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内蒙古的导游词

更新时间:2023-06-04 05:05:31 阅读: 评论:0

介绍内蒙古的导游词
【篇一:内蒙古导游词】
\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园位于鄂尔多斯高原南部,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境内的甘德利敖包之上。1219年和1226年,成吉思汗两次西征.。当他率部路过此地时,深为这里的秀丽景色所吸引,曾在马上赋诗加以赞美,并把这里选作自己的葬身之地。从此,这里便被叫做“伊金霍洛”,意为“主人的陵园”。
陵园占地面积约55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建筑雄伟,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族风格。建筑分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6个部分。
成吉思汗陵的主体是由三个蒙古包式的宫殿一字排开构成。三个殿之间有走廊连接,在三个
蒙古包式宫殿的圆顶上。金黄色的琉璃瓦在灿 烂的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圆顶上部有用蓝色琉璃瓦砌成的云头花, 即是蒙古民族所崇尚的颜色和图案。
中间正殿高达26米,平面呈八角形,重檐蒙古包式穹庐顶,上覆黄色琉璃瓦,房檐则为蓝色琉璃瓦;东西两殿为不等边八角形单檐蒙古包式穹庐顶,亦覆以黄色琉璃瓦,高23米,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极显蒙古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
正殿正中摆放成吉思汗的雕像,高5米,身着盔甲战袍,腰佩宝剑,相貌英武,端坐在大殿中央。塑像背后的弧形背景是“四大汗国”疆图,标示着700多年前成吉思汗统率大军南进中原,西进中亚和欧洲的显赫战绩。后殿为寝宫,安放四个黄缎罩着的灵包, 包内分别供奉成吉思汗和他的三位夫人的灵枢,灵包的前面摆着一个大供台,台上放置着香炉和酥油灯。这里还摆放成吉思汗生前用过的马鞍等珍贵文物。
东殿安放着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及其夫人的灵柩。自窝阔台及其长子之后,蒙古族皇帝都是拖雷的子孙,所以其地位极为显赫。
西殿供奉着象征着九员大将的九面旗帜和“苏勒定”。苏勒定即为大旗上的铁矛头,成吉思
汗南征北战中,用它指挥过千军万马,传说成吉思汗死后,其灵魂便附在其上,因此在蒙古人民的心目中,苏勒定是十分神圣的。
在正殿的东西廊中有大型壁画。主要描绘了成吉思汗出生、遇难、西征、东征、统一蒙古各部等重大事件。壁画还表现了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统一中国,定都北京,于公元1271年正式改国号为元,并追封成吉思汗为元太祖的盛况。 这里最热闹、最隆重的日子,是每年农历三月十七;这一天是成吉思汗建立不朽战功的日子,要举行隆重的祭奠“苏勒定”大会。
如今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内有10个世界第一:成吉思汗陵旅游区是世界公认的最大的蒙古族历史文化旅游景区;天骄大营中的“天下第一包”是世界上最大的蒙古包;新落成的气壮山河门是世界上最具蒙古族特色的“山”字型门景,该门景主要体现的是成吉思汗开天辟地的伟大壮举;铁马金帐是世界上唯一完整展示成吉思汗军阵行宫的大型实景雕塑群,再现了成吉思汗戎马一生,征战南北,横跨欧亚,气势磅礴,创建伟业的历史画卷;亚欧版图是世界上最大的展示蒙古帝国横跨亚欧的疆域图;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世界上唯一收藏、展示、研究蒙古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长达206米的《蒙古历史长卷》油画是世界上
最长的油画;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是世界上唯一以蒙古文字(汗)为造型的建筑;达尔扈特人是世界上唯一近800年来世代祭祀成吉思汗的守陵人;成吉思汗陵是世界上
唯一保留祭祀文化最完整的成吉思汗祭祀场所。
响沙湾
内蒙古鄂尔多斯境内,有一处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这就是“世界罕见,中国之最”的银肯响沙,俗称响沙湾。它位于达拉特旗南部,库布其沙漠的东端,周边延绵的沙山层层叠叠,形成一幅壮观的沙海奇景。人们常说“鄂尔多斯人能歌善舞”,甚至连沙子都会唱歌。响沙居中国各响沙之首,被称为“响沙之王”。响沙湾沙高110米,宽400米,面临大川,背风向阳坡,地形呈月牙形分布,形成一个巨大的沙丘回音壁。
站在沙丘的高处放眼望去,茫茫大漠沙丘滚滚,如金波荡漾,十分壮观。这就是内蒙古三大沙漠之一的库布其沙漠,总面积达16000平方公里,库布其是蒙古语,汉语为“弓弦”的意思,如果把库布沙漠比喻为一张弯弓,响沙湾就是这“弓上之弦”。银肯响沙的传说很多,但大都分传说都与藏传佛教寺庙有关。传说之一是:有500名喇嘛正在召庙中奏乐祭
