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更新时间:2023-06-04 16:37:02 阅读: 评论:0

第十二章 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
1.传染病总论
(1)传染过程
(2)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4)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5)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6)传染病的预防
(7)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
2.麻疹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流行病学
(3)临床表现
(4)辅助检查
(5)治疗要点
(6)护理措施
  续表
3.水痘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流行病学
(3)临床表现
(4)辅助检查
(5)治疗要点
(6)护理措施
4.猩红热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流行病学
(3)临床表现
(4)辅助检查
(5)治疗要点
(6)护理措施
  续表
5.流行腮腺炎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流行病学
(3)临床表现
(4)辅助检查
(5)治疗要点
(6)护理措施
6.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1)病因及发病机制
(2)流行病学
(3)临床表现
(4)辅助检查
(5)治疗要点
(6)护理措施
第一节 传染病总论
  传染病是由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
  (一)传染过程
  是否引起疾病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的免疫力两个因素,而产生5种不同的结局:
  1.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被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如胃酸所清除;也可被人体的特异性被动免疫所中和,如来自母体经胎盘传给胎儿的抗体;还可被预防注射或感染后获得的特异性主动免疫而清除。
  2.隐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但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体征,只有通过免疫学检查发现特异性抗原或抗体。大多数传染病中,
隐性感染的数量远超过显性感染的数倍以上。其结局多数为病原体被清除,部分成为病原携带状态,称为健康携带者。
  3.显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不但引起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引起组织损伤和病理改变,出现临床症状体征。显性感染过程中,大多数的结局是病原体被清除,并可获得稳定持久的免疫力而不再感染。仅部分病人成为病原携带状态,称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4.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体在人体内生长、繁殖,并可排出体外,但不引起人体出现疾病的临床表现,称病原携带者状态。按病原携带的持续时间3个月以下或以上分别称为急性或慢性携带者。其共同特点是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持续排出病原体。病原携带者是传染病重要的传染源。
  5.潜伏性感染
  指传染过程中,病原体与人体互相作用时,保持暂时的平衡状态,不出现临床表现,但当
机体防御功能减低时,原已潜入在人体内的病原体便乘机繁殖,引起发病。如带状疱疹、疟疾。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不排出体外,这与病原携带者不同。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包括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流行性及感染后免疫性,全部传染病均具有这些特征。这些特征是传染病与其他疾病的主要区别。
  1.有病原体 大多数已知的传染病有明确的病原体,如病毒、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等,这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仍有一些传染病病原体不完全清楚。
  2.有传染性 传染性是区别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依据。根据传染病的传染性大小和危害性不同,我国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三类。
  3.有流行性、季节性、地方性 传染病的流行形势有散发、流行、暴发和大流行。有些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有的传染病仅在某地区流行,称为地方性。
  4.感染后免疫性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显性或隐性感染机体均能对病原体及毒素产物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抗体一般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的强弱及持续的时间随不同的传染病而异。
  (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 体内有病原体、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感染他人或动物称为传染源。传染源包括病人、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病原体还可来源于非人类的传染源,如水源(霍乱)、食物源(痢疾)、土壤(军团菌病)等。
  2.传播途径 病原体可通过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方式播散。病人自身皮肤、鼻腔、口咽部致病微生物,通过局部或血流播散到身体其他部位,称为内源性播散。病原体从体外感染的方式称为外源性播散。传染病的播散途径几乎都是经直接或间接外源性播散的结果,如空气、水、食物、虫媒、血液、土壤及母婴传播,都是常见的传播途径。
  3.人群易感性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传染病的流行取决于易
感者在特定人群的比例,即人群易感性。当易感者比例增高,同时有传染源和相应的传播途径时,该传染病易爆发流行。
  (四)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传染病的流行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自然因素包括气候、温度、湿度、地理环境等,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水平以及公共卫生设施和劳动环境等方面。
  (五)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多数传染病的病程发展有阶段性,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1.潜伏期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称为潜伏期。各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仅数小时,如霍乱。长则数月、数年,如狂犬病。潜伏期是确定传染病检疫期的重要依据,也有助于诊断。
