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成长手册我眼中的孩子

更新时间:2023-06-04 00:23:03 阅读: 评论:0

二年级成长手册我眼中的孩子
摘要:孩童阶段是人成长过程中一个独特而宝贵的阶段,孩子有着许多丰富的特点,他们以本能的方式展现着生命之美。本文以笔者在生活中对孩子的观察为基础,记述了笔者眼中的孩子的样式。
关键词:孩子探索想象力尊重孩子
引言:
有幸成为人母,得以陪同孩子成长,领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神奇。时常被孩子所展现的独特性所吸引,他们旺盛的生命力也给我的生命注入了活力。因着自己的孩子而踏进学前教育的领域,又因着所学习的关于儿童教育的理论而得以有不断更新的眼光和观念来看待孩子。本文选择了一些笔者日常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孩子的片段,展现笔者眼中的孩子的样式。
一、孩子天生对事物充满了好奇,有着极深的探索欲望。
儿童有如初生的新苗,新鲜,稚嫩,展现着无限的生机。他们对事物充满了好奇,不断地想
要去尝试,想要去探索,在他们的眼里,世界充满了新奇。记得我的孩子一岁五个月时,她爬到椅子上,把我书桌上笔盒里几十支笔全部取了出来。我看着她,不动声色。她使我心生好奇。她想做什么?她把笔一支一支地打开,在纸上涂画,大部分的笔她画了一下就放在旁边,其中一些颜色比较鲜艳的笔她画了好一会儿。她把每支笔能拆掉的东西都尽其所能地给拆掉了,其中有些笔上面有圆圆的珠子,她一个个取下来,丢在一旁。她用力掰笔,竟然把一支笔的笔挂折了,于是,她开始掰每一只笔,把能掰断的笔挂都掰断了。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三十分钟。我怎么定义她的行为呢?或许我可以定义为她在调皮捣乱,在搞破坏在我看到“她在弄坏我的笔,把我的书桌搞得乱七八糟”的第一分钟就把她抱开,但我知道,她是在彰显她的好奇,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好奇。而这样的好奇,是多么宝贵!或许她想试试看,这支笔写出来是什么样的?掰掰看,会发生什么事?她取下来的部分我可以装上去,掰断了笔挂也只是影响了美观,她的探索不会给她带来明显的危险,也不会给我们带来多少的损失,但她得到的,却是宝贵的知识。三十分钟的时间,她自己给自己上了一课。她内心的好奇与探索精神是她自己的导师,她用眼,用手在获得知识。只愿能永远呵护孩子的好奇,支持他,陪伴他,探索世界。只愿能看到他里面的勃勃生机不断兴盛,而不是被打压,被磨灭。
二、孩子是富有想象力的。
有一天,我五岁的儿子拿着刚画好的一副画到我面前,画中有两个人物,形象是我从未见过的,其中一个人物的手是钳子的样子。他指着画跟我说:“你看,这个钳子,是最厉害的钳子,谁都没发明过。这个钳子很厉害的,连九百个房子都能夹起来,960万个更容易夹。它可以把地球夹到外星球上,很厉害的!知道了没?但是磨刀人更厉害(画中的另一个人物),他可以把整个所有的星球都消灭,他还可以那个,如果他一碰那个房子,那个房子就会变成一个细菌,它就会慢慢缩小,不能缩小了,它就会爆炸,然后变成很小很小的细菌。要是一个是小火一个是大火,要是用大火,整个中国就消失了,就会变成小蝌蚪了,就到其他国家的海里了,池塘里了应该是,然后呢,一天就可以变成无数个青蛙,那个是魔法那个是。”从他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维中逻辑并不是很清楚的,但是,当我看着面前简单的画,听着他充满想象的描述时,我不由得赞叹,孩子的世界是多么丰富!随着他的描述,我进入他画中的神奇世界。爱因斯坦曾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肃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我很认同这句话。没有好奇,哪里来的探索?没有想象,哪里来的创新?孩子所呈现出来的想象力,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只愿成人能给孩
子有想象的空间,不要肆意地剪断他们想象的翅膀。
三、孩子虽小,也需要尊重
