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与反思
作者:鞠向玲
来源:《艺术教育》2014年第02期
关于85新潮,研究中国现代艺术的国际权威迈克尔·苏立文在《20中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一文中有一段论述:“它并非指称某个单一运动,而是多种方向运动汇集起来的澎湃大潮。艺术家们似乎倾心于所有新事物,尤其是能够与长期被隔绝的现代西方文化建立联系的新事物。”那么,这股思潮从何而来?其策源地之一——浙江美院,又是如何主动建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教学思想和学术高度的?我们从“85与一所艺术学府”学术研究展中去寻找答案。
关键词 85新潮 艺术学府
提起“85美术新潮”,美术界无人不知。而85美术新潮与一所艺术学府的渊源却少有人说得清楚。1985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始终围绕着学院发生并发展着,这一重要的历史特征与西方的艺术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彼时的西方,学院艺术已经处于相当边缘的地位,而在中国,最具创造力的艺术家却大都与学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在国内众多的学院中,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浙江美术学院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这与学院在80年代那种开放的国际视野和深刻的批判精神,以及其一直秉承的民学思想和实验精神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着彰显这种民学思想和实验精神的基本动机,2013年11月22日,由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主办的“85与一所艺术学府”学术研究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将“八五”与学院的关系置入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展览聚焦于1985年前后浙江美术学院所发生的一系列艺术事件,以作品与丰富的文献资料展示80年代艺术新思潮在这所艺术学府中的发生与发展。
鉴于很多人对85美术新潮的理解过于简单化,无论是出于匡正这种简单化的理解,还是为了多维度地再现那场艺术思潮的历史成因,此次展览都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它旨在对历史情境的重构中探讨艺术运动的历史与社会意涵,在20世纪中国艺术现代性的整体脉络中梳理学院艺术及其艺术教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