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
第一次统一监测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西方的绘画,就像春兰秋菊,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芬芳。但人们对中西
方绘画光芒的感受不同。西方绘画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任何人都可以直观感受到它的光芒;中国绘画则像天上的月亮,云遮雾绕,如果缺乏必备的文化修养则难以感受到它的光芒。
其一,关于绘画的真实性。西方绘画最显著的特点和优点就在于它的真实性,
并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画家提香画圣徒约翰牵来羔羊,激发了母羊愉快的叫声;学生在作业本上画了一只虫子,老师挥手要把虫子赶走;等等。西方画家追求“真”,研究透视、比例、明暗,其目的就是创造出足以乱真的作品。中国绘画也有足以乱真的作品,只是中国画家认为,那不过是画工不入流的画技,甚至是道士的怪诞方术。这里的“真”,依赖的是“伎”。而中国古代士大夫认为,“伎”是下乘的。儒家圣贤反复教导人们,“德成而上,艺成而下”。西方绘画的“真”,是对事物形貌色彩的如实反映,而中国绘
画理论认为,这只能够叫作“似”。只有不但对事物的形貌色彩,而且对画家的心都作出了如实反映,才叫作“真”。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轻形重神、忘形得意等等,都是中国绘画的“真”。
其二,关于斑斓的色彩。西方的油画鲜艳明快,足以令人目眩。但是在中国的
水墨山水画中,人们看到大多是数峰耸出,几棵树木;泉水远逝,瀑布高悬;山腰烟岚,山脚怪石。天是冷的,地是冻的,草是枯的,叶是落的,灰头土脸,哪里有斑斓的色彩呢?其实,在唐朝之前,中国的山水画追求色彩斑斓,以至于人们把绘画称为“丹青”。唐朝之后,有水墨山水,依然有青绿山水,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不就有斑斓的色彩吗?问题在于,中国绘画理论认为,水墨高于青绿。中国称颂水墨,把红绿金碧视为“艳俗”。
中国绘画之所长表现在许多方面,从整体上看,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绘画的丰满
性和深刻性。这几乎是中外艺术理论家的共识。英国艺术理论家苏立文指出,欣赏欧洲风景画可以不涉及政治、哲学或画家的社会地位,然而中国山水画家一般都属于有文化的上层人物,受着政治风云和王朝兴替的深刻影响,他们选择的风格常常带着政治的、哲学的和社会的寓意。中国山水画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天人合一的理念,逸人高士的情怀,萧疏清远的追求,空灵荒寒的境界,耿介拔俗的灵魂。中国绘画的丰满性与深刻性,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清气”。所谓“清气”,
是自然、社会、灵魂中一切美好事物的结晶。绘画的清气,归根到底,来源于灵魂的清高。松年说:“书画清高,首重人品。”“清”的对立面是“俗”,胡应麟说:“清者,超凡绝俗之谓。”黄庭坚说:“大丈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
王冕在《墨梅图》中说:“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两句诗集
中地表现了中国绘画的精粹,对中国绘画的内容、形式和作用作出了高度概括的说明。它可以说是中国绘画艺术自信的表达。
(摘编自杨琪《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中国绘画的艺术自信》)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真实性是评价西方绘画的重要标准,能让人误以为真的作品就是西方人公认的
佳作。
B.中国绘画理论也追求形似,认为如实反映事物形貌色彩和画家的内心世界同等
重要。
C.唐以后人们不推崇色彩斑斓的山水画,故青绿山水《千里江山图》被视为艳俗
代表。
D.中国绘画传统重视创作者灵魂的清高,认为灵魂庸俗则无法创造出超凡绝俗的
作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将中国绘画比喻为“天上的月亮”,旨在形象地表现中国绘画的朦胧淡雅之美。
B.文章二、三段采用对比论证,具体阐释了中国绘画艺术在真实性和色彩方面的
特点。
C.文章征引艺术理论家苏立文的论述,指出中国绘画的深刻性和画家的文化背景
有关。
D.文章结尾以王冕的诗句高度概括中国绘画特色,体现了作者对中国绘画的艺术
自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方绘画注重透视、比例、明暗等技法,中国画则更在乎整体的气韵而忽略艺
术技巧。
B.中国的山水画大多用笔洗练而意境深远,这体现出画家对天人合一等精神境界
的追求。
C.以线条的流动、墨色的浓淡表现画家的情感意兴,是中国水墨山水画的传统审
美特色。
D.鲁迅认为美术家的制作“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这与本文的观点有一
致性。
二、未知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足球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历史悠久。它源于我国古代的蹴鞠。蹴即踢,鞠
