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的现代中国画之艺术观

更新时间:2023-06-04 14:22:53 阅读: 评论:0

林风眠的现代中国画之艺术观
文献识别码:A
一、坚忍而伟大——林风眠非凡的一生
林风眠出身贫寒,在其幼时,既是石匠又能画几笔的父亲便教他临摹《芥子园画谱》,这是林风眠接受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启蒙教育的开端,这个快乐的学习过程使他喜爱上了绘画。后来他考入上海美术学院,1919年公费留学法国,在第戎美术学院学习一年之后,经由院长杨西斯的推荐,终于在1921年9月转学进入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并继续学习西方绘画。
1925年,林風眠回国任教于国立艺术专门学校(后更名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被迫离任后,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先生聘请他为国立西湖艺术院(后改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院长。林风眠将自己在国外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表达的研究与探索带到国内,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西艺术的文章,力求将中西融合的艺术理念传达给还较为闭塞的国人,然而却因种种原因其后半生遭遇了巨大的磨难。
在其后旅居香港的艰苦日子里,林风眠仍然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艺术理念,并将其对故乡的深情融入到创作当中。林风眠遭遇了那么多苦难,却依然能够以清醒者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故而我们能够在他的艺术创作中看到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
二、欧洲现代艺术对林风眠的影响
一百年前的欧洲画坛,现代主义流行,艺术家们大多摈弃了古典主义中照物象描摹的写实造型方式,转而探索自由表达主观意向的艺术手法。野兽派的马蒂斯和主体派的毕加索是当时最受关注的新兴艺术家。在这种环境下,林风眠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和思想,对艺术的理解和观念不再仅仅是对以往固定程式的恪守,而是更加宽广的天马行空式的想象与思考。
在这一时期,同样在法国留学的徐悲鸿选择了写实的古典主义绘画技法,而林风眠则走上了现代主义之路,并经过对中西艺术的学习自然地确立了中西艺术融合的理想。作为第一批留学西方的绘画学者,林风眠的艺术观念是在法国形成并发展成熟的,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极大影响。从西方艺术史抑或说从当今世界最前沿的艺术角度去审视中国画,这种广阔的角度是国内的传统画家们所不具备的,也正是因如此,他才能促使中国画的创新跨出如此大的一步。
当然,林风眠并非不看重造型基本功,他曾说,“我认为学习绘画的都必须先学素描,三年以后再选专业”,“而画画,我看还是由素描开始再用毛笔哕”。让造型技法为己所用却不拘泥于此,他认为艺术的精髓在于它的创造性。他拥有宽广的视野,曾答道:“我欣赏的画家各时代都不同,例如,文艺复兴时期,我喜欢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的东西,印象派的梵高、高更也很喜欢,还有莫迪里阿尼等。现代的,我喜欢马蒂斯、毕加索、达利、康定斯基等。”我们能从其画作当中看出,印象派之后的欧洲现代派对他的绘画影响还是最大的,例如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原始主义等。
三、中西融合——坚定的中国画创新者
回国任教之后,林风眠便成为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中调和论的开拓者。1926年,林风眠发表文章,通过“东西艺术根本上之同异”的比较,认为“西方艺术是以摹仿自然为中心,结果倾向于写实一方面。东方艺术是以描写想象为主,结果倾向于写意一方面”,向人们客观分析了中西方艺术之后,他认为双方都应当取长补短。在这里,中国画不仅是中国的绘画了,而是林风眠站在世界的角度平等地审视中国画。在世界艺术的坐标轴里,我们往往只能从狭隘的纵轴来研究和学习。在中国绘画史里,最开始是明代的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将西方绘画带到了中国,并且由以清代的郎世宁为代表的西方画家进行了中西合璧的尝试,但中国画无论是从内涵还是形式上,依然变化不大,还是极为传统的。林风眠毫不隐晦地说过:“在中国从明清以后,所谓‘国粹画’的中国固有方法是无可疑义地快要走入歧途了,所谓‘西洋画’的舶来
方法也不过是个嫩嫩的新芽,我以为大家争论的目标应该是怎样从两种方法之间找出一个合适的新方法来,而不应当互相诋毁与嫉视。”他认为绘画的本质就是绘画,无所谓派别,也无所谓中西。
