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固与《中国绘画小史》
作者:王洪伟
来源:《书与画》2019年第01期
编者按:百年前的1919,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彼时,东西方文化之争盛喧时上,在美术领域,对传统的反思与变革的力量也勃然而兴,有趣的是,他们凌利的矛头直指正统画派的开山领袖——董其昌。《书与画》杂志在“五四”百年之际,辟“艺综寻绎”专栏,分十二期采撷这段时期的艺坛往事。让读者了解百年前书画这一领域活跃的思想氛围与不碣的创作动力。
在当前的民国艺术史学研究中,滕固(1901—1941)无疑是一位备受关注的学者。他本人在诗学,艺术美学、文化学、绘画史、文艺批评、艺术考古学、方法论及学术译介等多个学术领域,都是当时的开拓者并有自己的独到建树。滕固可以说在学术观念,研究方法及研究领域方面,是一位本着开阔的学术视野积极推动中国艺术史学的现代化,能够跟随文化变革与史学潮流来善变与反思的学术奇才。他在短暂的一生中有着两次留学经历,先后引进文化史学观念和风格分析方法,并以其卓绝的毅力获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完成了多个20世纪国内艺术史界的“第一”并波及世界学林的研究成果,如《中国美术小史》(1926)是第一部有着鲜明史学观念,独特分期结构和重视“外来影响”的美术史着,《唐宋绘画史》(1933)是第一部将“唐宋”观念和风格理论引入绘画史的断代式研究;其博士论文是“第一次对这个令人感兴趣的课题所做的严肃探讨”(德国学者屈梅尔语);滕
固是最早质疑晚明画分“南北宗”之说及《画说》作者的中国学者(日本学者奥崎裕司语);他开拓性地引进沃尔夫林等人的“风格分析”方法和概念,并根据中国艺术审美的独特性加以改造;他是第一位倡导将艺术史纳入文化学范畴进行研究的民国学者;他在文化冲突语境中本着“疏通知远”的史学意识首倡中西绘画“结婚论”;他评介赫伯特·里德《艺术的意义》的专文《雷特教授论中国艺术》(1933),曾被英国学者苏立文认为是中国学者中最严肃的研究,等等,不一而足。此外,滕固还坚持创作绘画和撰写小说,他将其内在的忧郁而唯美的艺术气质和敏锐的感受力渗透于他的学术研究当中。这也使得我们在阅读他的艺术史论著过程中,时时能够感受到一种独有的情感立场和学术色彩,其中掺杂着的忧患意识显然来自他的所追求的感伤唯美主义的文艺气质。然而,由于滕固的英年早逝,加上他的很多成果也带有一定的初步探索与建构性,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艺术史学界的应有重视,实属难免,为我们留下了“但开风气不为师”的些许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