有一天去幼儿园参加节日庆祝活动,孩子们面对面地吃着点心,隔桌而坐。一个四岁的小女孩(我们暂且称她为露露)面前放着一个小夹子,对面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我们暂且称她为可可)看到后可能很喜欢,伸手就把夹子拿了过去。露露一下就很生气,大声说:“那是我的,还给我!”边说边要去抢回来。可可赶紧把夹子藏在身后,不肯还回去。我看见了,就跟可可说:“这个夹子是你的吗?如果不是你的,你不可以直接拿走哦。这是露露的夹子,你需要还给露露的。”我从可可手里拿过夹子还给露露,然后又对可可说:“如果你很想玩一下这个夹子,你应该怎么做呢?”可可听后,就对露露说:“露露,我可以玩一下你的夹子吗?我等一下会还给你的。”猜猜看露露肯不肯把她的夹子借给可可呢?露露立刻说:“好的。”并且很乐意地递给可可她的夹子。这一幕让我心生感慨。一个四岁的小孩,当有人不尊重她,直接把她的东西拿走的时候,她很生气,一定要抢回来。而当对方尊重了她,有礼貌地询问她时,她便欣然分享。一个在我们看来好像还不懂事的小小孩,对于尊重的需要却是如此明显。反思我们成人在对待孩子时,是否有足够和合宜的尊重呢?我
们很多时候自恃懂得比他们多得多,我们说:“你这么大点个小孩子,你懂什么?”我们吩咐,我们命令,我们要求,我们对孩子们宣称:“我所做的都是为了你好。”但事实是否真的全然如此呢?我们要求孩子听我们的话,我们又是否有专心地去倾听孩子的话呢?我们是否有尊重孩子,去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的感受,我们是否尊重我们与他们,是不同的,是有差异的个体,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喜好,不同的认知的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呢?而这样的差异并不一定代表着对与错,并不一定意味着好与坏,而仅仅只是不同呢孩子需要被了解,需要尊重。在跟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当我们尊重孩子时,他们往往能有更加良好的回应,也更能建立良好的自尊。当然,尊重并不等于放纵,真正的尊重也一定建立在良好有益的原则基础之上。
四、孩子天性质朴,情感真挚
曾经在一个幼儿园教了一个学期的英语课,有一天碰到那时班上的一个小女孩。她一看见我,就扑过来,说:“小丽老师,我好想你哦!你好久没有来给我们上课了!”说着,她把手里的一幅画递给我,说:“小丽老师,送给你!小丽老师,我喜欢你!”我的心里暖暖的,为着小孩子纯真的情感而感动。许多论及西方儿童观历史的文章中不少提及中世纪时
期,教会人士鼓吹“原罪论”,于是,儿童被自然而然地认为是生来有罪的,被视为是邪恶的化身,只有对儿童进行“畏神”的教育才能拯救儿童。直至如今,基督教的原罪说仍常被视为反人道主义的,但事实上,《圣经》中从未表明儿童比成人更有罪。《圣经》中指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经文中表明,在上帝的完全的圣洁面前,人人都是有罪,有瑕疵,使上帝的荣耀不能在人身上完全地彰显。而基督教的教义也清楚表明人会因着耶稣的救赎成为圣洁。而《圣经》中对于孩子,其实是颇为赞赏的。《圣经》的《新约》书中记载,耶稣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又记着说:“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儿童的单纯、质朴,以及相对成人来说纯洁万分的心灵,是得到高度的肯定的,并且应当是成人所学习的榜样,是成人理当要追求的,或者说要回归于此的。
五、孩子有丰富的爱与宽容
有一次,我的孩子犯错,我严厉地批评了他,后来看到他伤心的样子,我又安慰他说:“孩子,虽然你这个方面做得不好,但是只要改正就好了。而且,你也有很多很多的优点。你知道吗?如果有一百分的话,你有九十九分的优点,只有一分的缺点。妈妈的缺点都比你
