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用纸用墨

更新时间:2023-06-03 22:47:36 阅读: 评论:0

生宣,熟宣、半熟宣三种
生宣的品类则有夹贡、玉版、净皮、单宣、棉连等。生宣是没有经过加工的,吸水性和沁水性都强,易产生丰富的墨韵变化,以之行泼墨法、积墨法,能收水晕墨章、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写意山水多用它。生宣作画虽多墨趣,但落笔即定,水墨渗沁迅速,不易掌握。
熟宣是加工时用明矾等涂过,故纸质较生宣为硬,吸水能力弱,使得使用时墨和色不会洇散开来。因此特性,使得熟宣宜于绘工笔画而非水墨写意画。其缺点是久藏会出现“漏矾”或脆裂。熟宣可再加工,珊瑚、云母笺、冷金、酒金、蜡生金花罗纹、桃红虎皮等皆为由熟宣再加工的花色纸。生宣则吸水力强。用淡墨水写时,墨水容易渗入,化开。用浓墨水写则相对容易。故创作书画时,需要掌握好墨的浓淡程度,方可得心应手。
半熟宣也是从生宣加工而成,吸水能力界乎前两者之间,“玉版宣”即属此一类。
呵呵!应该和宣纸有关  画画的宣纸是不易晕的
至于写字蘸水  我自己认为没有太大的必要吧!
不要蘸水
但是你要先把毛笔泡湿在用,泡湿的毛笔蘸墨,用完后会洗的更干净
画画在笔上蘸水是一种技法,这样画出来的效果是有浓淡变化
毛笔你是初学者的话用三羊七紫的兼毫笔,比如中锋的大白云,墨用一德阁的或者书画墨都行,写字用生宣画工笔用熟宣。
一,站着写字属于悬肘,不靠手腕的支撑,自然会手抖。
书法应从楷书练起,而楷书力求工整严谨,悬肘一定很难掌握,所以初学者还是坐着练字比较好。
二,字的结构就象人的长相,笔划多的字可以揖让的地方教多,所以安排的余地就大些,容易写得顺眼。
而笔划少的字,虽然间架结构看似固定,也不是无法处理好形态。每个字都有好多种写法,多多总结归纳,必然会写得成功。
三,笔划的写法就属于基本功了。不知你练的是哪本帖。
我先学的就是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基本的几种笔画(点、横、撇、捺、折、提,勾)要多练无数遍,尤其是“永”字要多练。(即永字八法,函盖了所有比画)。
四,我的老师告诉过我,写字就象踢足球,往往是在上场后才能累积经验。
所以,我认为,在继续临摹的前提下,笔画的质量自然会提升,这是相辅相成的
分叉
1.墨汁少了.2.笔用久了.3.用笔不当.4.没好好爱惜.
这可能是毛笔分叉所致的
把分叉的毛笔在残留有蛋清的蛋壳上慢慢抹,让蛋清均匀浸入笔毛,再把笔头捋顺,放在阴凉处10—15分钟,干后即可!
我觉得不是啦,是运笔的问题哈,你找个写字好的来他就会避免的,
我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现在都没能解决呢,呵呵~`还要继续练
要学会自觉掌控毛笔,毛笔和自己是一体的,楼上的说的没错:你找个写字好的来他就会避免的,你可以没事练练用毛笔中锋写出线条质量很高的阿拉伯数字从字从一到十,试试,等把这个练好了,毛笔分叉的问题能基本解决,剩下的就是换个好毛笔了,呵呵
1、  笔
笔有软笔和硬笔之分,软笔一般是指毛笔。毛笔有硬毫、软毫之分。硬毫有狼毫,紫毫等类,笔毛刚健,富有弹性一,利于起倒,适宜写小楷或行草书,清代以前书家多用之。软毫以羊毫为主,笔毛柔软,细腻,含墨量大,宜于写大字或楷、隶、篆书。软毫少弹性,行笔有一定的难度,初学者可以软毫作训练,以获得驾驭毛笔的能力。另外,将软、硬毫按一比例制成的毛笔叫“兼毫”,其能在软硬毫之间。毛笔按大小分为小楷、中楷、大楷、提笔、斗笔等。硬笔包括钢笔、圆珠笔、铅笔、粉笔、自来水笔、木片、竹片等。
2、  墨
墨按品种可分三大类,即油烟、松烟、和兼烟。用桐油等动植物油薰烟制成的墨制成的墨称油烟墨。用松木等薰烟灰制成的墨称松烟墨,松烟黑而沉,油烟乌而亮。兼烟是取二者之长而弃二者之短。现在书法一般用墨汁,可节省研磨时间,比较方便。习字用一般墨汁即可,创作发用比较好的墨汁,如“中华墨汁”、“一得阁墨汁”等。
3、纸
初学书法可选购一些廉价的元书纸、毛边纸,报纸也可以用来练习写字。书法习作和创作主要用的是宣纸。宣纸的种类很多,可根据吸水性分为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也可以根据纸幅大小分为二尺宣、三尺宣、四尺宣、五尺宣等。书写对联时除了可以用普通的宣纸以外,还有一种专门为书写对联
准备的纸,我们通常称其为“瓦当纸”。宣纸以安徽所产为佳。四川、浙江等来地产的宣纸都可用于书法创作。
3、  砚
砚是磨墨和盛墨的工具,又称砚台。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研墨工具,唐代则开始制石砚。现在最有名的砚台是广东的“端砚”和安徽的“歙砚”等。砚台一般以贮墨多,细腻者为上品,如端砚、歙砚等。初学者用小碟子或碗盛墨汁最方便。
学习书法除了要用笔、墨、纸、砚外,还需要有笔架、毡子等。
宣纸大体上分为两种,一为熟宣,一为生宣,无论生熟,表面都有点粗糙,这是为了适应毛笔与纸张的摩擦特意设计的.
