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A卷

更新时间:2023-06-04 04:20:34 阅读: 评论:0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 (2016八上·东台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各种形式的周刊、杂志,分类细密的专业报刊,不断出现,真有风起云涌之势。
B . 参加了今年中考作文阅卷的张老师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令人担忧,很多文章语句不通、表意不明、层次不清,文不加点的低分作文也越来越多。
C .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新知识,使自己获得创新的动力和源泉。
D . 面对梅里雪山扑朔迷离的天气,登山队员们进退两难。
2. (2分) (2017七上·滨州月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 . 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 . 今日,中国读者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的追念。
D .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 (5分)(2017·杭州模拟) 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________ , ________。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②蒹葭采采,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诗经.蒹葭》)
③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________ , 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④要毕业了,惊觉时光飞逝, 虽还少不更事的我们,也要做胸怀天下、勇于担当的少年,要有《岳阳楼记》中范仲淹那样“________ ,________”的胸襟与抱负。
⑤杜甫曾写过“孤城早闭门”的佳句,但气势的雄浑不及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________ ,________。”
⑥暑假去大西北旅游,火车路过大戈壁,傍晚时分,看到太阳圆圆的,像个大红灯笼在天边漫漫往下
沉,远处的炊烟袅袅上升,一条黄河缓缓流淌,不禁让人想起:________ , ________。(请用王维的《使至塞上》诗句填空)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4分)
4. (4分) (2018九上·天台期中)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ù________立旷野,苍qióng________弥漫着难言的静穆;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飘散着淡淡的花香。繁星满天,层林尽染,江水东逝,天地间yùn________含的灵气默默不语。仰首星空,独步林蹊,行吟岸侧,人的性情完全可以尽情挥洒。灵气与性情,穿越了时空,gèn________古以来,二者就是人们歌咏的永恒主题。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0分)
5. (10分) (2016七上·莱芜期中) 今年我们学校在初一各班开展了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条主题标语。
(2)请你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家是冬季里的一轮太阳,它温暖了一颗颗冰冷的心。
五、课内阅读 (共1题;共8分)
6. (8分)阅渎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赵襄子学御
赵襄主①学御于王子期②。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日:“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日:“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③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④。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②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③调:协调。④进速致远:跑得快、奔得远。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词。
①三易马而三后________
②此君之所以后也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
(3)赵襄主为何“三易马而三后”?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六、课外阅读 (共1题;共12分)
7. (12分)(2017·天水)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知而不争,不可谓。争而不得,不可谓。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1)根据课文,将选文中空缺的内容补全。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吾义固不杀人________
②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
③子墨子之守之守圉有余________
④吾知所以距子矣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②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4)下列划线词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以:将以攻宋臣以王吏之攻宋
B . 为:父子何命焉为以牒为械
C . 于:胡不见我于王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D . 去:去过怀乡委而去之
(5)公输盘与楚王放弃攻宋的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
8.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
江德斌
①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个小高潮。《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
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据2月20日《新京报》)
②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地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或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给观众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的首播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乃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
③《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起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但大多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在生活里、工作之余,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
④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回忆,带
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在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之际,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
⑤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财富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却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社会太浮躁,希望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
⑥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只是偏重于介绍图书和作者、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⑦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好评,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烦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
(选自《中国青年网》,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⑦段中划线字“这”指什么?
(4)结合全文说说《朗读者》为什么会获得成功。
9.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路,在没路的地方
有个喜爱摄影的朋友,他镜头下的摄影作品总是那么与众不同,他的视角总是那么的令人击节称奇。面对他的
一叠叠获奖证书和一尊尊艺术摄影大赛的奖杯,作为他的朋友,我们讨论过好多次有人说,是他的相机好。有人说,是他的艺术功力深。也有人说,是他的运气好,那么十几个风景名胜区,还不整天都是游人如蚁?但有的人运气不好,要么去晚了,或者是去早了,总之与自己所需要的景物总是失之交臂,就像登泰山看日出,有的人去了,但偏偏赶上了阴雨天,有的人去了,却恰恰遇上了大雾天。但我们这位朋友总是运气好,他要拍摄蓝天,就有片片白云;他要拍摄秋色,就有树树红叶……”
我们羡慕地说:“拍摄照片,你相机好,运气也好,所以你的摄影作品好。”他听了,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拍摄作品,跟运气有什么关系呢?好吧”,他神秘一笑,“下次外出拍摄,我带你们一块去。”
不久,我们果然就有了一次共同外出游历的机会。在那里,我们一群人生怕错过了一个风景点,七嘴八舌地纷纷向导游小姐询问如何才能平安、快捷、全方位地游览每一个风景点。但那位搞摄影的朋友却对这一切漠不关心,根本不怎么理睬那些导游小姐们,只是和一群坐在景区山脚下的本地山民们套近乎,和他们兴致勃勃地谈笑,对着巍峨起伏的大山指指画画,当我们前呼后拥地跟着景区的导游就要登山时,他笑着跑过来了,高兴地举着一张画满点点线线的纸说:“想拍摄最美照片的可以跟我走!”
我们都诧异地说:“怎么能跟你走?那些最美的地方不是一个一个的风景点吗?不去风景点,哪里才能拍摄到最美的风光照片呢?”
他笑了说:“大家都去的地方,哪能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呢?最好的风景,就在那些人迹罕至处啊!”有人低声嘀咕着问他:“你要去的地方有路吗?”
“路?”他朗声大笑说,“有路的地方我从来不去!”
“你要去的地方危险吗?”又有人嘀咕着问他说。他笑了说:“当然危险了,不危险怎么能有出人意料的风景呢?”大家都不说话了,只是静静地望着他。他仿佛突然想起一件什么事情来,迈步走到我的面前,然后把挂在他脖子上的数码相机取下来挂到我的脖子上,把我那台老掉牙的相机挂到他的胸前挥了挥手说:“朋友们,看我们谁能拍摄到最美的作品!”然后就一个人攀巨石,劈荆棘,离开我们和导游走了。
两天后,在景区山脚下的宾馆里,当我们每个人都亮出自己的摄影作品时,我们都被他作品中的那种峻奇、壮美和恢弘惊呆了,连这个景区的所有导游和经理都难以置信:自己的景区难道还有如此秀美的风光?
在大家的一片惊奇和啧啧称赞里,朋友轻描淡写地说:“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方。”
我听了,心里豁然一亮,是阿,熟悉的地方没景色,在人生的旅游图上,有多少人是敢于跳出人生的固定路线,而给自己的人生另辟蹊径的?我们都是循着前人的脚印走,看前人欣赏过的一个个人生景色,如何能让自己的生命活出与众不同的况味呢?
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人生常常是这样!
(选自《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作者:李雪峰)
(1)阅读全文后,围绕“我们”和朋友对摄影的不同表现,在方格中补全故事内容的概括。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4:20: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823634649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A卷.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2021年中考语文一模试卷A卷.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读者   朗读   文化   观众   文字   下列   节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