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学讲座报告21篇

更新时间:2023-06-03 20:36:59 阅读: 评论:0

第一篇:讲座报告
2010年9月28日上午8:30;金明校区行政楼二楼报告厅
主题:社会工作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
主讲人: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向德平
主要内容如下:
一、社会工作的内容
1、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
2、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
3、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服务
4、提供专业社会服务的职业性活动
一种助人自助的专业活动,区别于志愿者行为
一种助人方法,区别于好人好事
一门专业和学科
一种社会制度,社会福利的执行的手段,介入制度引起社会管理改革
“如果我们不尊重人民的意愿,我们将是死路一条”-温总理
二、社会工作的对象和目标
对象:急需帮助的;脆弱群体(妇女、儿童、毕业生等);社会结构中的弱势群体
目标: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于自身难以克服的,缓解困难(复杂的),促进发展发挥潜能
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
不解决穷人的问题,富人也是过不是好日子的,
三、社会工作的要素
1、服务对象—个人、家庭、群体、社区
2、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主体
3、价值观—人道主义、平等、权利、社会公正
4、助人活动—互助
5、专业方法—个案,小组,社区
四、社会工作的背景:腐朽的垂死的帝国主义
五、社会工作的功能
1、助人,扶助弱者
2、治疗,解决社会问题
3、化解社会矛盾,预防职能
4、维持社会稳定,协调功能
5、促进人的发展,发展功能
六、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1、促进社会公正,社会心态:仇富,嫌贫
社会不公的表现之一,收入差距扩大,基尼系数0.5左右。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表现之二,政府收入与百姓收入差距日益扩大。政府有钱,百姓存钱,每小时工资收入:德国30.6美元,中国0.8美元
2、创新管理体制
3、协调社会利益 利益引导约束调节补偿机制。仅有经济增长是不够的----文革时经济增长的速度甚至和现在一样,但那时混乱
4、解决社会问题,没有社会工作的社会福利不能达到福利的目的
5、完善社会服务(完)
第二篇:讲座报告
2009年4月24日
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若干重要问题
主讲人:中共中央党校博导严书翰教授
一、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系密切
1、学习研究科学发展观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战略举措。
2、理论武装是衡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成效的重要标准。
(二)当前怎样学习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把三大理论成果贯通起来:邓,三,科学发展观
2、三大基本问题结合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
3、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和实践
三大理论成果有共同的方法论,共同的思想路线和理论主题
补生产力的课,资本主义的课,四化的课
“事非经过不觉然”,“对于经验既不能夸大又要尊重它”,“比较落后,而非彻底落后”,仍有资格搞社会主义
共同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来源于唯心主义中,但不能因噎废食)
共同的理论品格:一脉相传,与时俱进
三大基本问题:1、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2、建设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3、经济社会发展协调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邓小平理论为这个理论体系奠定基础
(1)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思想观点。
(2)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对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概括。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这个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严峻考验
(2)辉煌的十三年和理论上新思想新观点
3、科学发展观---最新成果
基本国情没变,阶段性特征凸显,发展缓冲期,矛盾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特的最新成果即是科学发展观
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一)    政治意义
1、党章2、十七大的战略部署
(二)    理论意义
1、党的执政理念的提升---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识这个问题,统筹兼顾是方法,以人为本为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
2、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佐证---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三)    实践意义新挑战问题的需要,从实际出发;专家治国,想当然,不从当前实际出发,不要乱提口号。
心得,理论知识的缺乏。
第三篇:讲座报告
河南大学第一届时政风暴系列活动之时政讲坛
主题: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外交
主讲人:郑雪飞教授
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中国外交是和平发展战略。
(3)新兴经济体:“亚洲四小龙”和“金砖四国”
“和平发展”战略:对内和谐是为解决问题,对外则表明中国姿态
“社会科学理论总是为了某些人、某些利益服务的”
作为崛起中的国家,中国如何对待既有的国际秩序规则?
二、当前中国外交所面临的大的国际环境
(一)制度与观念
(二)全球化、区域化、国际关系民族化、多极化
