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笺纸收藏纸短情长
张爱玲说,“旧上海的月亮,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旧时的月色怕是无缘重逢,但红黄的湿晕大抵可以想象,又是千年同此月,遗憾倒是可减几分。只是,这朵云轩的信笺,无形中却陡增了一些美意,怕是不同于今日常见信纸吧。
安徽十竹斋笺纸产品样本
北平笺谱
一“笺”字,表明了类属。民国和民国以前的文人,写信是用“笺”的。纸质精美、尺幅较小的纸才称作笺。尺幅不大,精美却真精美,纸质洁白、匀薄、细腻、柔滑,上印有诗词、书法、绘画、篆刻等不一而足,别有国画的韵味。若材质里再添些颜料,则是真的古色古香了。故而也有“彩笺”、“花笺”、“锦笺”、“鸾笺”、“银笺”、“笺牒”等美名。
北平荣宝斋诗笺谱
陈师曾绘花果笺
笺纸,一般每页八行。《后汉书》:“窦融玄孙章,与马融、崔瑗同好。融与章书,书唯一纸,纸八行。” 也俗称“红八行”,封套则以白绵或宣纸糊成长方形,名址皆由右至左竖写。这类笺纸、信封都已定型,市面都有出售;非同今日,全国信封统一形式,且由邮局监制出售,否则不予投递。
这笺纸,大抵随文人雅士间鱼雁往来、诗作唱和应运而生。古人看重自己的字,用纸颇为讲究。据称汉代蔡邕非纨素不肯下笔,北宋更有“择纸而书”之说。诗歌酬酢、鸿雁传书,精美的笺纸,既能抒情写志,又能悦人耳目,岂不锦上添花?
京都松古斋监制素花笺纸
落霞笺纸
于是便有了写信的信笺、写诗的诗笺、作画的画笺、写谜面的谜笺。有文人学者以自己斋号制个人专用笺纸,是私人笺;有时文人不代表自己,而以单位的名义出面,遂又有印以机关、团体等名称的公用笺。将彩印笺纸辑成图册,遂又有了“笺谱”。
明·吴发祥编印 罗轩变古笺谱
可以说每一枚笺纸,堪称一幅微型的国画或是钟鼎彝器的拓片。或清新淡雅,或古朴凝重,使得人们在阅读诗词或书信的同时得到一种视觉上的美感,因此,备受文人雅士的喜爱。
溥儒手绘笺纸并题藏器物拓
如同精美脱胎于庸常,笺纸的蜕变之路亦是如此。自东汉蔡伦以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以为纸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纸张的变化只停留在材质的更替上。直到南北朝,文风昌盛,古拙好雅,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五色花笺。此后,笺纸跳脱出“质”的藩篱,开启了她“形”美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