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统编语文三年级下2 燕子(教案)

更新时间:2023-06-04 05:51:58 阅读: 评论:0

2 燕子
文本分析
本文节选自郑振铎的《海燕》。这是一篇轻快伶俐、韵味无穷的散文。它用准确传神的语言,为读者描绘了燕子的可爱、机灵,创造出清新明丽的意境,富有诗意的美。一美,美在语言,精妙绝伦。《燕子》一文短小精悍,语言清新,不多的言辞却如诗如歌,有生动的比喻,有形象的拟人,有整齐的排比,有优美的长句,也有精练的短句。二美,美在交融,相映生辉。本文将燕子和春天交织起来描写,将燕子活泼机灵的形象、燕子赶来添趣、燕子飞行轻快和燕子休息的美态,都置于春天这一大背景之中进行描写。三美,动静结合,相得益彰。文章写燕子外形,是客观静态;而“赶来”添趣,在天空中飞掠,则为动态描写。文章结尾由动及静,勾画出一幅恬静、淡雅的燕子休息图。
针对本文语言、意境、形象方面的特色,教学时应以读贯穿课堂,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从而更好地体会感受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和春天之美的赞赏之情。此外,要引导学生欣赏语言,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在“品”中培养学生的语感,熏陶学生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伶、俐”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散、杆”,会写“凑、拂”等13个生字,会写“乌黑、活泼”等15个词语。
2.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背诵第13自然段。
3.积累“剪刀似的尾巴”等短语,体会文中优美生动的语句并摘抄。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生气勃勃。
2.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优美,感受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换词比较、想象画面、反复朗读等多种方式,体会文中重点句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初步感知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小燕子的。
3.初步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优美。
1.引导学生运用所积累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
2.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小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生气勃勃。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谜语,激发学生兴趣。
小小姑娘穿黑袄,尾巴像把小剪刀。屋子造在房梁上,捕捉虫子本领高。(打一动物)(谜底:燕子)
2.出示燕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对燕子的了解。
燕子 燕子是一种候鸟,体小,翅膀尖而长,尾巴分开像剪刀,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常在人家屋檐下用泥筑巢居住,吃农作物上的害虫,是益鸟。燕子总是和春天一同来临。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过渡:是啊!一到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就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眼中的燕子长什么样?看到燕子你联想到什么?(学生自由表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郑振铎先生写的一篇文章,去看看作家笔下的小燕子有多么可爱。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作者。
郑振铎1898—1958) 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作家、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也是著名的收藏家、训诂家。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7年,他出版了《中国文学研究》三册。
2.自由朗读课文,按要求自学生字、新词,比一比看谁学得最快。
1)自由读文,圈画出不会的字音、难懂的词语。
(2)通过查字典,弄明白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3)说一说你如何记住这些生字词。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còu      xínɡ  lüè  ǒu ěr zhān  juàn
xiān hén línɡ     yànɡ xián sǎn   ɡān
多音字:
sǎn  散漫 散光 散文 散兵游勇
sàn  散播 散会 散落 烟消云散
ɡān  旗杆 杆塔 电线杆
ɡǎn  笔杆 枪杆 杆秤
形近字示例:
凑(紧凑)——揍(挨揍)     拂(吹拂)——佛(仿佛)
翼(羽翼)——冀(希冀)     掠(抢掠)——晾(晾晒)
沾(沾染)——粘(黏液)     倦(倦意)——圈(圆圈)
◆部首归类:
亻:偶(偶遇)——伶(伶仃)——俐(伶俐)——倦(疲倦)
疒:痕(伤痕)——痛(疼痛)——疗(治疗)——疾(疾病)
◆识记提示:
根据形声字的形旁、声旁,形近字的不同偏旁,字的结构加深记忆。
4.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教师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提示:
[凑] 左部窄且偏上;右部横间距匀称,撇、捺充分伸展,末笔是点。
[聚] 注意穿插,“又”末笔捺改点;下边部分的笔顺依次是撇、竖、撇、
捺,第九笔平撇压横中线,第十笔竖压竖中线。
[倦] 左窄右宽,大致等高。右边的长撇从竖中线起笔,比左边的撇略高,长撇和捺要写得舒展,竖弯钩收笔于捺脚内侧。
[痕] “疒”,首笔点在竖中线上,点、提紧挨竖撇;“艮”偏右,第八笔横压横中线上,第九笔竖提靠近竖中线,末笔捺要舒展,超出“疒”右端,与右边长撇呼应。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及个别指导,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示自读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3)圈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加以理解。
2.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不理解的语句,有的问题可在小组内解决,组长归纳组内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
3)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集体交流。
(1)课文每个自然段都是各不相同的画面,你会给这些画面取什么名字?(示例:燕子外形图、春光燕子图、燕子飞行图、燕子休憩图。)
2)根据你取的名字,说说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课文是按照由近到远的顺序,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5:51: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8291181895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统编语文三年级下2 燕子(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统编语文三年级下2 燕子(教案).pdf

标签:学生   课文   中线   描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