话语,读罢却觉得很新鲜,既然是忠厚老实人又怎 会
有恶毒呢?又怎么会带给人伤痛呢?又如“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 笼子里的鸟想飞出去,笼子外的鸟想飞进去,所以结而离,离而结, 永无了局。” 一个婚姻的围城,即使包裹着金漆也掩盖不了它是一个 牢笼的事实。”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 来」困住的是谁、逃避的是谁?人生就是在这样一个围城里,周而 复始。谁又能真正逃开围城,越过高高的城墙呢?在城里城外徘徊的 人啊!到底是迷失了自己还是迷失了他人?寻寻觅觅,或许这恰恰就 是人生吧!
品读《围城》,正如品读人生。烙下了一个时代的印迹,上演了 一个时代光鲜亮丽的悲剧。两年忧世伤生,衍出《围城》;几十年风 雨飘摇,它仍生命不老。这就是我眼中、心里的《围城》吧! 围城读后感2000
初读《围城》,惊羡于钱钟书精湛、诙谐的文笔,书中捧人发笑 之处甚多。再读此书,则为其故事情节所叹,在这阴差阳错之中假设 了无数个如果。如若方鸿渐再伫足一分钟,他与晓芙或许能前嫌尽释; 如若在电话中未曾将晓芙误作苏文纨,方鸿渐或许能得到解释的机会; 再如果……
方鸿渐在欧洲留学数年,一无所成。书中直言道:“四年倒换了 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
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 无,生活尤其懒散。”其实这也未必尽然,从归途中他与鲍小姐的“柔 情蜜意”来看,足见得他还是学到些“招蜂引蝶”的本领。回国前父 亲的家信让他认识到学位的重要性。然而为时已晚,情急之下,他买 了个假学位。但方鸿渐毕竟不是“校友”韩学愈,他良知未泯,深感 惶恐与不安。不过他辩证的哲学思维帮助他战胜了“罪恶感”一一“撒 谎欺骗有时并非不道德”,这种精神胜利法想必阿Q看了也会汗颜三 分。而回国后的方鸿渐“命途多舛”,失恋与失业,以及婚姻的破碎, 让他身心疲惫。
与鲍小姐之遇,只能说是闲来的调情,算不得爱情,进驻“围城” 的序幕应该是从苏文纨开始。但苏文纨并不是他进驻的对象,而是苏 小姐的表妹唐晓芙,一个清秀如水,纯比芙蓉的女孩。鸿渐为博其好 感,尽显文采风流,顺利的将自己的爱情之船搁浅在晓芙的城门之外。 然值此之时,事态骤变,在他与苏小姐的感情终结之时,他对晓芙的 爱恋与追求也如同“一题清纯而无解得代数,一双达不到岸的桨橹”, 失去了前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苏文纨无意之 中扮演了小人,斩断了方鸿渐与唐晓芙的情缘。这次的情感创伤让方鸿渐的生命骤然黯淡,之后的爱情生活,他难以自主,任由孙柔嘉将自己引入她的“围城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0:40: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896824657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围城读后感2000字.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围城读后感2000字.pdf

标签:围城   时代   知识分子   语言   婚姻   事业   爱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