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
答:例“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之后,备、关羽、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亮。第一次去,未遇。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亮。诸亮被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其他略。
2、《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飘流,塞江而下。”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次战役?请概述此次战役的经过。
答:彝陵之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吴大举进攻。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后来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这次大战以蜀军彻底大败而告终。
3、简述策用什么方法向袁术借兵马?他开始草创江东基业的过程里最主要的助手有哪几个?
答:策在父亲死后投奔袁术,虽然屡立战功,袁术也很喜爱他,但他无法忍受袁术的倨傲。他与朱治、吕等人商议,用父亲坚所留的传国玉玺作为抵押,以母舅吴景有难为由,向袁术
借雄兵数千。策带领旧将程普、黄盖、当等回来途中遇见交情甚密的周瑜,周瑜向策推荐了江东“二”即昭和纮。这些人帮助策打败繇,扩充了兵力,迅速占领了江东。
4、《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青梅煮酒论英雄”情节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结合具体容谈谈该情节中的两位人物各自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操用手一指备,再指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一话语展现了他的踌躇满志与骄横霸气。备听了操的话吓得变了脸色,匙箸掉到地上,急忙借惊雷之声掩饰过去,体现了他小心谨慎、机智从容。
5、《三国演义》中“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诸亮舌战群儒”、“空城计”分别发生在哪里?
答:汜水关、虎牢关、柴桑、西城县。
6、《三国演义》中“斩华雄”这段不到六百字的情节,作者是怎样刻画关羽神勇的形象?
答:层层烘托。作者设置了一个难以收拾的战争场面,让关羽出场。虚实结合。虚写战场,
实写会场,来表现其超群的武艺。细节点染。如“其酒尚温”,化抽象为具体,显示战斗速度之快,凸显了关羽的神勇。
7、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关羽一向被誉为“义薄云天”的典型,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参考答案:如关羽和备失散以后,“降汉不降”,尽管受到操的优待,但是一旦得到备的消息,立即“挂印封金”而去,保着嫂嫂去寻备。
8、《蜀相》诗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描述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个典故?请简要叙述。
答:三顾茅庐的故事。情节叙述完整、大意对即可。
9、毛宗岗对《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评价是“三绝”:奸绝、义绝、智绝。请问“义绝”是哪个人?举一例说明。
答:关羽“义绝”。举例:关羽为义而降(降的三个条件体现其义:一、只降汉朝,不降操;二、用备的俸禄养他的二位嫂子;三、一旦知道备的下落,便要去寻找他。途中在操让他与两位嫂子共处一室时秉烛执刀立于屋外亦体现其义),为义而与、桃园结盟,奉义而辞、
过五关斩六将(知道备下落后,护嫂而行,过关斩将途中极能体现其义),华容道为义而释操。
10、“青梅煮酒论英雄”指的是哪两个人?当时他们各自的心活动怎样?
答:操和备。操:故意试探备,看他是否能成大业,胸怀大志。备:生怕自己被操看出破绽,竭力掩盖,心恐慌。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答:望梅止渴———操;欲擒故纵——诸亮,孟获。故事略。
11、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答:望梅止渴———操;欲擒故纵——诸亮,孟获。故事略。
12、《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酌事情分别
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等。试讲述其中的一个令你难忘的情节。
答: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得知备的下落,当即将官印吊于屋中,并留下书信,带上嫂嫂,不辞而别,奔向备。路经东岭关、城、汜水关、荥阳城、黄河渡口,因为未得到操的文书,各关隘的守将皆不放行,关羽迫不得已斩了操的六员大将.连闯五道关口。
13、简述关羽水淹七军的经过。
答:关羽率领大军进攻樊城。操派了于禁、庞德两员大将率领七支精兵前去增援。不久,樊城一带下了一场大雨,汉水猛涨。于禁的军营扎在低处,大水把七军军营淹没了。于禁和他的将士找个高地避水。关羽率领水军进攻。把于禁围住,于禁被逼投降。庞德不降被斩,关羽从此名震中原。