“有石油的地方就拥有中国人的影子”
(三)安全问题
(四)科技革命的影响
导弹技术、卫星技术,“藏起来,小起来,跑起来”;两种制度,一种体制—市场经济
(五)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未变,但新问题仍在
三、当前中国正面临的周边热点问题
(1)周边诸多热点问题影响中国周边安全
(2)三股势力:宗教,恐怖主义,民族分裂;
(3)韩国的民族主义情绪较强烈,人文科学是政权选择的产物,“外交可以微笑,但国防不可以微笑”大国不看外交,小国才利用外交
(4)西方国家趁机浑水摸鱼,影响中国战略。
(5)中国海外利益保护难度加大。
这些热点问题将长期存在,并影响中国外交政策。
四、对核问题的认识
核武器四种:大国:美、英、俄、法、中
对手核武器:印度、巴基斯坦
末日核武器:以色列、南非
不允许诞生的核武器:伊朗、北朝鲜
伊朗:穆斯林,伊斯兰教,什叶派是精神统治
第四篇:讲座报告
主讲人:中央民族大学博导李俊清
主题: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公共管理
管理体制的好与否取决于是否适合社会的需要,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一、转变6个方面单一价值到多元价值,统治型到治理型
二、成就
1、经济快速发展:GDP总量、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出口总额、外汇储备、
2、社会事业日新月异
(1)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2)融入国际化的程度不断加深、
(3)中国文化正在走向世界(从2004年至今,孔子学院在81个国家建立了256所孔子学院和58个孔子课堂,学习汉语人数超过4000万人)
3、社会活力不断释放
我们坚信,个人的自由是一切创造力的源泉---比尔。克林顿
经济自由:从计划管制到市场调节
政治自由:从政府垄断一切权力到社会逐步自治
个体自由:从单位的附属物到自主的个人
思想自由:从单一意识形态支配到思想多元
生活自由:从被安排的到自我选择生活方式转化
三、社会转型带来的问题与挑战
1、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经济结构畸形,增长方式粗放(一半以上的第一产业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0%,第三产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28%;科技创新能力低,万分之三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99%的企业没有自由产权,只是加工非制造;农民是职业,但被认为了是身份)
2、社会分化与矛盾日趋激烈
目前我国基尼系数已达0.47%,最高收入10%的人群组的可支配收入增加额是最低收入10%人群组的23倍。
2008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农村4761;2008年GDP比台湾人均110663元:贵州7264元=15.2:1
最富:最贫困,上海人均73124元:贵7264元=10.07:1
慈善缺乏,城乡差别,不均衡
3、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4、民族关系与国家安全面临诸多挑战
民族分离运动有所抬头,“三股势力”威逼边疆,台独;资源依赖=美国海军依赖,“中国威胁论;”
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民主也是奢侈品,需要条件。
5、社会公共安全体系有待完善
生活安全,生产安全,社会保障,精神家园,企业竞争力
在生命意义上每个人都是等值的,社会身份都是附加的。
改革,我们正在过大关。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中国的改革是政府为主导的自上而下型。政治学,人性好利。利益的自私性和实现途径的社会性;方式:工具性行为,价值,情感,传统行为;自利主体的冲突与矛盾导致社会的无序与混乱。政府是“必要之恶”。
四、转型期中国公共管理重大问题
1、公共组织道德感召力问题
2、对权力的约束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另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门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约束统治者,把他们关在笼子里。--小布什
3、政府改革的动力机制,动力不足,政府不会破产。“花别人钱给别人办事,不讲节约也不讲效果”。
4、治理结构改进问题,主体多元化。
5、公共管理方式创新问题
精细化:“魔鬼存在于细节之中”标准化,个性需求,细节关怀
市场化:合同外包、特许经营、BOT、补助、内部市场、凭单制、用者付费
社会化:非营利组织、社区、志愿者
亨廷顿《who are we》
第五篇:讲座报告
2009年12月20日
主题:医药卫生改革发展政策与相关问题探析
主讲人:卫生部雷海潮教授
以批评的视角谈
内容框架:
1、深化医改的主要政策
2、有关学术和实践问题探讨
第一部分 改革策略安排
健康是每一个人基本的权利---联合国
“投资于健康是划算的”—中国近二十年在讨论的
改革的框架
一个目标: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四大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机构,医疗保险,药品流通体制
八项支撑:管理体制,价格监管,信息化,人才队伍,科技创新等
五项工作: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重大方向与政策措施: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更加注重公平,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体制基本特点,政府既投入供方,又投需方,强调基础,基本和基层
八十年代的改革没有调动起人民的积极性,而是调动起了挣钱的积极性。
什么是医疗卫生体制?1、卫生服务的提供体系。2、资源动员体系。3、监管体系
主要政策内容
1、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经费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2、城乡基层卫生机构:政府投入,转变运行机制,人才队伍

本文发布于:2023-06-03 20:36: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857958191891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河南大学讲座报告21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河南大学讲座报告21篇.pdf

标签:社会   中国   问题   基本   发展   政府   社会主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