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审题立意》核心素养教案教学重点
1.理解审题立意的要求。
2.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
3.能够根据审题立意的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故事:北宋徽宗年间,有一次朝廷招考画家,让画家按“踏花归去马蹄香”这句诗作一幅画,把诗句的内容表现出来。在画家们精心绘制的众多作品中,徽宗特别满意一幅:在一个春天落日的时刻,一个官人骑着马,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着马蹄翩随飞舞。
设计意图
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明确审题立意的重要性。
2.宋徽宗为什么对这一幅画情有独钟呢?
明确:因为这位画家准确地理解了诗句的含义,并用几只蝴蝶追着马蹄翩跹飞舞的画面着重表现诗句末尾的“香”字,画意和诗意非常贴切。
和画画一样,写文章也要注意审题立意。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文章不跑题,不偏题,才能据此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二、精准训练,掌握方法
(一)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在命题作文中审察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加深理解。
1.一般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
(1)思考:对“美丽的误会”和“陪伴”这两个作文题,你如何审题?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明确。
明确:
“美丽的误会”这个题目是一个偏正短语,由修饰语和名词中心语构成。由于修饰语“美丽的”限制条件明确,本文要写的就不是一件由于误会造成的“坏事”,而是一件由于误会造成的“好事”。
“陪伴”题目中没有限制性条件,但是我们可以为它加上一个限制性的词语,从而使范围缩小,写作内容就更加具体,选材也就更加方便。例如“妈妈的陪伴”“温馨的陪伴”等。
小结:所谓审题,就是在开始写作之前,认真阅读与题目相关的表述及和题目相关的材料,思考分析题目的含义及表述重点,明确题目对主旨、体裁的要求。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客观准确、全面细致,尤其要做到下面两点:
①注意题目中的限制(原来就有的或自己加上的)和提示;
②注意分析题目里中心词(题眼)的含义。
(3)审题之后,如何立意——确定文章的主旨?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教师指导明确。
明确:
审题是对出题者的出题意图进行分析,明确自己“可以写什么”,求的是“稳”“准”,即须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进行写作,不能跑题、偏题;而立意,是自己的写作目的,表达的是自己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求的是“我要写什么”,是在“可以写什么”范围内的自我表达。可以找出自己不同于他人的写作目的或切入口,从而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在正确审题基础上进行的自我发挥。
(4)学生立意训练。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立意要正确健康、积极向上。
①有同学就“陪伴”这个作文题列出了与题目相关的三个主题,请你对这三个主题进行分析比较,选出你认为合适的主题。
投影:
A.妈妈对我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B.一家人最好的爱,就是温馨的陪伴。
C.同学长时间陪伴我玩电脑游戏,这是我们美好友谊的见证。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明确:
陪伴意为“随同做伴”,多指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随同做伴。A和B,是在正确审题基础上的立意,体现了美好亲情对自己成长的滋润,立意合适。但C 中,“同学长时间陪伴我玩电脑游戏”,长时间玩电脑游戏对自己有害无利,同学不但不劝阻,还陪伴我玩,这不能定义为美好的友谊。立意不合适。由此可见,立意要在正确审题的基础上进行,所立之意一般要积极向上,体现正能量。
②将“的语文老师”这个作文题补充完整,并谈谈自己的立意。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理解立意要打开思路,力求新颗。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教师引导。
预设:
填“认真”“负责”“严格”“知识渊博”等词语或短语。这些优点以往经常被同学们写,从这些方面来写老师固然不会错,但是太平常。我们是否可以从一些不同的方面来表现老师呢?如填上“时髦”“新潮”“不像老师”等修饰语,可能使读者耳目一新,依此写出来的文章也可能更加有感染力。但不管前面是什么限制语,都要紧扣“语文老师”这个中心词(题眼),写出“这个”而不是其他语文老师的特点。
由此可见,审题立意要尽量打开思路,调动自己的素材积累和思想感情积累,深入挖掘题目含义,并尽可能注意“避俗”、“合时”(关注社会热点),力求立意新颖。
(5)课堂训练。
设计意图
精准训练,提升能力。
①限制性题目审题立意训练。
请按照示范的要求,分析下面表格中的题目,填好审题立意内容。
学生思考并填写,教师检查、点评、指导。
预设:
②无限制性(限制条件不明显)题目审题立意训练。
按照示例要求,分析下面表格中的题目,填好审题立意内容。
自己填写,同桌交流。教师选出部分优秀的审题立意练习,在全班展示。预设:
(6)小结。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练习,总结一般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明确:对限制性题目,要把握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和中心语(题眼)的含义,明确选材和写作范围。对
于无限制性题目,我们可以化大为小,化宽为窄,自己给它加一个限制性条件。审清题意之后,确立中心时,要做到正确、深刻、新颖。我们可以先从不同角度列出多个与题目有关的主题,分析比较,选出一个自己能驾驭的新颖主题。
2.比喻性题目的审题立意训练。
出示作文题:留在记忆里的芬芳
(1)这道作文题,我们如何来审题立意?
提示:“芬芳”意味着什么?
学生思考,分组讨论;教师指导,明确。
预设:
对这个题目,我们一是要关注限制性词语“留在记忆里的”,说明是要写过去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二是要理解关键词“芬芳”在这个题目里并不是表示本义“一种嗅觉的感受”,若仅就其本义来写,未免失之肤浅。我们应该思考它的比喻义:美丽的风景,美好的事物,或者美好、温馨的感受……在构思写作时,要写给我们留下深刻记忆的美好温暖的人和事。
(2)对于这类比喻性题目,我们审题立意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对于比喻性题目,审题立意时思考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注意虚实转换,挖掘题目的引申义;二是根据选定的意义为它选择恰当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