平时我们用得最多的是生宣,因为它吸水性很强,特别适合于毛笔字,当然用它时也要注意我们的墨汁和水的调和程度,一般说来,调和程度和你的写字速度有关系,如果是草书,写得快,为了行笔
流畅,可以冲多一点水,如果是楷书就建议水冲得少一点,但无论是那一种书法体,冲水的原则是保证写字时墨汁不沾笔.
再一种就是熟宣,这是一种工笔专用的宣纸,纸质比较硬,不透水,初学毛笔,可以先用它来适应一下,熟宣写出来的字粗糙有力,但是没有生宣的活泼有力.一般书法的人都是用生宣.
记住,冲水是很重要,不然再好的功底也没有表现,建议用中华墨汁或一得阁,中华墨汁冲一点水即可,一得阁冲水量大一点.
补充说明:
报纸和宣纸的纸质区别在于宣纸的吸湿性更强.试想一想拖地时如果沾的水多是不是要更用力呢?这道理和写字一样,如果是普通的纸一般写得很流畅,那是因为他们的吸湿性不是很强,表面又较光滑.
原因有二:
1、你笔上的墨汁蘸得太多了,所以会洇出。笔浸蘸过墨汁后要在碟盘边上将多余的墨舔去,然后在废宣纸上试一下笔,看看宣纸的吸墨程度。
2、毛笔在宣纸上的滞留时间太长。书写不熟练,笔迹犹豫、拖沓冗长,也会造成宣纸吸墨过多,形成洇湿。
所以书法的过程也是笔墨纸张的运用和心神手意的配合过程,你多练习和观察就能感受到笔墨的枯湿浓淡及墨分五色的体会了
一般偶数的比较好叠,像6格、8格、12格、16格 平均分就可以,先对折再对折,或是三对折。
奇数格都是在最上面措出一个格子,再按照减少一个格子的偶数个来折。(比如13格,措一个,下面的按12个格子来叠)
天地左右一般都是半个格子。
毛笔的关键在于笔头,笔头的变化,不仅是艺术进步的要求,也反映了这一代书风的趣味倾向。  从原料来讲,使用兽畜禽毛也是逐渐增加的。总的来说,古人用笔较今人硬朗,多用鼠须、兔毫、鹿毫、狼毫、猪鬃,甚至麝毛、虎仆毛、猩猩毛;也有软笔头的,用鸡毫、羊毫等。此外还有用荆削成的荆笔,白麻束成的麻笔,用竹枝捶成的竹丝笔,用茅草制毫的茅笔。这类笔比较低廉,效果远不及毛制品。明清人字多瘦硬,这与当时的书家几乎弃绝羊毫笔有关。据说钟繇、张芝、王羲之都用鼠须笔;北宋书家米友仁写了一张帖,不满意,就说是因为用了软笔。硬笔弹性较大,这又与古人,准确地说是宋以前的人因无高桌,跪坐悬肘在低案书写有关,其笔不仅要尖齐圆健,还要腰强。鸡毫性软,尚有人用;羊毫笔一直到清嘉以后,由于梁同书等人的提倡才开始盛行的。之后,硬毫笔又渐衰落,至今,用硬毫笔的人就更少了。当然以两种以上的毫制成的软硬兼施的兼毫笔,更受书家们的喜爱。除了原料,以笔头长短。还出现了“长锋”、“中锋”、“短锋”的区别;以笔头的
大小粗细又有大、中、小楷分;最小有圭笔,再大,又有以号系列的联笔、屏笔、楂笔、斗笔等等。
现在,甚至出现了几尺锋、丈余杆、可书篮球场般大字的超巨型笔,以满足喜标新立异的现代人创造欲。  笔有四德:尖、齐、圆、健。明屠龙《考槃余事·笔笺》中道:“笔毫要坚而尖;多而齐,并且色紫;用麻贴衬得法,则毫紧束而且饱圆;选用纯毫,加香狸角水得法,则经久耐用而且健劲。”这里说的是制笔要求,其实也是选笔的道 
选笔时不外就这几个标准。一般说来,先看笔头,肥圆而长,再着笔杆,圆而直;再看笔头与笔杆粘合是否紧密,埋于管内的笔毫是否深,用黄庭坚的话来说“笔长半寸,藏一寸于管中”,这样的笔当然健壮,当然今天的笔入管三分者已算开恩。这三样皆如意了,例可以以少许水润开笔尖,聚拢来看其是否尖,压平来看是否毫齐,使转看是否圆,深压看是否有弹性,测其健。皆如意,即是好笔。  用笔究竟以什么毫为好,各人可依自己的喜好和所求风格而定,以惯熟上手为好。在创作阶段,笔意追求的层次较丰富,一般来说多种笔都置备,以随时选用。从笔性来看,硬毫笔易得瘦硬之风,落款用或小字比较适合,写行草条幅较适合,但都不是绝对的。短锋笔适宜写真书,长锋笔适宜写草书,中锋适宜行书。长锋较短锋控墨和宛转难度要大,但一旦惯熟,长锋笔经短锋笔意象要丰富,因为锋长便柔,以柔写刚,才是上善。
从纸的种类来看,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今也早已由蔡伦纸时候的比较单一的手工制书写纸,发现到今天品种纷繁的、适应多种需要的纸张,规格也是多种多样,单就常用于印刷和适宜硬笔书写的就有考贝纸、凸版纸、新闻纸、画报纸、单面胶版纸、双面胶版纸,双胶凹版纸、米黄书皮纸、白书皮