14、简述草船借箭的主要容。
答:周瑜想杀死诸亮,以除后患,令其十天造出十万支箭,诸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
诸亮率船到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当船的一边被射满后,诸亮令调转船头,等到被箭射满后才离开。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15、“空城计”是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如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情节。
答:诸亮把部队都派去攻打军,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阳平城中。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诸亮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他自己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司马懿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有伏兵,下令退兵。
16、简述空城计的主要容
答:诸亮错用马谡,失街亭后,只有2500军士驻守在西城。这时司马懿引大军15万,往西城蜂拥而来!这时,诸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众官员个个大惊失色.诸亮登上城头,果然尘土冲天,诸亮当即传令,将旌旗全部隐藏起来,军士们各守卫在城上巡哨的岗棚,不准出入城门和高声讲话,大开四个城门。诸亮引两个少年携带一琴,来到城头上,凭栏而坐,焚香操琴,琴声丝毫不乱。司马懿看此情景,怀疑城中有重兵,连忙指挥部队撤退。
17、人们将办事不成功称为“走麦城”,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关羽与东吴大将吕蒙在荆州交战,大败,退守麦城。由于兵少粮尽,关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关羽想走小路,部下担心有埋伏,可是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果然遇到伏兵。寡不敌众,关羽父子遭擒被杀。
18、简述威震长坂桥的故事。
答:飞见操亲自率大批人马到来,他让手下二十多人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分两队在长坂桥后跑,等到军来到前,他知道操向来多疑,于是厉声大喝:“我乃燕人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连喝三声,声如巨雷,喊声未绝,操身边的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见状忙下令撤军。
19、简述诸亮巧借东风的情节。
答:操中庞统连环计,钉锁战船;周瑜欲用火攻,而时值隆冬,独缺东风,忧而成病。诸亮借探病献计,自言能于南屏山祭借东风;周瑜于是在南屏山筑坛让孔明作法借风,瑜嫉其能,暗遣丁奉、徐盛于风起时杀之。诸亮却预遣云舣舟而待,同回夏口。
20、简述云百万军中救幼主的故事。
答:操大军来袭,备携百姓渡江,被杀得首尾不能相顾,妻离子散。子龙受命保护备的妻儿,但混乱中走散。子龙杀人军阵营救出甘夫人,又杀人重围,怀揣幼主大战长坂坡,砍倒大旗两面,前后枪刺剑砍,不到两个时辰,杀死营上将五十余人,得以杀出重围,救出幼主。
2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备和操的一段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备为了防备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操为了探听备的心志,就在梅青之时邀其饮酒,请其指出当世英雄。备列举袁术、袁绍、表、策、璋、绣、鲁、遂等人为英雄,操一一加以否定。最后指着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备闻言吓得手中匙箸落于地下,恰好雷声大作,备借惧雷掩饰过去。
22、简述《三国演义》中体现关羽“勇”的一个故事。
答:例1:温酒斩华雄:董卓当权,把持朝政。十八路诸侯兴兵声讨。交战中,先后有四位
各诸侯中的悍将被董卓的部将华雄斩杀。此时,关羽自告奋勇,愿与华雄交锋。袁绍嫌他地位低微,称其“安敢乱言”,喝令将其打出。操上前阻止,关羽才有了出战的机会。操端了杯热酒为关羽壮行,而关羽愿先去斩华雄,回来再喝酒。果然在温酒未凉之际提来了华雄首级,令众诸侯惊讶不已。例2: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备失散,暂居营。操欲收服关羽,热情款待,赐美女、金银、官职。后来关羽挂印封金,只收下赤兔马,护送两位嫂子千里投奔备。在五个关口受到阻拦,关羽斩杀六将,最终完成使命。例3:单刀赴会:东吴屡次讨要荆州未果。遂采用鲁肃之计,设下鸿门宴,埋伏好刀斧手邀关羽来吴国赴宴。关羽轻驾小舟、单刀赴会,只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席间关羽借与鲁子敬多年未见叙旧为由,拉着鲁肃不放手,互相敬酒。实则以鲁肃为人质。埋伏刀斧手见鲁肃被困,不敢轻易下手。关羽因此安全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