还多„„”谁知,话还没说话,我的孩子就说:“不是这样的,你的优点比我多!你有一百分的优点,一分的缺点都没有!”我诧异,说:“妈妈怎么会没有缺点呢?你看妈妈经常发脾气,有的时候妈妈要求你做什么,自己都还没做到呢,而且妈妈有时还说话不算话。”孩子说:“那不算缺点,因为不管你做错什么,我都是一下下,很快很快就原谅你了,所以在我心里,我觉得你是没有缺点的。在我心里,你就是完美的。”孩子的话让我惊异,也让我感慨万分。这是怎样的爱?又是怎样的宽容?当时我的眼泪都忍不住掉了下来。在孩子的身上,我感受到完全的爱与接纳。那么,我们怎样来对待孩子呢?幼儿园虐童事件屡发不止,家庭中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暴力事件也时有发生。除去身体暴力,更多时候是言语暴力、精神暴力,这些也同样地摧残着孩子们的身心。有多大的错不可原谅呢?当孩子不断地受到不合理对待的时候,孩子里面的美善会遭到摧毁,自我形象也很难得到健全的建立。
五、孩子很善于观察并思考身边的事物
有过带孩子的经历的父母或者学前教育工作者都了解,小孩子对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好奇心,不管走到哪儿,看到什么,都喜欢问个不停。在我陪伴我的孩子时,时常惊叹于他的观察与思考。
用纸杯喝水时,孩子观察到,平常的纸巾或者写字的纸沾了水就很容易坏掉,而纸杯有水在里面那么长时间,纸杯却不会坏掉。孩子就会问为什么,这个纸杯是怎么做的,纸杯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使它不怕水呢。
下雨天坐公交车时,孩子观察到,有一面窗会有水流不断流下来,而其它的窗户却没有明显的水流。孩子也会问为什么。这些水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只有这一面窗有这么多水流,其它却没有?
许多人说,孩子有十万个为什么,他们看到一个现象,就会生发许多的问题。他们有着敏锐的观察,往往会注意到很多成人不会留意到的事物或者现象,而许多看似微小的现象,都会足以引起他们的思考。若是这样的观察与思考得到合宜的引导,孩子将以最自然和有效的方式学到许多的知识。相比孩子,我们成人或多或少对身边事物是处于“麻木”状态,见惯不怪,大多不会去思考和穷根究底,即便自己对此一无所知。
结语:
陪伴及教养孩子的时日里,我不断地反思。我深知,无论是母亲的角色还是老师的角色,
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都是举足轻重的。我也深知,我的观念会影响我的言语和行动,而我的一言一行都在塑造着这幼小又蓬勃的生命。而若我根本就不了解孩子,那么,何来的教育呢?所作的,不过是自以为是,一厢情愿罢了。而对孩子的了解,一方面可来自于优秀的理论著作的学习,另一方面,也是我认为很重要的方面,是来自于亲身的观察。孩子的生命里都不约而同地展现地许多极其相似的特点,我想这是造物主精妙的设计。在生命面前,我知道我需要谦卑,去看,去听,去学,尝试去理解,而教育,将跟随其后。虽然在实际的情况里,教育已经在进行,然而,对儿童主体的尊重却应当置于首位。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写了一本书,书名叫做《儿童是脚,教育是鞋》,通俗易懂的名字,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1李敏,《西方教育思想史上儿童观的变迁》,《学理论》期刊,2011年第20期。
2《圣经》罗马书三章第23节,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
3《圣经》马太福音十九章第14节,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
4《圣经》马太福音十八章第3节,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0:23: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8093831892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二年级成长手册我眼中的孩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二年级成长手册我眼中的孩子.pdf

标签:孩子   儿童   成人   观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