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制度
1.保健老师具体负责幼儿园传染病疫情收集、报告、晨检、食堂卫生、免疫预防等传染病防治工作。
2.主动与疾病控制、卫生监督机构加强沟通,接受技术指导、培训、督导检查等工作。
3.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托幼机构儿童常规接种、群体性接种或应急接种工作。
4.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幼儿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的幼儿,打电话了解幼儿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原因,对疑似患传染病的,要及时报告给保健老师。保健老师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追查儿童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人的早发现。
5.在幼儿园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及时将患儿送到隔离室,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隔离室内环境、物品便于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控制传染病在园内暴发和续发。
6.积极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7.发生传染病期间,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保护易感幼儿。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按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与其他班相对隔离,不办理转园手续。
8.保健老师定期对幼儿及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传染病流行期间,加强对家长的宣传工作。
9.患传染病的幼儿隔离期满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回园(所)。根据需要,来自疫区或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幼儿,检疫期过后方可入园。
幼儿园传染病防控制度
为了确保全体教职工和幼儿的身体健康,更好地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把传染病的危害控制在最小程度,因此,经园务会议研究决定,建立传染病防控制度。
一、认真做好教师和幼儿的晨检、午检和全日观察工作
1.认真做好晨检工作。保健医生对全园教职工和幼儿进行晨检,发现幼儿有红眼病、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风疹等传染病的体症,不给入园,教职工不上班。
2.认真做好午检工作。幼儿每天中午起床后班主任负责检查幼儿有无红眼病、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风疹等传染病的体症,如有尽快带幼儿到医疗室隔离,由医生尽快通知家长带回去看医生。保育员负责消毒该幼儿的所有用品。
3.班上老师对幼儿进行全日观察,如发现红眼病、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风疹等传染病的体症,应及时带幼儿到医疗室隔离,由医生尽快通知家长带回去看医生。保育员负责消毒该幼儿的所有用品。
二、全园教职工和幼儿定期健康检查
全园教职工和幼儿定期健康检查(一年一次),发现有传染病不得入园和上班。
三、做好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的管理工作
1.饮食卫生:不吃腐烂变质、污染、过餐食物。用具、食物生熟分开,有防蝇、防蚊设备。食具每餐消毒。
2.个人卫生:
(1)不留长指甲,饭前便后洗手,饭后嗽口。
(2)教工分饭前洗手、戴帽戴口罩、穿工作围裙。教工每周剪指甲1—2次。
(3)幼儿每人一巾一杯,每天消毒一次。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幼儿饭前便后洗手。早晚用流动水洗手洗脸。
(4)幼儿饭后要漱口,早晚要刷牙。
(5)幼儿每周洗头2次,每天洗澡1次。(在家做)
(6)幼儿每天洗脚、洗屁股,洗澡和洗屁股的毛巾分开使用,每天消毒。每周剪指甲2次(周一、周四),双周周四剪趾甲一次。
(7)幼儿用的手绢或擦汗的毛巾专人专用,每天换洗。幼儿尿裤后要及时更换干净裤子,尿湿的裤子要及时清洗消毒。
(8)工作人员个人卫生:经常保持仪表整洁,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幼儿开饭前用肥皂洗手。在园内不准抽烟。
3.环境卫生:
(1)活动室地板每天三扫一拖,各种柜台每天一抹。
(2)午睡室每天一抹,每天消毒,课桌餐前消毒,清水再抹一次。
(3)玻璃每周一抹,天花板每周一扫,玩具每天一消毒,空气每天紫外线消毒2小时以上。
(4)厕所、洗手池每天一清洁、一消毒,随时冲洗大小便、保持无臭、洁白无锈。
(5)被服每周一晒,2周一洗,两防期间每周洗晒。功能室、楼梯走廊每天一扫一拖一消毒。
(6)草地每天两扫,戏水池每天一扫。
四、认真落实托幼机构的有关各项制度
1.认真落实托幼机构的有关各项制度园内一旦发生传染病,应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并启动我园传染病应急处理方案。
2.发现老师或幼儿有传染病后,应马上先到保健室隔离,再尽快到医院就诊。
3.对有传染病的老师或幼儿的所有用品做严格的消毒处理,接触者(护送的其他老师和保健医生)应严格消毒用品、衣物、双手等。
4.对全园所有大型玩具和各班的中小型教玩具进行全面消毒。
五、做好检疫工作
对接触过传染病的工作人员和所在班上的幼儿,按各种传染病的检疫期进行检疫(2----3周)。
六、健康教育
利用多种形式(活动课、宣传栏等)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工作人员、幼儿及家长的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