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试题——总论部分

更新时间:2023-06-04 16:54:59 阅读: 评论:0

总论部分:
单项选择题:
1、 关于传染病感染过程的各种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 隐性感染极为少见
B. 病原体感染必引起发病
C. 每个传染病都存在潜伏性感染
D. 显性感染的传染病不过是各种不同的表现之一,而不是全部
E. 病原体必引起炎症过程和各种病理改变
2、 关于病原携带者的论述,正确的是?
A. 所有的传染病均有病原携带者
B. 病原携带者不是重要的传染源
C. 发生于临床症状之前者称为健康携带者
D. 病原携带者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
E. 处于潜伏性感染状者就是病原携带者
3、 隐性感染增加时:
A. 病原携带者增加
B. 慢性感染病人增加
C. 潜伏性感染增加
D. 显性感染增加
E. 免疫人群扩大
4、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属于强制管理的传染病是:
A. 爱滋病
B. 鼠疫
C. 乙型肝炎
D. 疟疾
E. 麻风病
5、斑疹伤寒患者血清中可测出对变形杆菌“OX<sub>19</sub>,的抗体,是属于:
A. 间接凝集反应
B. 直接凝集反应
C. 反向凝集试验
D. 叉凝集反应
E. 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6、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细则规定,下列疾病不属于乙类传染病是:
A. 病毒性肝炎
B. 登革热
C. 炭疽
D. 爱滋病
E. 血吸虫病
7、某些传染病常出现周期性流行,其主要原因是?
A. 传播途径的改变
B. 传染源的积累
C. 易感人群的积累
D. 病原体抗原性的改变
E. 自然因素周期性的改变
8、传染过程中,下列哪种感染类型增多对防止传染病的流行有积极意义?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者
C. 病原携带者
D. 潜伏性感染
E. 显性感染
9、表现为“显性感染”占优势的疾病是:
A. 流行性乙型脑炎
B. 天花
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 百日咳
E. 脊髓灰质炎
10、隐性感染的发现主要是通过:
A. 咽拭子或血清培养等获得病原体
B. 生化检查
C. 特异性免疫检查
D. 病理检查
E. 体征的发现
11、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A. 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B. 特异性免疫能力
C. 预防用药
D. 增强体质
E. 注射疫苗
12、有关IgG,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是人体最重要的抗体
B. 是人血清中含量最高的
C. 是唯一能穿过胎盘的抗体
D. 是凝集试验中的主要反应抗体
E. 是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中的主要抗体
13、抗原抗体复合物属于下列哪一型超敏反应?
A. Ⅰ型
B. Ⅱ型
C. Ⅲ型
D. Ⅳ型
E. Ⅴ型
14、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是:
A. 是否有病原体
B. 是否有传染性
C. 是否有感染后免疫
D. 是否有发热
E. 是否有毒血症症状
15、人体被病原体侵袭后不出现临床症状,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称:
A. 病原体被消灭
B. 潜伏性感染
C. 隐性感染
D. 显性感染
E. 带菌者
16、感染的含义是:
A. 病原体侵入人体的结果
B. 亦称感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的过程
C. 病原体、人体及环境因素的综合
D. 病原体借助于传播媒介作用于人体
E. 宿主与病原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17、用于检测病原体核酸的方法是?
A. 聚合酶(PCR
B. 血清生化检验
C. 特异性抗体检查
D. 影像学检查
E. 放射免疫测定(RIA
18、何种病原体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通常增多?
A. 革兰阴性杆菌
B. 革兰阳性球菌
C. 原虫
D. 病毒
E. 蠕虫
19、马鞍热时指:
A. 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
B. 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
C. 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和常温之间
D. 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
E. 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
20、回归热是指:
A. 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
B. 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
C. 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和常温之间
D. 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
E. 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
21、稽留热是指:
A. 高热持续,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
B. 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最低点未达正常
C. 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和常温之间
D. 骤起高热、持续数日骤退,间歇无热数日,高热重复出现
E. 发热数日,退热一日,又再发热数日
22、保护易感人群采用的各种免疫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A. 使用转移因子等免疫激活剂
B. 接种疫苗
C. 注射丙种球蛋白
D. 中草药预防
E. 注射高价免疫球蛋白
23、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
A. 隔离治疗病人
B. 治疗带菌者
C. 切断传播途径
D. 疫苗预防接种
E. 接触者预防用药
24、属于严格管理的传染病是:
A. 爱滋病
B. 鼠疫
C. 血吸虫病
D. 流行性感冒
E. 麻风病
25、由于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导致肠道内的大肠埃希菌进入腹腔或泌尿道,引起宿主的损伤,属于:
A. 重复感染
B. 隐性感染
C. 潜在性感染
D. 再感染
E. 机会性感染
26、人工自动免疫,其免疫功力:
A. 立即出现,持续23
B. 立即出现,持续2个月
C. 立即出现,持续3个月
D. 14周出现,持续数月到数年
E. 5周后出现,持续4
27、传染病流行必需的3个环节是:
A. 病原体、人体和其所处的环境
B. 病原体、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C. 病原体毒力、数量及适当的入侵门户
D. 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 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28、感染过程中,首先出现并且是近期感染的标志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G
B. IgA
C. IgM
D. IgD
E. IgE
29、爱滋病主要传播途径是:
A. 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
B. 经水、食物、苍蝇传播
C. 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
D. 经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
E. 土壤传播
30、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
B. 经水、食物、苍蝇传播
C. 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
D. 经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
E. 土壤传播