林风眠和徐悲鸿都是那个时代坚定改革中国艺术的代表,他们也都认为我们需要从西方借取,但两人的理念并不相同。徐悲鸿认为现代中国艺术需要和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必须能体现现实,所以他提倡现实主义精神,用以革新中国艺术。而林风眠则十分看重西方自由创作的氛围,认为应学习其现代
主义的精神和艺术主张,而造型基本技法也需要掌握,但并不赞同以单纯学习西方写实主义为目的。如此看来,前者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墨守成规呢?我们不能继续只是模仿“老祖宗”,自然也不应转而去模仿西方的“老祖宗”,而应将两者嚼碎,而后吸收其中有益的成分,并变成自己的东西,进行自由的创造。由于当时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他的主张不被接受,甚至还给自己带来了灾难。
现在看来,林风眠才是走在更前面的革新者。他强调独立的意志和自由的精神,这正是我们最应该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学习的东西,也是对于中国现代艺术文化发展最具意义的方面。所以,我们今天对于林风眠的重新关注和讨论是十分重要和绝不过时的,我们需要真正去理解他的思想内核,这对于我们的民族艺术振兴始终具有指导意义。
林风眠曾在《我的兴趣》这篇小文中写道:“一方面在课内画着所谓的‘西洋画’,一方面在课外也画着我心目中的中国画,这就在中西之间,使我产生了这样一种兴趣:绘画在诸般艺术中的地位,不过是用色彩同线条表现而纯粹用视觉感得到的艺术而已,普通所谓的‘中国画’同‘西洋画’者,在如是想法之下还不是全没有区别的东西吗?”所以他认为中西艺术的本质是相同的,这样看来中西艺术的融合是合理而自然的。
作为中西融合的创新者,林风眠在构图上彻底打破传统中国绘画的或横或竖的构图章法,多采用方构图,并且完全摒弃了诗书画印结合的传统,而只在画的一角署名。中国画典型的散点透视在他这里并
没有体现,而是多采用西画的焦点透视,喜欢描绘平时可看到的特写近景,而不常采用全景式大场面,一般采用平面构成而不是“三远”构成。色彩上,他倾向于可以叠加的粉质颜料,从而画面色彩比较厚重。理念上,他认为画家如果自己不去直接体会周围的一切,而仅是对古人的构图、章法以及运笔进行描摹,则其作品是不真实的。即畫家需要到生活中去,亲身感受并加以提炼,表达出真实的感受,这样的绘画才是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在他的画作里,能看到很多中国元素,例如汉代画像砖石和中国民间剪纸皮影,亦能看到西方马蒂斯、毕加索的影响。他吸收东西方的艺术元素,运用到创作当中,为后来者开拓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苏立文评价林风眠时如是写:“当林风眠事实上放弃了油画而转向中国毛笔和水粉画时,他不仅凭其将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更为迅疾和更具自发性,而且与中国文人画家的理想更接近了,不过他的语言特色完全是当代的。”在这里我们注意到,苏立文是用“当代的”,而不是用“西方的”或“中国的”来评价林风眠的艺术语言,足以说明林风眠在其中国风格的作品中真正达到了中西融合,因此“中”和“西”的概念在他的作品中消失了。这就需要画家真正深入地对中西方绘画进行研究,得出自己的理解,方能形成自己的艺术创作。
反观普遍国人还始终沉浸在以往的辉煌传统中,固步自封,绘画中尽是对古人的模仿,创作就很难有时代感了。其次是“忘了自然”,中国画家们仍是致力于临摹古人,而极少去感知现实的一切体验。这都使画作中无法呈现画家真实的情感,这与世界现代艺术观念背道而驰,更是使艺术的美也不复存在
了。
四、结语
林风眠强调绘画的基本功训练,还要把中西绘画艺术融会贯通,为我所用,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我们需要认识到,绘画艺术的实质是用色彩、线条表现而纯粹用视觉感受到的艺术。因此,无论是中国画,抑或是西洋画,只要从这个角度去考察,它们其实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从这种艺术角度出发,当下中国绘画艺术只有产生真实的情感
进行创作,才会有真正的艺术呈现出来,而我们只有吸收中西绘画的精神,中国画才会有新的活力与前途。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14:22: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8597731899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林风眠的现代中国画之艺术观.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林风眠的现代中国画之艺术观.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艺术   中国   绘画   中西   认为   中国画   画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