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安市肥城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
1. (2分)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 这部学术专著,使李教授花了多年心血,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B . 老胡虽然年过花甲,但还是少不更事,书呆子气十足。
C . 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厝火积薪,后果不堪设想。
D . 学习上他从不满足,总是得陇望蜀,不断探索新的领域。
2. (2分) (2017七下·江阴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篇,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B . 为了避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并加以改正。
C .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
D . 增强法律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3. (5分) (2017七上·浦东期中) 默写
(1) ________,树头花落未成阴。(《宿新市徐公店》)
(2)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饮湖上初晴后雨》)
(3)荡胸生层云,________。(《望岳》)
(4) ________,脉脉不得语。(《迢迢牵牛星》)
(5)夕日欲颓,________。(《山川之美》)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8分)
4. (8分) (2017七上·徐州期中)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划线的字注音。
mìqīcùfù
静________________斜花团锦________翻来________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和着落咄咄逼人人迹罕至
四、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
5. (5分) (2016七上·澄海期末) 依照例句仿写。
例句:书籍是梯子,它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五、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6. (12分)(2019·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板桥诵书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
激,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①古人之奥区②,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诵之。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注释】①赴:这里是探求的意思。②奥区:奥妙的境界。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幼时殊无异人之处 /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 . 虽长大,貌寝陋 / 虽千里不敢易也
C . 人咸易之 / 寒暑易节
D . 或当食忘匕箸 / 或异二者之为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诵之
(3)从板桥诵书的故事中,你得到什么感悟?
7. (17分)阅读课外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天石砚铭(并序)
[宋]苏轼
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觳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先君③日:“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④也。”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
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箧,忽复见之,甚喜,以付迨、过⑦。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
【注释】①纱觳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③先君:这里指苏洵。④祥:吉祥之兆。⑤主:以……为主,着重于。⑥当涂:地名。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A . 得异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 . 且为铭曰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C . 明年至黄州越明年,政通人和
D . 求砚不复得求石兽于水中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3)文中“赐”“付”都是指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
①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②甚喜,以付迨、过。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9分)
8. (20分)(2011·仙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追寻书籍的味道
尤今
小时家穷,肚子像欠收的田地,老是空荡荡的:可是呢,精神却长年吃着奢华的鲍鱼海参。把精神喂得饱饱的,是书籍。
捉襟见肘的父母,餐桌上可能只有青菜豆腐,可是,屋子里,书本永远不虞①匮乏。
晚餐过后,便是一家子进入文字世界的大好时光了。一人读书和一家读书,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新买的书,有淡淡墨香,非常好闻,它能把一瓣瓣心叶都熏得香香的;屋内此起彼落地翻动着书页的声音,宛如天籁。
明明只是一本书嘛,可是,握在手里,大家却变成了哭笑难以自主的傀儡。爸爸捧书哈哈大笑的那一刻,却见进入悲情世界的妈妈眼噙泪光;爸爸在严肃的政论书中忙忙碌碌地写着眉批的当儿,妈妈却高高兴兴地在她所寻获的妙言妙语底下画线。当字里行间闪出了睿智的思想亮光时,父母亲总会兴奋地读出来,让彼此分享精神的资产。
我们几个孩子呢,在盈屋的暗香里,随意抽选散置四处的书来读。在那略识字的年龄里,只能一知半解地读、懵懵懂懂地读;读着、读着,读懂了,一颗心,便跳舞。
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姐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牙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
书籍,于我们而言,无所不能。
当生活的小舟遇上了惊涛骇浪时,书籍是令我们安心的避风港;当超负荷的工作把我们的心揉成一叶成菜时,我们以书籍抚平内心的皱褶;当难以化解的忧伤把我们逼进黑暗的死角时,书籍便是一束束亮丽的阳光;当我们的思想患上营养不良症时,书籍就充当了我们的维他命。
书籍之所以会深深地嵌进我们的血肉和骨髓里,紧密地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追溯原因,是父母从小就以“身教”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它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棉花糖软而可口,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甜味。
现代阅读风气不盛,分析年轻人不爱阅读的因素时,一般人都归咎于娱乐多元化、课业繁重或工作压力太大,让他们无暇分心或分心乏力。
不是的。我认为真正的关键是:童年时,他们不曾用书籍把精神养肥,成年之后,当然不会“食髓知味
”地追寻书籍的味道啦!
不读课外书,可以有千万个不同的借口。阅读课外书,原因却只有简简单单的一个:快乐。当父母用美食和玩具堆砌孩子的童年时,孩子当然快乐,可是,那种快乐,是甜而短的,它不能无止无尽地延伸到成人的世界里;然而,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
近日,与思齐聊天,她以温暖的语调忆述她那“贫瘠得十分璀璨”的童年。她说:“当年,家在福建。尽管家境贫苦,可家人还是给钱让我去租书来看。5分钱租一本,几天内得还。于是,一目十行,飞快地读,还分秒必争地把自己喜欢的篇章逐字逐句逐行地抄录下来。把笔记本子收在一口箱子里,一本叠一本,抄了很多本。箱子满了,便买个锁头锁起来,满箱都是奇珍异宝哪!到新加坡定居多年了,那口大箱子,还好好地留在福建老家呢!”