31、炭疽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
B. 经水、食物、苍蝇传播
C. 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
D. 经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
E. 土壤传播
32、白喉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 经空气、飞沫、尘埃传播
B. 经水、食物、苍蝇传播
C. 经吸血节肢动物传播
D. 经血液、体液、血液制品传播
E. 土壤传播
33、下列不属于病原治疗药物的是:
A. 糖皮质激素
B. 抗生素
C. 干扰素
D. 利巴韦林
E. 血清免疫制剂
34、一般来说,传染病的检疫期主要是根据什么决定的?
A. 最短潜伏期
B. 平均潜伏期
C. 最长潜伏期
D. 前驱期
E. 传染期
35、人工被动免疫后,其免疫力:
A. 立即出现,持续23
B. 立即出现,持续1个月
C. 立即出现,持续3个月
D. 2周后出现,持续4
E. 3周后出现,持续4
36、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
A. 气温、雨量
B. 社会制度、经济状况
C. 地理位置、气候变化
D. 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7、接种下列哪种制剂无法获得主动免疫:
A. 活疫苗
B. 灭活疫苗
C. 抗毒素
D. 类毒素
E. 菌苗
38、属于检测管理的传染病是:
A. 爱滋病
B. 梅毒
C. 百日咳
D. 流行性乙型脑炎
E. 流行性腮腺炎
39、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使初发的症状再度出现,称为:
A. 再燃
B. 再感染
C. 重复感染
D. 二重感染
E. 复发
4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传染源?
A. 患者
B. 病原携带者
C. 隐性感染者
D. 易感者
E. 受感染的动物
41、提高人群免疫力起关键作用的是:
A. 加强营养
B. 体育锻炼
C. 预防接种
D. 防止感染
E. 预防服药
42、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
A.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B. 前驱前、发热期、出疹期、恢复期
C. 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D. 初期、极期、恢复期
E. 早期、中期、晚期
43、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此种情况属于:
A. 隐性感染
B. 显性感染
C. 重复感染
D. 潜伏性感染
E. 机会性感染
44、对于消化道传染病,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是:
A. 隔离治疗病人
B. 隔离治疗带菌者
C. 切断传播途径
D. 疫苗接种
E. 接触者预防用药
45、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此种情况是:
A. 病原体被清除
B. 隐性感染
C. 显现感染
D. 病原体携带者
E. 潜伏性感染
46、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主要取决于:
A. 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B. 病原体的侵入途径与特异性定位
C. 病原体的毒力和数量
D. 机体的天然屏障作用
E. 病原体的致病力与机体的防御能力
47、下列哪种疾病罕见病原携带状态:
A. 流感
B. 白喉
C. 流脑
D. 霍乱
E. 痢疾
48、下列哪种疾病的确诊是无法通过普通显微镜检查涂片来确定病原体的?
A. 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
B. 血液涂片检查微丝蚴
C. 肝脏脓液涂片检查阿米巴原虫
D. 皮肤瘀斑涂片检查脑膜炎球菌
E. 粪便涂片检查痢疾杆菌
49、关于传染病的治疗,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 有些中药具有抗微生物作用
B. 干扰素是一种抗病毒药物
C. 传染病的病原疗法即抗生素疗法
D. 针灸可以治疗某些疾病的后遗症
E. 治疗方案可以个体化
50、下列哪种疾病不出现潜伏性感染?
A. 结核
B. 疟疾
C. 白喉
D. 带状疱疹
E. 单纯疱疹
51、关于潜伏性感染的概念,下列哪项不正确?
A. 病原体潜伏于机体某些部位而不出现症状
B. 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显现感染
C. 潜伏性感染是重要而危险的传染源
D. 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
E. 疟疾、结核、单纯疱疹可有潜伏性感染
52、确定传染病隔离的主要依据是:
A. 最长潜伏期
B. 最短潜伏期
C. 平均潜伏期
D. 传染期
E. 症状明显期
53、掌握传染并潜伏期最重要的意义是:
A. 预测疫情
B. 协助诊断
C. 确定检疫期
D. 预测疾病的预后
E. 判断病情的轻重
54、关于病原体在传染过程中的作用,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力成正比
B. 在同一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潜伏期成正比
C. 病原体的毒力与致病力成正比
D. 病原体的侵袭力与致病力成正比
E. 在不同传染病中,能引起疾病发生的最低病原体数量相差很大
55、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如流脑、猩红热
B.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白细胞可正常,甚至减少,如布氏杆菌病、伤寒
C. 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减少或正常,如乙脑、狂犬病
D. 原虫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减少,如疟疾、黑热病
E. 蠕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常增多
56、对传染源正确的描述是:
A. 病原体已在体内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患者
B. 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潜伏性感染者
C. 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携带者
D. 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隐性感染者
E. 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57、关于传染病的治疗原则,下述正确的是:
A. 以特异性治疗为主,一般、对症治疗为辅
B. 以治疗、护理为主,消毒、隔离为辅
C. 治疗、护理与消毒、隔离并重
D. 一切为了患者的康复
E. 以消毒、隔离为主,治疗、护理为辅
58、干扰素属于:
A. 特异性免疫血清
B. 抗毒素
C. 类毒素
D. 免疫调节剂
E. 核苷类似物
59、恢复期携带者是:
A. 发生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
B. 发生于显性感染之后
C. 发生于潜伏期之后
D. 发生于潜伏性感染之后
E. 发生于隐性感染之后
60、潜伏期携带者是:
A. 发生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
B. 发生于隐性感染之后
C. 发生于显性感染之后
D. 发生于潜伏性感染之后
E. 发生于潜伏期之后
61、关于隐性感染的概念,下列哪项不正确?
A. 无或仅有轻微组织损伤
B. 无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
C. 无法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
D. 大多数获得不同程度的主动免疫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6:54: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8688991962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传染病学试题——总论部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传染病学试题——总论部分.pdf

标签:感染   病原体   传染病   免疫   传播   检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