典,忽然狂风骤起,漫天的飞沙走石将召庙埋没。传说之二是:当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骑驴驮着沙袋子不慎解口,一夜之间沙子埋没了这里的一座寺庙。人们滑沙听到的鸣沙的响声,好像是喇嘛们在地下奏乐和诵经的声音,这个传说的普遍性代表了当地蒙古族聚集所产生的文化效应。传说沙下埋着一座叫“银肯召”的召庙,真的有没有银肯召这座召庙呢?这是一个谜。
响沙大漠如梦如画,晨曦时波光粼粼,五彩纷呈,夕阳下大漠孤烟,美不胜收。置身其中,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那一份让灵魂宁静的温馨。响沙湾对面山顶上的蒙古大营,为游客提供了一流的食宿条件和娱乐场所。住蒙古包、吃手扒肉、品尝鲜奶与鄂尔多斯美酒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到响沙湾艺术团为您献上的鄂尔多斯民族歌舞及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婚礼表演。那悠扬的歌声,那动人的舞姿,那感人的场面,让您不由自主进入“酒不醉人歌醉人”的境界。
美岱召
美岱召位于呼包之间的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坐落在广袤肥沃的土默川平原上。它背倚阴山,南临黄河,气势雄伟,风格独特,是内蒙古自治区建立最早、保存较为完整的
藏传佛教寺庙类古建筑群。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美岱召始建于明代中期,是由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俺答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主持修建,这也是他们主持兴建的第一座城寺结合的建筑。初为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阿勒坦汗受封为明朝的“顺义王”后,这里即一度成为“大明金国”的都城,明朝赐名“福化城”、“灵觉寺”。因三世达赖喇嘛、四世达赖喇嘛都曾与此“城寺”有缘,这里也一度成为蒙古地区最早的藏传佛教弘法中心。
美岱召总体布局为不规则的正方形,占地面积为6.25万平方米,现存古建筑250多间,四周有高厚城墙,墙体为夯土结构,内外表面砌以石块,高为4-5米。城墙上部为垛口,四角筑有重檐角楼。正面为城门,城门上方镶嵌有一块石匾,上面记载了阿勒坦汗之孙媳五兰妣吉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盖起灵
觉寺泰和门一事。这也是美岱召遗存非常宝贵的文字实物资料。美岱召整体似一座壁垒森严的堡垒。
大雄宝殿显示出蒙、汉、藏三种形式相结合的建筑风格。大雄宝殿为三座重檐歇山式建筑,
它的东西南三面围有藏式白墙,墙上有八思巴文的六字真言图案装饰。进入大门,前殿为经堂,宽敞明亮,它的外观虽为二重檐式,但内部并不分层,借用上层正面窗户来采光,顶部为天花板,中部为一八角藻井,四壁绘有十八罗汉等壁画。由经堂进入主殿,殿内同样不分层,20多米高的金柱一贯到顶,巨大的金柱上用沥粉贴金绘制五爪盘龙。殿内四壁满绘壁画,从腰线部分到天花板,场面宏大,构图丰满,异常精美。壁画中的众多人物以及他们丰富多采的服饰、器物等,都是研究16、17世纪蒙古人生活习俗、崇佛、服饰方面极为重要的资料。这些壁画还是难得的明代艺术珍品。
大雄宝殿之后是三佛殿。三佛殿矗立在一个正方形高台上,是一座歇山式三层楼阁式建筑,因殿内供有“竖三世佛”即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所以称其为“三佛殿”。又因房檐及顶部覆有绿色琉璃瓦,俗称琉璃殿。琉璃殿的四周墙体涂白,格调淳朴,二楼的四壁绘满了佛和菩萨,全部是明代的作品,与藏传佛教寺庙的壁画大有不同。
大雄宝殿东侧有一座二重檐歇山顶式的庙堂,称为太后庙。庙内无塑像,只有一座覆钵式檀香木塔,高约3米,雕刻精美,据说,塔内安放着阿勒坦汗夫人三娘子的骨灰。三娘子曾
为阿勒坦汗及其子孙共四代“顺义王”夫人。她死后,第五代顺义王及其后人、臣民便尊称其为太后,故此庙俗称太后庙。地宫内发现骨灰、腰刀、靴帽、盔甲等与三娘子有关的珍贵文物,殿内置陈列柜逐一展示。殿内还绘有很多生动鲜艳的壁画。
美岱召也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乌兰夫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和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美岱召对外开放后,“城寺”内东北院落辟为乌兰夫革命活动旧址,现还存有乌兰夫早期从事革命活动所使用过的行李、锅灶、炕桌、油灯、衣箱柜、藤椅、笔砚等物品,并陈列乌兰夫工作照片、铜像。这个院落,成为美岱召内一处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
  五当召
