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浅谈沈从文《萧萧》和阿蕾《嫂子》的遭遇比较

更新时间:2023-06-04 18:51:18 阅读: 评论:0

浅谈沈从文《萧萧》和阿蕾《嫂子》的遭遇比较
作者简介:热夫木切(1987-),男,彝族,文学硕士,2010年考入西南民族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和文学人类学研究。
要:“萧萧”和“嫂子”中都以一种开阔的悲悯胸怀思考了旧社会中国女性的生存境遇和生命意义,对彝族或者别的有包办婚姻旧习的民族进行有力的批评。不管是沈从文的“萧萧”还是阿蕾《嫂子》中的“尔果”都是传统旧习恶俗压迫下千千万万悲剧女性的缩影。本文试着从“萧萧”和嫂子“吉姆莫尔果”的命运异同的比较和现代社会文学观念对“萧萧”和“嫂子”的影响差异等方面分析《萧萧》和阿蕾《嫂子》的文化遭遇异同。
关键词:萧萧;嫂子;婚姻制度;悲剧;遭遇异同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1
《萧萧》是沈从文创作的一篇重要代表作,是沈从文对湘西小说中很具有代表的一篇,它讲述了一个平淡的关于童养媳的故事,它没有传奇的叙事,而更多的是阐述旧式传统的婚姻给
千千万万悲剧女性的缩影。“萧萧”童养媳的命运,又受到二狗子的诱惑,珠胎暗结,最后也只能守着她的小丈夫一起呆在乡下里,过着封闭又落后的日子另一方面,同时,她又是幸运的,他丈夫家人并没有嫌弃她,愿意收留她,对于在乡下封闭的社会环境中是很难得的。其实沈从文的小说里,也没多大讽刺的意思,他只是用他自己的笔调去怀念自己的湘西世界,或许会写到它的落后,或许是写它的封闭,但更多的是一种淡淡的温情,在《边城》中尤其看得出来。他笔下的女性或多或少带着一丝丝的悲凉味道。
而阿蕾小说《嫂子》是以一种开阔的悲悯胸怀思考了彝族女性的生存境遇和生命意义,对彝族包办婚姻等旧习进行了有力的批判。阿蕾小说《嫂子》中的“嫂子”和沙玛拉惹因受彝族传统伦理规范的制约,不能终成眷属而双双殉情,他们悲惨的故事后面,是社会伦理急剧变迁时期个人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严酷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冲突。彝族传统文化赋予了阿蕾深厚的母语文化底蕴。由于从小生活在彝族地区,受彝族传统文化耳濡目染,她的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底蕴。阿蕾善于把小说的人物放在特地的民俗文化语境之中展示人物的悲或喜,其小说的许多篇什都反映了彝族妇女在严酷的伦理规范压制下的悲剧性命运,揭示了隐藏在这些女性悲剧命运背后的罪魁祸首——父权、族权、传统习俗等重重心灵的枷锁”。
一、“萧萧”和嫂子“吉姆莫尔果”的命运异同比较
两个弱女子“萧萧”和“尔果”都有不幸童年和不可选择的身世。他们都出生在乡村,没有机会接受现代文学而不得不被传统的文化任意摆布;他们都纯朴善良有情有义;他们都自幼父母双亡由亲属寄养,没有享受过一个完整家庭里家长给予孩子的无线关爱和谆谆教导;他们都从小无依无靠,身不由己地把自己寄托于传统的婚姻习惯给予的避难所,而这个避难所对他们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正因为这个玩笑让“萧萧”差点死去,而“尔果”由于种种原因被逼无奈,一死了之。
首先来看《萧萧》中的“萧萧”,她从小父母就去世,十二岁时就嫁给了一个还是小孩子的“丈夫”。从此形影不离地照顾这位“小丈夫”,哄他开心,陪他满山去摘果子。日子就这么无忧无虑的过着,“萧萧”十五岁时,丈夫还是一个在她怀里撒娇,在她怀里哭的小孩。但尽管“萧萧”这个年纪应该懂事,可她心里并没有成熟,还和小丈夫一起玩耍,还做些童年人爱做的美梦。萧萧自己还是个孩子,却不得不担任一个三岁小孩的母亲兼妻子的角色,这仅仅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正在这个时候一个叫“花狗”的工人闯入了他们平静的生活。
再看阿蕾笔下的“尔果”,“尔果”也和“萧萧”一样自幼父母双亡,“嫂子”是一位容貌俊俏的女
人。“嫂子”结婚那天,二舅母对其容貌赞美溢于言表。她对“嫂子”说:“尔果呀,你奶奶给你些啥吃的,十二岁的孩子长得这么高,这么漂亮。瞧,什么衣服穿在你身上都那么好看,恐怕给你披件蓑衣也好看呢。”可按照彝族的传统婚姻习惯被许配给比她还小两岁的姑姑家的儿子阿蕾柯惹,也同样和萧萧一样在十二岁的那年和姑姑家的儿子阿蕾柯惹结婚,从此成为阿蕾柯惹的结发妻子、婚后不久,大跃进时期公婆双双去世,按照彝族当地的习俗,作为血亲加媳妇的“尔果”,必须挑起照顾包括丈夫阿蕾柯惹一起的五个孤儿。从此“尔果”更加困苦,更加劳累。
二、现代社会文学观念对“萧萧”和“嫂子”的影响差异
传统文化是一个族群自古以来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统一的精神积淀,它贯穿于整个族群的整天思想模式和行为准则,也一定成都地制约和支配着整个族群成员的价值取向和心智特征。“萧萧”和“尔果”的婚姻经历和感情挫折,命运悲剧色彩的异同虽然之时人物个体的特殊遭遇,然而背后传统的婚姻罗网是隐形并具有强大吸附力,这一定程度地造成了两个人的命运运转向。现代婚姻制度来衡量和判断的话,让未成年人结婚本来是法律禁止的,不过传统婚姻确充当了未成年人的“避难所”,可是这种代价却是以生命来做