  2.前驱期 从起病至临床症状明显的时期称为前驱期。可表现为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及食欲不振等非特异症状,一般持续1~3日。起病急骤者可无前驱期。
  3.症状明显期 不同传染病各自出现其具有特征性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异常,如高热、皮疹、黄疸等。病情由轻转重,到达顶峰,然后随机体免疫力的产生,病情减轻进入恢复期。此期易产生并发症。
  4.恢复期 此期症状及体征逐步消失,器官功能逐渐恢复,称为恢复期。恢复期后如机体功能仍不能恢复正常,称为后遗症期。
  (六)传染病的预防
  1.管理传染源 对传染病病人管理必须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建立健全城乡三级医疗卫生防疫网。
  早报告:传染病报告制度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措施,必须严格遵守。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应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医疗机构报告。
  根据2004年12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传染病分3类
  甲类:鼠疫、霍乱2种。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城镇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超过6小时
  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6种。城镇12小时内,农村不超过24小时。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棘球蚴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11种。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在监测点内按乙类传染病方法报告。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1)了解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传播的有:麻疹、水痘、腮腺炎、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经虫媒传播的有:流行性乙型脑炎。
  经胃肠道传播的有:中毒性痢疾、脊髓灰质炎。
  (2)一般卫生措施:卫生处理和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的关键步骤,此外消灭老鼠、蚊
蝇,管理好家禽、家畜,对于虫媒传染病和动物源性传染病的预防极为重要。
  3.保护易感人群 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最有力武器。主动免疫保护作用可持续数年;被动免疫的保护作用时间较短。
  (七)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
  小儿时期由于免疫功能低下,传染病发病率较成人高;且起病急、病状重、病情复杂多变、容易发生并发症,所以,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极为重要。
  1.建立预诊制度 传染病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患儿预诊后按不同病种分别在指定的诊室进行诊治。
  2.疫情报告 护理工作人员是传染病的法定报告人之一。发现传染病后应按国家规定的时问向防疫部门报告,以便采取措施进行疫源地消毒,防止传染病的播散。
  3.隔离制度 将传染病病人或病原携带者与健康人和非传染病病人隔开,暂时避免接触,以防止病原体向外扩散称隔离。隔离的目的在于控制传染源,防止医院内交互感染和传染
病的蔓延扩散,便于对传染病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及周围环境小的病原体进行消毒处理,以切断传播途径。
  4.消毒制度 用化学药物或物理方法清除或杀灭由传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消毒的目的在于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的播散,防止交叉感染。
  (1)预防性消毒:对疑有传染源存在和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的消毒。
  (2)随时消毒: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物品和场所随时进行的消毒。
  (3)终末消毒:传染病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对病人、病室及用物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
  5.观察病情 急性传染病的病情进展快、变化多。护理人员应掌握小儿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规律,及时仔细地观察病情变化。
  6.卫生宣教 是搞好传染病管理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针对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向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卫生知识的宣教。
第二节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为主要表现。麻疹具有高度的传染性,每年全球有数百万人发病。近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麻疹流行,8个月之前的婴儿患病和大年龄麻疹的出现。是我国麻疹流行的新特点。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RNA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麻疹病毒在体外生活能力不强,对阳光和一般消毒剂均敏感,55℃、15分钟即被破坏,含病毒的飞沫在室内空气中保持传染性一般不超过2小时,在流通空气中或日光下30分钟失去活力。对寒冷及干燥耐受力较强。麻疹疫苗需低温保存。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6:37: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867822221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第十二章 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第十二章 常见传染病患儿的护理.pdf

标签:传染病   病原体   感染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 爆笑的笑话
    绿豆荚-三帮车视2023年3月16日发(作者:森林运动会)1幽默笑话大全爆笑经典短信幽默笑话大全爆笑1、口误伤不起呀:一次坐公交车,到某站台时,司机突然问到:有人下车么,没人我下啦!顿时车上笑做一团。2、听说你工作疯狂,难道是爱共产党,领导大家人人夸,能明白多么恨你,可否痴心改一改。(请看每句第三个字。)3、工作是苦是累,我们积极面对,干好职属分内,与同事友好相对,拿到工资问心无愧;花得自在,用得
  • 802℃幽默笑话段子
  • 795℃恋爱说说
  • 786℃五儿孝母
  • 748℃陈大惠老师
  • 426℃银行印鉴卡
  • 411℃汤姆索亚历险记梗概
  • 370℃联想思维
  • 358℃分门别类
  • 353℃译林小学英语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