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讲 中国古代小说概述
一、小说的概念和特点
1.什么是小说?
小说,文学体裁之一。它是用散文的形式来表现叙事性的内容、以人物塑造为中心,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具体的生活场景来反映社会生活和思想情绪的文学样式。
2.小说的基本特点: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细致而多方面地刻画人物性格;小说可以多方面地、细致入微地刻划人物性格,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 ,展示人物形象之间的复杂关系。
(2)生动而完整地叙述故事情节; 小说必须具有完整或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3)充分地、多方面地展现人物活动的环境。
小说可以调动各种表现手法,生动地表现人物活动的环境,包括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生活场景。
在小说的三要素中,“人物”是处于中心位置的要素。人物的活动构成了“情节”,而人物活动的场所也就是“环境”。
与其它文学样式相比,小说具有思想容量大的特点,可以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古代小说发展概况
1。“小说”名称的形成。
“小说”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杂篇·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小说”是“小语浅说”的意思,指那些琐碎的言谈和微小的道理,并非文体概念。
东汉桓谭的《新论》中最早将“小说”作为一个文体概念加以阐述:“合丛残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修身理家。有可观之辞。”这种“短书”,是一种具有一定故事性和虚构性的散文文体。但桓谭说的“小说”,与我们今天的小说,在文体特征上是有较大区别的。
“小说”的概念,是伴随着小说创作和小说文体的发展,逐渐形成的。
2.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脉络。
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上古秦汉魏晋南北朝阶段:从上古到秦汉魏晋南北朝,中国的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仅粗具规模,尚未成熟,但其内容和形式对后代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一阶段中,小说由口头传说到局面记载,由分散混同在子书氏逸史之中,到专书记录故事人物。初步形成了小说特有的文体特征,为下一阶段的小说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五代阶段:在唐、五代约三个半世纪的时间内,小说得到极大发展。尤其是传奇小说的兴起和繁荣,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的成熟,因为它已超出了记录传闻逸事的范畴,而成为文人有意识的创作。唐小说与唐诗并称一代之奇,成为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阶段。
宋辽金元阶段:宋元话本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崭新阶段。话本就是“说话艺人”的底本。“说话”是宋代民间娱乐场所中的一种伎艺,有着广大的听众群。“说话”的脚本和记录
稿,成为最早的“话本”。话本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以当时口头语言——白话为表述语言的小说体裁的形成。
明清阶段:明代与清代是中国古代小说繁荣昌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以宏大的场面和细致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等长篇巨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短篇话本、拟话本小说大量刊行,“三言”“二拍”是其中的优秀代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把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创作,推向了顶峰。
3.小说发展的基本规律。
中国的小说是来自民间的,中国小说的每次发展、进步都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学习,参与、加工民间创作而取得的。群众创作与文人创作结合的特点,决定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如注重故事情节,绘声绘色的描写等。
古代小说是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愿望的反映。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是中国小说在创作上的重要特点。即使是志怪小说、神魔小说,也同样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这是小说的生命力所在。
中国小说是在封建统治文化的压迫摧残下艰难成长发展起来的。小说在古代受到轻视、指斥和禁毁。中国小说一方面受到正统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遏制;另一方面,小说也是在对正统思想文化的反抗、突破中发展起来的。
第二讲 小说的萌芽与成长
一、小说的起源
(一)小说起源于神话
1.神话传说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
中国的小说,也和世界各国一样,是从神话传说开始的。有人说我国小说有很多起源,如寓言、史传、诸子散文等等,其实源只有一个,那就是神话传说。神话是把神人化,传说是把人神化。神话是一切人类文化的起源,我们说神话是小说的起源,并不仅仅是指广泛意义上的源头,而是说神话与小说有着直接的派生关系。这是由于:
神话与小说的关系
(1)神话传说为小说的孕育和产生作了最初的准备;
(2)神话传说以其积极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给予后世小说以重大影响;
(3)神话传说中的一些题材和故事,常常为后世小说所吸取。
(二)先秦寓言、史传文学对于小说形成的作用。
小说起源于神话,但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寓言、史传对小说的产生成型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1.寓言虽然不是小說,但它的故事本身富有小說意味,影响了后来小说的产生发展,并艺术手法上为小說刨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寓言的目的在表达观点阐明道理,但采用的手段是叙述故事。在叙述性、故事性与小说是相同的。
(2)寓言的叙事与史传不同,作者往往有意识的进行虚构。在故事的虚构性上,寓言和小说是一样的。
(3)先秦寓言的故事内容,有不少成为后来小说的题材来源。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說”和“志人小說”,都曾采用和改编先秦寓言中的故事、傳說。
2.史传文学对于小说的影响:
(1)史传文学在复杂事件的组织、故事情节的叙述、人物形象的描写、思想主题的提炼等方面积累的艺术经验,为后来的小说家所吸取借鉴。
(2)史传中丰富多彩的历史故事,成为后来历史小说的题材。
(3)史传文学重视对史实的真实反映,以史为鉴,关注政治的传统,对中国古代小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先秦两汉小说发展概况
(一)《穆天子传》《燕丹子》《琐语》等逸史传说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逸史在从神话到小说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穆天子传》记载穆王周行天下之事,在正史简单的记录之外增加了许多细节,特别是会见西王母以及王美人盛姬之死,
颇多故事性。《燕丹子》写燕太子丹派荆轲刺秦王之事,《战国策》和《史记》均有记载。《燕丹子》不是简单地复述史书上的内容,而是增加了细节描写,突出了燕丹这个复仇者的形象。被明胡应麟称为"古今小说杂传之祖"(《四部正讹》)。
成书于东汉的《吴越春秋》《越绝书》主要叙述吴越争霸的故事。《越绝书》比较松散。内容驳杂。而《吴越春秋》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引人入胜。在体例上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史书的特点,是历史演义小说的雏形。书中的许多故事荒幻离奇,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影响了后来的志怪传奇的创作。
(二)《山海经》等地理博物书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山海经》是战国时期一部记录巫术知识的“巫书”,也是一部地理博物书。它记载了一些原始神话和历史地理传说,是我国古代保存 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山海经》中的神话虽然是片断的,但不少故事已具有清晰的轮廓,有的经过缀合,甚至可以得到相当完整的故事和形象,如夸父逐日,大禹、帝俊和西王母的传说,以及圣地昆仑山的神奇景象等。《山海经》激发了后人的想象,并在书籍体制上对后来的志怪小说产生了影响。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一向不被认为是小说作品,其中所载故事虽多系当时的真人真事,但往往有完整而曲折的情节,对魏晋南北明小说不能没有影响。
(三)《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小说十五家
汉代以后的小说 《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小说十五家,都已亡佚。但根据佚文,参考班固的自注和其他资料,仍可得到这十五家小说内容的大致轮廓。其中,近似史书的四种:《周考》、《表史子》、《天乙》、《臣寿周纪》;近似子书的七种:《伊尹说》、《鬻子说》、《师旷》、《务成子》、《宋子》、《待诏臣饶心术》、《百家》;方士书四种:《黄帝说》、《封禅方说》、《待诏臣安成未央术》、《虞初周说》。这些书实际上出自方士之手,有些可能具有记叙故事的性质。
西汉学者刘向写作的《列仙传》,是汉代方仙思想的产物。书中记载了毛女、赤松子等神仙的事迹。虽称传记,实为虚构。《列仙传》对后来的仙传类型的小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古代小说的初步形成
小说在魏晋南北朝初具规模,奠定了中国小说的基础,并出现了一批著名的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对后代的小说、戏曲产生了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