纸、白版纸、涂料纸、树脂封面纸、铜版纸等等;如果走进纸张商店,你还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绘画纸、蜡光纸、沙纸、宣纸等等,不一而足。同类纸中,还以每张的克重厚薄分有不同品种。没有较深的专业知识,当今恐怕很少人能通晓纸的家庭现状。尽管如此,“洛阳纸贵”的危机还常常困扰着我们,据资料分析,由于我国纤维原料不足,造纸工业设备和技术落后,长期以来纸张供应都很紧张,国家每年都要进口数十万吨纸浆和纸制品来弥补国内需求的缺口。  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公元前二百多年,我国民间就有人摸索出了用植物纤维造纸的技术。“蜀人以麻、人以嫩竹,北人以桑皮,剡溪以楮为纸”。(宋苏易简《纸谱》)但这种纸很粗糙,厚薄不均匀
,易损。到了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质量才有了革命性的提高;由于蔡伦纸是利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废弃物为原料的,解决了原料不足和成本高的问题,从而使纸的生产得到了推广扩大。蔡伦以后,中国古纸生产遍及各地,品种日益繁多,各代也有不少名纸传世,但造纸方式基本都保持了蔡伦的方式,即以树皮为主,佐以麻头被布等物,捣烂成浆,再用细帘捞渣,去水晾干,然后压平研光;只是原料和其中一些工序稍有差别,或再作二次加工。时至明清,造纸术和纸的加工技术已趋完善,纸的家庭几乎有点“光彩夺目了”。古人好彩纸,这大概是因唐时文人雅士好作笺之风所至。我们所知道的诸如染色纸、本色及彩色浆锤纸、本色及彩色粉笺、发笺、黄白蜡笺、油纸、本色胶矾纸、本色及彩色砑花笺、本色罗纹纸及布纹笺、泥金银绘彩色粉笺、描金银彩色粉蜡笺、砑花蜡纸、彩色研究蜡纸、泥金银绘彩色金银花粉蜡纸、彩色云母笺、彩色研花云母笺等等,都是集造纸工
艺和艺术为一体的古纸。  古纸各代资质略有差别,汉有网纸、麻纸、宣纸;唐有硬黄纸、薛涛笺,开始讲究装璜色彩;宋纸粗厚且软熟,元纸纹细而薄;明代好宣,以安徽宣、连四纸最佳。  历代的文人墨客对纸特别敏感,诗文中每每牵涉,使得我们今天不难品到古纸味道。南唐李后主因爱澄心堂纸,特地建“澄心堂”贮纸。欧阳修以澄心堂纸赠梅尧臣,梅欢喜之余,作诗道:“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江南李氏有国日,百余不许市一杖;当时国何所有,帑藏空竭账莓苔。但存图书及此纸,聊备粗使供鸾台。”牵及纸的名家诗词还有:  “名帖双钩拓硬黄。”(苏轼)“麦光铺几浮无瑕,入夜青灯照眼花。”(苏轼)“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李商隐)“锦笺传草春词好,银烛烧花夜枕安。”(郭钰)“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无名氏)“四幅花笺碧间红,霓裳实录在其中。”(白居易)“韫玉砚凹宜墨色,冷金笺滑助诗情。”(陆游)  以上诗句中的“硬黄”、“麦光”、“浣花”、“锦笺”、“花笺”、“冷金笺’都是当时有名的古纸。  古纸中作笺的很多,这是古纸中的一大特点。笺是裁成小幅的信纸,据传为唐代薛涛所创。薛涛是当时很有名的女才子、诗人,被称为“工绝句,无雌声”的“万里桥边女校书”。其家以浣花潭水造纸。她因常写诗与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人唱和,便专门设立了一种“短而狭,才容八行”、并印有花纹的红色小幅诗笺。以后又发展为各色彩笺。薛涛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2:47: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8036561892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毛笔用纸用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毛笔用纸用墨.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宣纸   毛笔   写字   加工   书法   原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