赌注的,从惩罚的结果可以看出,两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传统婚姻具有共通性也带有由各自文化形成的差异。
对比来看,阿蕾书写的凉山彝区是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凉山彝族到民主改革前还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奴隶制,被外界称为“独立裸裸”。在这个独特的奴隶制社会形态里,以严格的家支外婚、同族內婚、等級內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不婚为传统婚姻制度,任何人不能随意逾越和违反,否则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习惯法的惩罚。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经济基础之上的彝族婚姻制度,是从婚姻道德规范方面维护夫权制度、等级制和家长制;维护男尊女卑和传统伦理道德关系,以巩固彝族旧社会的伦理秩序和政治、经济统治秩序。毋庸置疑,这种规定严格的婚姻道德规范严重束缚了个体的自由,压抑了人性,婚姻仅仅成了一种延续宗族的手段。
彝族传统婚姻形式注重“亲上加亲”,即已联姻之姻亲再连姻。彝族传统观念认为不注重“亲上加亲”,血缘关系就会削弱,亲戚之间的关系也就会逐渐疏远。由于“亲上加亲”,就结成了一个个极为复杂的婚姻关系网。在彝族社会里,姑舅表兄妹有优先婚配的权利。
在黑格尔那里,人类的意志和情欲无所谓先验的“善”和“恶”,他说:“世界上没有一个真正
的恶人,因为没有一个人是为恶而恶。”①实际上,伦理法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阶段性,是动态变化的,我们不应该简单地用现实伦理标准去衡量他们的行为。但令人费解的是,无论是“萧萧”或者是“尔果”他们的行为发生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还是发生在今天,我们都无法从内心上接受那是善的,在“萧萧”和“尔果”遭遇的比较中更为他们的结局悲天悯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也让自己不经意间变成了传统婚姻道德规范和压制人性的伦理秩序的维护。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 《彝族文学史》(上下册)[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2] 阿生木牛:《当代彝族文学研究》[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3] 乐黛云,王向远:《比较文学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4] 阿蕾:《根与花》(彝文版)[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6月第1版。
[5] 沈从文:《沈从文文选集》[c]·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年版
[6] 徐其超,罗布江村主编《族群记忆与多元创造:新时期四川少数民族文学》[c]·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7]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馆1961年版
二:期刊类
[1] 阿生木牛,文姑木呷:《女性悲悯的情怀:阿蕾小说创作简论》[j]·南宁:《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2] 张德华《浅析阿蕾小说》[j]·西昌:《凉山文学》(彝文版),2007年第二期。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8:51: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8758781900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谈沈从文《萧萧》和阿蕾《嫂子》的遭遇比较.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谈沈从文《萧萧》和阿蕾《嫂子》的遭遇比较.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传统   婚姻   民族   伦理   没有   小说   文学   女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