即球。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蹴鞠就成为流行的体育活动。如《战国策》卷八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踏鞠者。”我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宫廷活动中,均包含了蹴鞠内容。如东汉文学家李尤撰《鞠城铭》,其中载“圆鞠方墙”(圆形的鞠,方形的赛场)“二六相当”(双方各六人)等内容,又如《新唐书》载“寒食献球”,北宋《宋太祖蹴鞠图》描绘太祖、太宗和臣子们蹴鞠的场景。故宫为明清皇宫,蹴鞠亦为宫廷活动的重要内容。其中,明代宫中的蹴鞠多为娱乐活动。清代宫廷蹴鞠则以冰上竞技为主,集军事训练与游艺功能于一体,旨在增强兵士的战术意识,并培养其气量和胸襟。
(摘编自科技日报《明清宫廷里的足球运动》)
材料二
卡塔尔世界杯是动人心魄的足球比赛,也是各国文化的秀场。巴西、西班牙、
日本三国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足球风格,折射着不同的风情和理念。
巴西街头足球非常普遍,海边沙滩、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见三五人在踢球,偶
尔还有经过的路人加入踢上一脚。作为一项平民化运动,足球深受巴西人喜爱,更有不少是足球的狂热爱好者,即便在泥巴地、打着赤脚踢球,他们也会拼命地拼抢进攻。在平民化的背景下,巴西足球独创了一种契合巴西人乐观开朗精神的任加踢法,敏捷又灵气十足。任加踢法是两种艺术形式融合后的足球技巧:一种是名为“卡波耶拉”的巴西武术,另一种是桑巴舞。
日本队在卡塔尔世界杯打败强队西班牙队,但之后与克罗地亚点球大战失利,
止步16强。在赛场上,日本队员技术表现比较一致,执行度高,集体荣誉高于个
人的自由展示。在赛绩外引起外界注意的是,日本队赛后收拾整洁的更衣室和表达谢意的11只千纸鹤。在日本,球员从小就被要求训练结束后必须整理好训练场地
才可以解散,比赛后不论输赢,都要向对手鞠躬以示感谢与尊重。纸鹤寓意着人生有上升也有低谷,在体育比赛中也被用于祈祷胜利。
西班牙球员有着“斗牛士”之称,他们注重个人表现,以斗牛士的精神在球场
上驰骋战斗,有一种属于斗牛士的勇敢、自信、高贵,优雅地展现“暴力美学”。
(摘编自环球时报《卡塔尔世界杯,也是各国文化秀》)
材料三
建设体育大国和体育强国,是中国人民实现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部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足球运动,教育部联合体育总局出台了一系列校园足球的相关政策来为职业联赛与国家队后备人才提供保障。针对上层政策,各省市县中小学开始大力发展校园足球竞赛,挑选出足球“优等生”,趋向培养专业足球运动员。这种“大跃进”的发展模式狭窄单一,已经逐渐脱离校园足球发展的真正目的。
(摘编自吴相雷等《汉、唐蹴鞠镜鉴:校园足球多元化发展路径探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蹴鞠运动诞生之后广受民间及宫廷欢迎,研究者可从历代流传下来的相关文献资料、图画作品中得到启发。
B.巴西人对足球的热爱已成为一种文化,街头足球随处可见,任加踢法也充分显示了他们乐观开朗的性格特质。
C.卡塔尔世界杯中日本队赛后留下的千纸鹤,既向对手表达了尊重,更隐含着他们对此次比赛失败的深刻反思。
D.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足球运动,为此出台系列政策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但发展模式单一化的问题有待解决。
3.为建设好体育强国,我们在发展校园足球方面应该有怎样的作为?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千江有水千江月(节选)
萧丽红
晨光中,贞观终于回到故乡来。故乡有爱她的人,她爱的人;人们为什么要去
流浪呢?异乡、外地所可能扎痛人心的创口,都必须在回得故里之后,才能医治,才能平复。
一辈子不必离乡的人,是多么福分;他们才是可以言喻幸福的人——当车停门前,贞观抬头来看,整个人忽地跌撞撞下了车。
贞观今晚是第五夜在柩前守灵;白烛、白幛、白衣衫,连贞观的人亦是白颜色。
地下铺着草席,贞观叠脚跪坐于上,抬头即见着大舅众人;银山是长房长孙,
按礼俗,大孙向来当小儿子看待,银山因此是重孝;贞观有时传物递件,不免碰触着他身上的重重麻衣,手的感觉立时传进心底,像是粗麻划着心肌过去——自第三晚起,阿妗①们即开始轮换着回房小歇一下再来,地母、姨、姨丈等人亦是;说来
贞观是外孙女儿,更可以不必守到天亮,然而这几晚,她还是不歇不困,行孝子孝孙的重礼。
贞观三岁时,她母亲生了弟弟;她从那岁断奶起,住到外婆家。
三岁的事,已经不能清楚它了,可是此时想起来,她还能记忆:四五岁时,睡
在外婆边,天寒地冻的,外婆摸黑起来泡来麸、面茶,一口一匙喂她——
上小学以后,贞观才正式回家住;外婆知道她从小爱吃绿豆汤,五月、六月、
七月,长长一个夏天,伊都不时叫煮绿豆。小学时代,下课还得排队回家,老人家就守在这边大门口,看一队队的小人头,等辨认出她,就喊着名字,叫她进去吃——
亲恩难报,难报亲恩——想到这里,贞观干涩的眼珠,到底还是渗出湿泪;原来——中国人为什么深信转生、隔世;佛、道两家所指的来生,他们是情可它有!若是没有下辈子,则这世为人,欠的这许多的恩:生养、关顾以及知遇的恩,怎么还呢,怎么还?
上次回来过年,也是在这个屋厝里,她帮老人和大妗做祭祖用的红龟粿,模具
千只一样,都是寿龟的图案,拿来放在染红的米粿上,手随势一按压,木模子就印出一只只的红龟来;她将它们排在米箩上,一只一只的点着——三妗一旁拿着铰剪,沿着粿的形状,一边剪贴叶,一边抹生油,叶是高丽菜的叶;银蟾则半蹲地上,以小石捣花生。
小石杵一捣一舂,花生粒就迸跳来去,有些甚至喷出外面地上;银蟾又要捡,
又要捣,左手不时还得围拱住半个石臼面,免得跳出来太多……如此没多久,倒捶着自己的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