武当召距包头市区54公里,是内蒙古最大一所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近300多年的历史。它在历史上不仅是藏传佛教的高等学府,而且也是清政府享有特权的政教合一寺院,以其学问高深,戒律严密成为著名佛教学府而闻名于世。
松蟠空,溪水清流,与白壁朱门的庙宇建筑相掩映,风景十分幽美,为包头市附近游览胜地。
武当召是喇嘛教文化遗产的一座宝库。庙宇寺内所存文物丰富,现存金铜佛像近400尊,唐卡1000幅,瓷器近百件,壁画面积达1200平方米,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反映出武当召深邃的文化内涵。1973年,武当召被确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列为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它也是内蒙古重要的4a级景区之一。
  昭君墓
昭君墓,又称“青冢”,蒙古语称特木尔乌尔琥,意为“铁垒”,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呼清公路9公里处的大黑河畔,是史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汉朝明妃王昭君的墓地。
昭君墓,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君墓,是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墓体状如覆斗,高达33米,底面积约13000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
昭君墓,因被覆芳草,碧绿如茵,故有“青冢”之称。青冢兀立、巍峨壮观,远远望去,显出一幅黛色朦胧、若泼浓墨的迷人景色,历史上被文人誉为“青冢拥黛”,成为呼和浩特的
八景之一。
在中国历史上,王昭君是一位献身于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民间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数千年来,她的传说、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自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咏唱昭君、抒发情感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更是多不胜数,形成了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
昭君墓墓前为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策马并骑的青铜塑像,还有董必武的题咏诗碑,诗云“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抒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后院陈列着清代以来有关昭君墓的碑刻。
昭君墓占地1.3公顷。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与中原地区汉代帝王陵墓的形制颇近。第二层平台及墓顶各建有一亭。伫立墓顶,极目远眺,阴山逶迤峥嵘,平畴阡陌纵横,墓草青青,古木参天。
昭君墓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曦或晚霞的映照,墓地的景色似乎时时都有变化。民间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峰,午如钟,西如从”,更增添了昭君墓这一塞外孤坟的神秘色彩。
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曾写文说:“王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大召
在呼和浩特市的老城区内,名胜古迹甚多,这里堪称“庙宇林立、比似佛国”,素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免名儿召”之说。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的大召寺与其毗邻的席力图召、五塔寺、乃莫齐召、观音庙等,不仅是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5:05: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8263311894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介绍内蒙古的导游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介绍内蒙古的导游词.pdf

标签:蒙古   历史   文化   建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