这个有着丰实童年的女子,现在,从事出版事业,以文字去喂养万千读者的精神。
爱读书的人,人生各自精彩,而读书的嗜好,必须从小养起。
(选自《北方人》2010年第10期,略有改动)
【注】①〔不虞〕不忧虑。虞,忧虑。
(1)书籍的“味道”除了书的墨香、全家共读的温馨,还蕴含着其它什么“味道”呢?请依据文本作答。(至少答出两点)
(2)按要求品味语言。
①阅读,这个美丽的嗜好,就像种子,在我们四兄弟妇妹的心田里萌芽、茁长,一直长呀长的,迄今,已长成了根深叶茂的巨树了,丝毫撼动不得。(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②如果高瞻远瞩的父母能把年幼的孩子引进文字的世界里,就等于给了他们一份终生保值的礼物。(品味划线词语的含义)
(3)文章的后面写思齐读书这一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文中提到现代阅读风气不盛,请你结合下则材料,给家长提两条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建议。
2011年4月公布的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显示:我国O一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天花费约22.78分钟陪孩子读书,有43.2%的家庭平均每天由家长陪孩子读书的时间在20分钟以上。近四成(39.4%)家长半年内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27.1%的家长会在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有近三成(27.9%)的家长表示从未带孩子逛过书店。
9. (19分) (2019九上·顺德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风水宝地
王世虎
陈亮在省城开了家炒菜馆,因为用料新鲜,价格实惠,饭店的生意一直很红火。短短几年时间,陈亮就攒了三十多万积蓄,他決定回老家盖一宅新院子。家中的老父母听说后,极力劝他请个风水先生,一定要选处“风水宝地”。
“看风水?”陈亮笑道:“那不是迷信么!”
“谁说的?村西头的二愣子以前是出了名的倒雾蛋,前年村里发大水,把他家的破房冲持了,政府帮他在北山坡盖了一处新房,自此以后就飞黄腾达了,都当包工头了。你可别不信这个,风水啊,直接影响到将来的财运。”
老母亲说得绘声绘色。
见母亲如此执拗,陈亮只好点头答应。很快,他就通过朋友联系到一位风水大师,据说“功カ”十分了得。约定那天的一大早,大师就来到了饭店。陈亮双手捧上一杯热茶,说:“大师,您先喝口茶休息一下,我们稍后出发。”说完,他走进后厨忙碌了起来。十几分钟后,和老婆抬着一大锅热气腾腾的稀饭走了出来,放在门ロ,然后又端出一笼馒头。
大师疑惑道:“今天还做生意?
陈亮憨厚地笑:“您别误会,这是给街上的环卫工准备的。”他话音刚落,十几个环卫工端着饭金信步走了进来,热检地和陈亮打招呼后,自觉地排队曼起了稀饭。很快饭馆里就一片热闹的景象。
陈亮站起身说:“各位大哥嫂子,实在不好意思,因为老家有事,接下来的几天就没法给大家供应早餐了“老板,您太客气了。这些年,您一直无偿给我们提供早餐,我们已经感激不尽了。还是家里的事重要。需要帮忙,您就招呼一声。”环卫工说道。
快的午时,终于到家了。老父老母准备好了一大桌丰盛的饭菜,拜托大师一定帮忙选出“风水宝地”。酒足饭饱后,陈亮领着大师在村里转悠。大师的手中托着一个古铜色的罗盘,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口中念念有词。
这时,村长火急火燎地跑了过来,说道:“不好了!接连下了半个月的雨,村小学的围墙倒塌了,有几个学生被砸伤。”
“那还不赶紧送到镇医院!”陈亮一听就急了,拉着村长便准备走,猛然间又想起了什么,转身说:“大师,实在不好意思,你看…”“没事,你去吧,我一个人看就行。”大师领首说道。陈亮恭敬地给大师鞠了一躬,拉着村长就走了。
等到学生们安顿好,陈亮才安心地从医院赶回来。而此时,大师也定好了一处风水绝佳的宝地,信誓旦旦地道:“此处藏风蓄水,居之,定能财运亨通!”
三个月后,新宅顺利建成。与此同时,陈亮的儿子参加高考超常发挥,勇夺全县状元。老父和老母乐得合不拢嘴,说道:“我就说风水很重要吧,这下信了吧!还不快给大师谢恩!”
陈亮立即拔通了电话,感激涕零道:“大师,真是太感谢你了!您什么时候有空赏脸,我们全家要给您敬杯酒!”
“您太客气了。”大师说道:“实话说吧,其实这事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只是随便帮你选了一处朝阳通风的位置罢了。”
“怎么能没关系呢?”陈亮一脸疑惑道:“如果不是您帮忙挑选了一处风水宝地,我家孩子咋能高中状元?”
大师意味深长地道:“何为风水?何为宝地?风水讲究地势的走向、地形的宽厚,但是风水宝地也得有德之家方能配得上。所谓厚德载物,天道酬勤,花香蝶自来,人善运必至。一个人的品行决定风水的好坏、知你这般宅心仁厚,突能汉取好的风水布送劳。”
陈亮先是一怔,随即不好意思地笑了。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请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完成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